前世的香江,最终没有转型成功,没有像星城那样真正发展起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政府抵不住地产商的压力。
毕竟那时候,香江的经济主要是靠地产来支撑的,而且地产商的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力也遍及香江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当时的香江政府在批地上的话语权并不大。
但这一世不同了,单论地产行业,最大的地产商是季宇宁。可实际上,季宇宁本身并不是纯粹的地产商,在他涉足的所有领域中,地产行业根本排不到前面去。
季宇宁主要是靠并购,才成为最大的地产商的。他当时是把怡和,会德丰,以及和记黄埔全盘吞下,才把香江最好的地皮和最高端的物业拿到手中的。
而这些物业,前世十几年后会变成一个天价。
2014年,香江楼市物业总市值达20.6万亿港元,折合2.6万亿美元,可以买下将近2个纽约或3个星城。
2015年4月15日,香江股市市值达到5.1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仅次于北美和国内股市)。当日,日本股市市值不到5万亿美元,意味着小小的香江股市市值超过了大企业林立的日本。
另外,香江2013年的Gdp总值为2700多亿美元,而且增长缓慢。在4月15日,香江股市加楼市的市值达到8万亿美元(考虑到楼价上涨),与当期香江Gdp不到3000亿美元的数值相比,差不多达27倍。
那时候,高资产价格已经成为香江的主要毒瘤。
表面上,股市和楼市构成的高资产价格,让香江经济显得非常耀眼。但实际上,高资产价格如同毒瘤,通过吸干香江的真实财富而发展和维持。
资产价格越高,香江的真实财富损失越大。
从香江股市和楼市与Gdp的比例可以看出,香江经济已经像癌症末期病人,毒瘤超级膨胀,病人身体中的营养几乎被耗光,变得瘦骨嶙峋,只需要最轻微的影响,病人就可能死亡,毒瘤也随之消亡。
而这些,是季宇宁这位香江的第1人,未来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高资产价格的根本原因,在于香江放弃制造业,转向地产和金融。
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还有香江本身的文化缺陷。香江文化的基本问题,是只关注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长期努力,而且投入极大,但是,香江社会已经转入贸易和金融的短期获利模式,人们天天讨论的是股价和楼市,很少有人对高科技这样的长期投资感兴趣。很多制造业老板看到股市和楼市赚钱,也放弃制造业而转向炒股、炒楼和房地产中介等。
4月30日,周一。季宇宁和港府的几位主要人员进行了沟通。
“香江拥有天时和地利,但在人和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高昂的房价和陈旧的思维是制约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就使得香江缺乏良好的创新生态。香江虽然拥有资金、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但缺乏创新生态的支撑。政府对科技的扶持力度不足,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低,风险融资市场也不发达。此外,香江的科技创新脱离产业发展核心,大学的研究成果难以进行市场转化。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香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这方面,98年开展的那个矽港项目,也就是香江的硅谷项目,在2000年的时候的失败,就是一个教训。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转向了国内的沪东地区,那个地区现在实际上的条件远不如香江这边,可惜了。”
实际上前年那个原准备在香江开展的大型晶圆厂项目,季宇宁倒是希望它转到国内去。
当时的那个晶圆厂项目,要求的土地是200公顷,对于香江政府来讲,在批地上确实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碍。
“为了打破这些制约因素,香江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的扶持力度,提高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同时,还需要优化风险融资市场,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
最后,应打破陈旧的思维观念,鼓励创新和冒险精神,为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次香江最高层面的沟通效果极好。季宇宁感觉到那位以强硬着称的负责人,一下子就恢复了信心,再度底气十足。
香江在历史上一贯遵循政府积极不干预的方针,政府的角色一般都是小政府。
在很多方面的话语权其实并不大。
5月31日,周四。香江政府宣布成立第13个局,创新与科技局,专门负责香江的科技创新方面的事务。
前世这个局是在14年以后,也就是2015年才成立的。
这一世,这个科技创新局提前了14年的成立,彻底改变了香江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格局和态势。
6月5日,周二,香江科技与创新局宣布设立一个规模为三百亿港币的科技创新基金,以此来鼓励推动香江的科技产业。
同一天,正在香江的季宇宁公开宣布,本年度麒麟企业将再度投入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香江的科技产业方面。
这个改变就比较大了,投入规模相当于千亿港币的规模。
前世香江的科技产业规划之所以没有成功,与缺乏资金投入是很有关系的,香江政府缺乏资金,而香江的金融业投资偏向于保守,又没有外部的风险投资基金进来。
当时李小二的数码港招租进来的70多家硅谷的企业,也仅仅是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而已,并没有资金跟进来。
季宇宁此时真正控制了数码港,他不仅有资金投入进来,也有大量的人才跟着引进来,这些人很多都是原来季宇宁旗下的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团队,还有大量的年初硅谷的失业人员,这些人都是即战力,根本不需要孵化和等待。
等到9月份那件事发生之后,到香江的科技人才更多了,而且还有北美的其他风险投资进来了。
到下半年的时候,香江的科技产业投资和发展局面才真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季宇宁的若干研发基地也开始出成果了。
这种改变的时机,是季宇宁精心策划的,表面上看也是顺理成章,一是香江的转型在今年面临困局,他从港府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主要是政策上的支持。另外就是年初北美经济衰退,到9月份之后,北美就不仅仅是衰退了,所以他将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方向转向香江,就是很正常的了。
6月6日,周三。
季宇宁,彤叔,恒基的李生,三位香江房地产巨鳄,公开在媒体上发声,表示支持港府的平抑楼价,发展创新产业的政策。
彤叔和李生表示,要改变思路,积极转型。
这两位主业是地产行业,但也有其他的经营领域,比如彤叔的新世界就有珠宝产业,他拥有周大福的品牌,还有新世界电讯。
而恒基则拥有中华煤气这个公用股。
这两位所说的转型,后来更多的是转入内地投资,比如彤叔的新世界商场,还有那位李生旗下的中华煤气,都积极在内地进行布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在香江地产行业的损失,同时增加了内地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