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目前是A艾,不用看,我占个打卡位,这段A艾写的太他么高大上了,真的内容我正在写]
何雨柱溜得干脆,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午后的阳光透过银杏叶隙,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甄杍砃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边缘,率先打破了沉默:“喂,你说…何叔叔刚才那些话,是不是在点我们?”
小李子还沉浸在刚才的思绪里,闻言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我觉得干爹说得对。李小龙之所以是李小龙,不就是因为他不一样吗?”他忽然站起身,摆了个架势,“你看啊,我们在队里练的那些套路,漂亮是漂亮,但要是原封不动搬上银幕…”
他说着,连贯地打了几个标准的少年长拳动作,拳风凌厉,姿势标准得像教科书。
甄杍砃看着,微微摇头:“太规整了。我在美国看过李小龙的电影,他的动作没这么…一板一眼。”
“对对对!”小李子兴奋地接话,“我在北影厂看他们拍戏,导演也说,电影里的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是两码事。”他重新坐下,压低声音,“那个导演说,电影动作要的是‘视觉效果’,有时候为了好看,还得故意把动作放大。”
叶师傅若有所思:“所以何叔叔才说,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子上画着,“我在想,电影里的功夫,是不是应该根据人物的不同来设计?”
这个想法让两个少年都愣住了。在1978年的秋天,这实在是个新鲜的概念。
“什么意思?”小李子往前凑了凑。
“你看啊,”叶师傅组织着语言,“如果电影里是个老师傅,他的动作应该沉稳老辣;如果是个毛头小子,那就应该是莽撞冲动的打法。我们现在练的,不管什么角色,打出来不都一个样吗?”
小李子猛地一拍大腿:“有道理啊!就像写文章要符合人物性格一样,打戏也得打出性格来!”
他被这个想法点燃了,又开始比划起来:“要是我拍电影…”他忽然压低了声音,“我觉得那些真功夫,直接拍出来未必好看。得设计,得把最精彩的部分提炼出来,还得让观众看清楚每个动作。”
“但也不能太假,”甄杍砃补充道,“得像何叔叔说的,既有真功夫的底子,又有电影的审美。”
两个年轻人越聊越兴奋,从李小龙谈到其他武打片,从武术队的训练聊到在北影厂的见闻。秋日的阳光渐渐西斜,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其实我觉得,”小李子忽然说,“电影里的功夫,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相信。”
“相信什么?”
“相信这个人物的确会武功,相信他这一拳打出去真的能伤人。”小李子眼神认真,“这不是光靠表演或者剪辑就能做到的。得有真功夫打底,但又要懂得在镜头前怎么展现。”
甄杍砃点头:“所以我师父总说,练武之人要懂得‘藏’与‘露’。该藏的时候不能显摆,该露的时候不能含糊。拍电影,大概就是要把该露的恰到好处地露出来。”
“不只是露功夫,”小李子若有所思,“还要露性格,露情绪。干爹不是说了吗?李小龙厉害的不只是功夫,还有他的哲学思想。那电影里的打斗,是不是也应该打出人物的内心?”
这个认知让两个年轻人都感到一阵震撼。他们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门后是一个他们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领域。
“所以,”甄杍砃总结道,“电影里的功夫,不是简单的打斗展示,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表演?”
小李子重重点头:“对!是用身体在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