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外鼓声雷动。
黄旗猎猎,在风雪余寒中飞扬不止。
李烈翻身下马,抬头见李北玄与赢高治迎出门来,立刻拱手一礼,声如洪钟:“末将李烈,奉调入晋阳,特来觐见晋王殿下、定远伯!”
赢高治摆了摆手,往前两步:“李将军辛苦了,这回来得可不慢。”
“接到军令当夜就起营了。”
李烈神色肃然。
刚想张嘴问问,现在晋阳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但左右四顾后,还是按捺下来,拱了拱手问道:“殿下,伯爷,末将此行带了五千兵马,随后一万五千人,明日卯时前后可至。”
“只是……这些兵,调拨仓促,粮草尚未齐全。眼下天寒地冻,还请殿下早些安排驻地,以便落脚整备。”
他说这话时,脸色颇为凝重。
这五千人虽是精锐,但赶路时多为急行军,战马和辎重车多有耗损。
若不尽快补给,后续难以维持军容。
而赢高治闻言,顿时被问住了。
下意识的扭头看向李北玄。
好在,李北玄早有准备。
不等赢高治问出那句“你怎么看”,便直接开口,冲李烈道:“北门外两里地,有片去年秋操废弃的马场,旁边还有旧军屯营地,可容两万人扎营。”
“地势不低,水源不远,靠近官道,便于调运辎重和粮草。”
“我已让冯威带人提前清扫过一遍,营地虽荒,但地皮结实,有老营桩残存,搭帐扎棚不难。”
“至于粮草,我和晋王殿下已调拨出城北兵站的二十车干粮、三十车柴薪,供五千人用上一两日。等后续兵员抵达,再从城中统筹分派。”
李北玄安排的十分妥帖。
而李烈闻言,微一点头,神情终于松了些许:“多谢定远伯。能在今日前夕安排得如此周详,末将佩服。”
“嗐,客气啥。”
李北玄笑眯眯的将李烈上下扫了一遍,眼里带着几分说不出的古怪。
热情,好奇,甚至还带了几分探究。
顿时,看的李烈一个瑟缩。
不过李烈自然不会怕一个毛头小子。
就算李北玄的眼神再吓人,终归不过是个晚辈罢了。
于是李烈只是微微后挪两步,随后立刻原地站住,挺直腰板,对着李北玄一伸手:“小子,看我干什么?还钱!”
听见这话,李北玄顿时一愣:“还钱?我还个毛的钱?”
而李烈早有准备,立刻从袖子里摸出一张欠条,乐呵呵的说:“早知道你也在晋阳,所以老夫早就准备好了,欠条你看看,你爹的字迹,你该不会不认得吧?”
李北玄:“……我还有点事,先滋……”
“走”这个字还没说完,李北玄整个人就被李烈抓住了。
然后一张欠条就拍在了他的脸上。
“今借李烈银十万两,用于内宅紧急所需,后由小儿李北玄清还。”
……
看到这行字,李北玄直接麻了:“十万两?”
“嗯。”
李烈点了点头:“你爹借的,让你还。”
“……”
李北玄沉默了三秒,嘴唇动了动,最后才挤出一句:“……我爹啥时候找你借了十万两?干嘛,包城建啊?”
“不是。”
李烈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当年你娘怀你的时候怀相不好,你爹说那胎看着怕保不住,四处求药,最后找到我,说借十万两银子,说是买安胎药。”
李北玄听完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晕过去:“十万两,安胎药?!”
“嗯。”
李烈笑了一下,上下打量了李北玄几眼,带着几分感慨道:“不过现在看来,那十万两还真没白花,这胎保的值啊。”
“……”
此时,李北玄的心情,用生不如死来形容都嫌太轻。
李北玄看着那张欠条,整个人沉默了将近十秒。
十万两,安胎药。
至于吗?
射墙上不就完了?
李道正脑子有问题吧?
他娘的十万两,干点啥不好?
养兵、修仓、铺路、贿选、收地、纳妾,全都比保胎划算。
结果拿来保胎,还保出来这么个玩意……
等等。
现在被保下来的“这么个玩意儿”,好像是他自己。
想到这里,李北玄顿时怔住。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如果李道正当年真那么干了,那墙上现在就多一道痕,地上就少他这么个人。
也就是说,那十万两最后的受益人是他。
这倒是……
不好再骂了哈。
李北玄干笑着咧了咧嘴,冲李烈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了,这账我认。以后有机会,咱再慢慢算,你不是还急着安排兵马吗?正事要紧,正事要紧。”
他说得干脆,态度也算诚恳。
可李烈却纹丝不动,甚至笑得更灿烂了:“正事归正事,欠账归欠账。你都认了,这会儿干脆就再写个字据,落个笔印,不耽误事。”
闻言,李北玄脸上的笑顿时僵住了。
“……李叔叔,你现在讲这个,不太合适吧?大敌当前,你催我还钱?!”
想了想,李北玄又一挺腰杆:“再说了,这钱是我爹借的,你找他要去啊!武朝律例,个人债务不得子嗣代偿,子债父偿也不行!”
而李烈听完这话,顿时笑出声来,笑得前仰后合:“你跟我讲律例,我都想笑你知道吗?”
“……”
李烈没说完,但李北玄已经彻底明白了。
李烈这货,外表看着威严持重、铠甲整肃、风雪不侵,实则骨子里就是个老流氓。
跟朱知节那帮人是一样的货色。
他们讲不讲律例?
讲。
但只是他们愿意讲的时候才讲。
他要是不愿意,你就是拿律例砸他脑袋,他都能当没看见。
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有理讲理,没理打你”的祖宗级对手。
想到这里,李北玄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而李烈却像是看出了他此刻的悲愤,拍了拍他的肩,笑得极为温和:“别太苦着一张脸,我这人心软,只要你还上利息就行。”
“……还有利息?”
“当然。”
李烈理所当然道,“十八年了,按市面上最基本的铺面年息算,一年两成,十年下来,滚利叠加……”
李北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