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初看向不远处的晏危,晏危正喝着酒,和身边的同僚说着话。
她想起画本子上面有一句话:错过和从未在一起,哪一个更遗憾呢?
无论哪一种遗憾,她都不想要。
她想起方才和晏危同乘一辆马车的情形。
一路上,二人一个字未说。
她是紧张。
她不知道晏危为什么不说话。
如果她再不主动一点,按照晏危的性子,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交集。
秦云初一番思量,正要起身的时候,旁边林楠的声音已经响起来了。
“嘉贵妃娘娘,臣女给大家表演一只舞。”
“林小姐要给大家跳什么舞?”嘉贵妃笑问。
“臣女自己编的,叫‘醉’。”林楠回答。
“好,林小姐,开始你的表演吧。”
“是,嘉贵妃娘娘。”
林楠上台,目光瞟向霍野的方向。
霍野看到林楠,想起之前在书院发生的事,他又忍不住多看了林楠两眼。
四目相对,林楠的脸瞬间红得像一个苹果。
这支舞蹈她准备了许久,是专门为霍野编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跳给霍野看。
乐声起,林楠随着乐声翩翩起舞。
她舞姿轻盈,眉目含笑,像一只在山间嬉戏的精灵,可爱,灵动,漂亮。
一舞毕,场上响起掌声。
可在林楠的眼中,她只看到霍野为她鼓掌了。
她的心扑通扑通的跳,像是要蹦出来了一般。
“多谢大家。”林楠行礼,走下台子。
第二个上场的是秦云初,她给大家表演的是弹琴。
一身浅黄色衣裙的她坐在琴前,十指纤细,轻抚琴弦,优美的琴声从指腹划出,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她像一个仙女,美得不像话。
秦云初很好学,她不仅跟着宋司摇学医术,也学琴棋书画。
她的琴声中有几分宋司摇的影子。
一场琴弹下来,满堂喝彩。
“秦小姐,你的琴是谁教的?”嘉贵妃问。
“回嘉贵妃娘娘,臣女的琴是太子妃教的。”秦云初端庄,恬静。
嘉贵妃点点头,笑道,“原来如此,真是名师出高徒。”
她又看向宋司摇,“太子妃,秦小姐的琴声颇有几分你的风范。”
宋司摇浅浅一笑,“能得嘉贵妃娘娘赏识,不枉云初的努力,云初,还不谢谢嘉贵妃娘娘?”
“是,先生。”秦云初给嘉贵妃行礼,“多谢嘉贵妃娘娘。”
“下去吧,跟着你先生好好学。”嘉贵妃道。
“是,嘉贵妃娘娘。”秦云初走下台子,望向晏危的方向。
晏危没有看她,在喝酒,似乎在想些什么。
她心里有些失落。
“秦小姐,你方才的琴弹的真好。”坐在旁边的林楠真心的夸赞。
“多谢林先生,林先生的舞姿也极美。”秦云初回夸了一句。
“我说的是真的,我跳的舞虽然也好看,但是比不上你的琴。”
林楠坦坦荡荡,目光真挚,“我觉得今天的才艺表演你肯定能得第一。”
“多谢林先生。”秦云初望向林楠的目光多了几分敬意。
她们世家小姐,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林楠这么坦率大方。
有一些人连承认别人比他强,都比登天还难。
这时,又有世家小姐上台表演了,二人便不再说话,安安静静的看表演。
第三位小姐表演的是画画。
很快,所有闺阁小姐表演完毕,总共是十人,秦云初得了第一。
“秦小姐,今天的彩头是可以向朕许一个愿望,你可有什么想要的?”昌隆帝问。
秦云初神色恭敬,“皇上,如今天下太平,臣女父母康健,臣女做了大夫,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臣女别无所求。”
“秦小姐不愧是太子妃的学生,心性极佳,心胸开阔,未来可期。”
昌隆帝的这几句夸赞比赏赐礼物还来得有用。
“既然你现在没有愿望,那就先放着,等你想好了想要什么再来告诉朕。”
“是,多谢皇上。”秦云初落落大方。
“秦大人,你养了一个好女儿,你的福气要来了。”一旁的同僚对秦大人说。
秦大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贺大人说笑了。”
他哪里来的什么福气?那么多人上门提亲,他女儿一个也看不上,他又不想强迫他女儿。
照这样下去,他女儿的青春都要没有了。
但是这些苦恼,他是没有脸说给别人听的。
“秦小姐,我就说吧,今晚你肯定是第一。”林楠笑着对秦云初。
“林先……”
“报!”
秦云初话未说完,一道急声闯进殿内,“皇上,城中乞丐聚众闹事,和百姓打起来了。”
“这种事向衙门禀报即可,怎么报到朕的面前来了?”昌隆帝问。
“向衙门报了,京兆尹拦不住,已经有人员伤亡了。”侍卫道。
“什么?”昌隆帝脸色一变。
“父皇,儿臣带人去看看。”沈裴主动请命。
“报!”
这时,又有一侍卫冲进来,“皇上,八百里加急,安州旱灾,百姓饿死无数,无数流民涌向京城!”
王公公接过侍卫手中的折子,昌隆帝展开一看,眉头紧锁。
“父皇,儿臣请求去安州,一探究竟。”沈璟开口。
“你有什么想法?”昌隆帝问。
沈璟没有想到昌隆帝竟然当面考他,他略微思量,开始作答,“儿臣认为先开放粮仓,救百姓。”
“若粮仓无粮呢?”昌隆帝又问。
“去安州旁边的郡县借粮。”回京城调粮肯定是来不及了,沈璟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他很有信心。
“太子听令!”昌隆帝道。
“儿臣在。”
“你立刻启程,前往安州赈灾,辰王听令。”昌隆帝道。
“儿臣在。”沈璟道。
“你和太子一同前往,协助太子赈灾。”昌隆帝下令。
“是,父皇。”
沈璟拱手领命,他微微低着头,垂着眉目,眼中全是冷色,心里思忖着。
父皇,您怎么能如此偏心呢?
您害怕儿臣抢了太子的风头,所以,只是让儿臣协助太子。
这样一来,即使有功劳,也是太子的,和儿臣无关。
但父皇,这一次您错了,儿臣一定让太子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