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给了你什么好处?\"叶明一边周旋一边喝问。
刺客不答,招招致命。叶明瞅准一个破绽,剑锋划过对方手腕。匕首当啷落地,刺客却趁机一个后翻,从怀中掏出个哨子猛吹!
尖锐的哨声响起,太庙外突然传来喊杀声——还有埋伏!
\"保护太子!\"叶明高喊,同时一剑刺向刺客咽喉。
刺客闪避不及,肩头中剑。他见突围无望,竟咬牙就要自尽。叶明早有防备,一个手刀劈在他颈侧,将其打晕。
外面战斗也已接近尾声。二十多名伪装成香客的刺客被影卫和叶家亲兵团团围住,死的死,伤的伤。太子安然无恙,只是脸色有些发白。
\"表弟料事如神。\"李君泽看着被押走的刺客,低声道,\"若非你提前布置...\"
叶明摇头:\"是表哥英明,肯以身犯险。\"
回到刑部,叶明立即提审那个小太监。起初他还嘴硬,但当叶明拿出从他身上搜出的崔家密信时,他终于崩溃。
\"小的...小的是崔府家生子...\"他颤抖着交代,\"老爷让我净身入宫,就是为了这一天...\"
审讯持续到黄昏。刺客们交代,崔元峰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布局,通过宫中眼线掌握太子的一举一动。
那块玉佩确实是崔贵妃所赠,而点朱砂的则是太子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她已经在今晨\"失足落井\"。
最令人心惊的是,他们供出明日——七月初八——还有一波刺客准备在太子回宫途中动手。若非今日提前收网,后果不堪设想。
\"崔家的触手伸得真长...\"叶明将口供整理好,准备进宫面圣。
刚出刑部大门,就看见自家马车停在路边。车帘一掀,露出叶瑾担忧的小脸:\"三哥,爹爹让你直接去军营。\"
叶明心头一紧:\"出什么事了?\"
\"不知道。\"叶瑾摇头,\"但来了好多将军,脸色都很严肃。\"
叶明立刻上马,直奔城外的神策军大营。营中灯火通明,中军帐外站着全副武装的亲兵。掀帐进去,只见叶凌云正和几位将领围在沙盘前,气氛凝重。
\"父亲。\"
叶凌云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来了。\"他指向沙盘,\"刚收到你大哥的急报,北疆胡人异动频繁,至少有五千骑兵向边境集结。\"
叶明心头一震:\"七月初十...\"
\"不错。\"一位老将军沉声道,\"胡人这是要配合崔家的行动。\"
叶凌云移动沙盘上的小旗:\"我已经调整了布防。神策军主力埋伏在青枫林,你大哥的部队也会在初九午夜前赶到黑水峡谷设伏。\"
\"太子那边...\"
\"陛下已经加强东宫守卫。\"叶凌云拍拍儿子肩膀,\"你今日立了大功,先回去休息。明日还有硬仗要打。\"
回到国公府已是深夜。李婉清还等在花厅,见儿子回来,连忙让厨房上热菜热饭。
\"娘,您怎么还没睡?\"
\"你不回来,我哪睡得着。\"李婉清给儿子盛了碗鸡汤,\"瑾儿也刚睡下,非要等你回来。\"
叶明心头一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李婉清静静地看着他,突然道:\"明儿,无论发生什么,记住一点——保全自己。\"
叶明抬头,看到母亲眼中的担忧,郑重地点了点头。
夜深了,叶明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今日太庙的惊险一幕仍在眼前闪回,赵戬临死前的话也萦绕耳畔。七月初十...这个日期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
三天后,刑部证物房内,烛火通明。叶明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将最后一本账册归入\"已查验\"的木箱。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整理,终于将崔杨两家的罪证梳理清楚。
\"少爷,喝口参茶吧。\"李天宝端来茶盏,眼睛下面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叶明接过茶盏,温热参茶下肚,精神为之一振。面前长案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证据:左侧是杨家与胡人往来的密信、兵器交易记录;
右侧是崔家收买官员的名册、伪造的兵部文书;中间则是两家共同的罪证——那本记录着七月初五行动细则的蓝皮册子。
\"去请周主事来。\"叶明吩咐道,\"就说证据已经整理完毕,可以准备结案陈词了。\"
周主事是刑部老吏,专司大案要案的文书工作。他匆匆赶来,看到分类整齐的证据,不禁赞叹:\"叶大人办事当真滴水不漏!这下崔杨两党插翅难逃了。\"
叶明淡然一笑:\"还请周主事帮忙拟写奏章,明日早朝呈递御前。\"
\"下官这就去办。\"
周主事刚离开,一个差役急匆匆跑来:\"大人!杨府管家愿意画押了!\"
叶明立刻起身前往大牢。杨府管家杨顺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这些日子在牢里吃尽苦头,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
见到叶明,他扑通跪下:\"大人,小的愿意招供,只求留条贱命...\"
\"那要看你的供词有多大价值。\"叶明冷声道。
杨顺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杨毅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如何与胡人交易铁器粮草,如何在边关安插亲信,甚至如何计划在七月初五引胡人入关。
最惊人的是,他证实崔元峰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杨家不过是被推在前面的傀儡。
\"老爷...杨毅临死前说过,崔元峰答应事成后给他北疆五州。\"杨顺颤抖着在供词上按下手印,\"但小的听他们争吵,崔公似乎另有打算...\"
\"什么打算?\"
\"小的不清楚...只隐约听到'废立'二字...\"
叶明心头一震。崔元峰竟敢图谋废立之事!这已不是普通的结党营私,而是谋逆大罪!
离开大牢,叶明直奔皇宫。李云轩在御书房仔细听完汇报,脸色阴沉如水:\"崔元峰好大的胆子!\"
\"舅舅,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请旨收网。\"
李云轩沉吟片刻:\"明日早朝,朕要亲自审理此案。\"
次日五更,叶明早早来到午门外。百官陆续抵达,见到叶明,有的点头致意,有的则眼神闪躲——想必是那些与崔杨两家有牵扯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