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暂时保留,作为掩护。”赵振国早已想好,“研究所秘密运行,你明面上仍然是松下的工程师。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注意和麻烦。我们需要的是你的智慧,不是虚名。”
周密的设计,巨大的资金支持,毫无掣肘的研究自由,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
这一切,彻底击溃了铃木康夫心中最后的犹豫和对松下那僵化体制的最后一丝眷恋。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我明白了。先生,士为知己者死,我会好好做的!”
夜色中,一颗关乎未来的棋子,被赵振国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和精准的手段,悄然布下。
一家未来将在电池领域掀起巨浪的隐秘研究所,在东京的某个角落开始悄然筹备。
接下来的几天,在周振邦眼中,赵振国简直就像变了个人。
不,不是变了个人,而是他“散财童子”或者说“傻逼”的本性暴露无遗!
继铃木康夫之后,赵振国又通过高向阳物色到的渠道和筛选出的资料,接连秘密会见了数位与铃木处境类似的研究人员。
有在富士通某个边缘实验室里,执着于研究一种名为“光纤通信”损耗材料的工程师。
有在东京大学工学部,沉迷于一种叫“液晶”的有机化合物显示应用、却被主流认为“毫无实用价值”的副教授。
甚至还有一个在索尼某个被缩减经费的音频部门,偷偷搞“数字音频编码”的小团队……
赵振国与他们的会面模式大同小异:
精准点出对方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肯定其“颠覆性”潜力,然后开出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充足的经费、独立自主的研究环境、以及远超他们现在收入的薪酬或未来分成。
钱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地流向这些在当下看来“不着边际”的领域。
周振邦眼皮狂跳,心都在滴血。
他私下里揪着高向阳问过好几次:
“他哪来这么多钱?这要是打了水漂……”
高向阳也只能苦笑:“周主任,振国同志……有他的门路和考量。还有些商业操作。”
高向阳所说的“商业操作”,指的是赵振国在疯狂“撒钱”的同时,进行的“捞钱”行动。
赵振国自己也清楚,只出不进不是长久之计,坐吃山空,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挥霍”。
他将目光投向了大阪金融市场。
通过高向阳找到的、值得信任的金融代理人,他凭借记忆,抓住了十月份因伊朗政局动荡引发的原油价格波动,以及美元兑日元汇率的几次微妙起伏,像最狡猾的猎豹,快进快出,每次都攫取可观的利润。
这种“捞快钱”的能力,让暗中协助他的高向阳都暗自心惊。
资金如同滚雪球般,在不引起别人注意的情况下悄然增长,这才支撑了他后续看似疯狂的“撒钱”行为。
真正让周振邦觉得赵振国“不务正业”到了极点的,还是赵振国给闺女棠棠买礼物的事情。
那是一个午后。
他想给棠棠买点日本的新奇玩意儿,逛着逛着,就拐进了神保町一家拥挤不堪的旧书店。
店里,几个穿着校服、头发乱糟糟的少年正围着一本《周刊少年Jump》争得面红耳赤,角落里,一个戴着厚眼镜的年轻人如饥似渴地临摹着漫画人物,手边放着干瘪的钱包和半个冷饭团。
那一瞬间,仿佛一道闪电劈中了赵振国!
漫画!游戏!这些被大人们视为“小儿科”“玩物丧志”的东西,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力量和商业价值,在这个时代,还像未被雕琢的璞玉...
他心脏砰砰狂跳,一个远比收购专利、投资地产更宏大、也更“有趣”的蓝图,在他脑海中轰然展开!
这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未来的文化帝国!
离开书店时,赵振国怀里抱着一大摞刚刚“打听”来的、各种刊登着新人作品的漫画杂志。
回到临时落脚点,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飞快地翻阅起来,不时在某页上折角或用笔做上记号。
当晚,他就请求高向阳去做一系列让后者更加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向阳,帮我找到这位高桥留美子女士,联系她,表达我们对她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她成立个人工作室,确保创作自由。”
“还有,想办法找到一位叫鸟山明的年轻画师,据说还在做助手,生活可能不太宽裕。告诉他,我们欣赏他的才华,愿意预先支付一笔丰厚的定金,支持他创作他真正想画的长篇故事。如果他有什么叫鸟嶋和彦的编辑朋友,也可以一并接触。”
“另外,帮忙打听一个叫《高达》的机器人动画企划,据说遇到了资金问题?我们愿意投资,条件是要进入制作委员会,分享衍生权益。”
“这本《周刊少年JUmp》上有个叫车田正美的,画风很硬朗,签下他未来作品的优先合作权。还有这个北条司,画美女是一绝,也接触一下……”
“对了,还有《哆啦A梦》的动画制作公司,看看我们能否参与后续的投资……”
高向阳终于忍不住,低声问道:“振国同志,您……您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人和作品的?这又是要干什么……”
赵振国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表情,指了指桌上那堆漫画杂志:
“店长和那些小读者的眼光毒得很!他们推崇的,多半不会错。而且,”他语气放缓,带上了一丝个人情感,“我是真觉得这些画师的风格,棠棠可能会喜欢。我想着,现在投资他们,等他们成了大家,将来请他们专门为棠棠创作点独一无二的小故事、小漫画,那多有意义?这比直接买现成的礼物强多了!”
这个借口——为了女儿,提前投资和笼络未来的漫画大师,只为量身定制一份特殊的父爱——听起来既有些异想天开,又微妙地符合赵振国时而表现出的、对家人的那种略带“笨拙”却炽热的感情,反而让高向阳一时无法反驳。
高向阳:...
他信赵振国个鬼!
听说赵振国是个女儿奴,可这话也太假了。
赵振国的目光,绝不仅仅停留在“女儿的礼物”这么简单。
果然不出高向阳所料,赵振国甚至跟他讨论筹划成立自己的漫画杂志,作为孵化更多Ip的基地,后续甚至还要开动画制作公司……
在周振邦看来,赵振国简直是走火入魔,竟然把大把资金投入“小孩子看的图画书”。
而在赵振国眼中,他正在以“父爱”为最完美的伪装,用最低的成本,悄然编织着一张覆盖未来全球流行文化半壁江山的巨网。
然而,他这番“不务正业”终于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