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确实有个闹事的人,不过白百户已经解决了,父皇,原来你已经来了一段时间了?怎么不早点儿叫我,我也好来服侍父皇。”
“我来的时候图书馆不是在忙吗?那个百户不错,遇事冷静,方才若不是他足够机智,就要中那男人的套了。这些世家大族真是贼心不死,朕已经放过他们许多回还是不知悔改,既然如此,就不必给他们留面子,九阙你想做什么就尽管放手去做,朕给你撑腰。”
景泰帝这话已经说过好几次,但每一次听到九阙都觉得心里暖暖的,有什么比你在前面冲锋陷阵,后面有全心全意支持你,为你撑腰的后盾来的安心吗?
不过她还真有件事儿要请景泰帝帮忙。
“父皇,这些世家之所以负隅顽抗,不过是因为他们仍有许多子弟在朝中做官。若有朝一日,天下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入朝为官呢?”
“你是说科举?”
景泰帝不愧是积年帝王,这会儿已经迅速反应过来,不过他觉得此事有些难度,之前他不是没开办过科举考试,可这年头识字的人实在不多,能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又都出自世家大族,这与他开办科举的初衷相反。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再经常性开科举。
不过九阙既然提出来,就是已经做好了准备。
往后指了指那座人来人往的皇家图书馆,九阙神采飞扬。
“如今已经有皇家图书馆可以让天下之人读书。这皇家图书馆也不必非得开在京城,各府都应有一座。且,儿臣已经造出更便宜且产量更大的纸,穷苦百姓之家的孩子若想读书识字也会更加便宜。但这一切都得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朝廷愿意开一条通天之路,让那些真正学到知识,有学识的人能够入朝为官。有这样一根胡萝卜在前面吊着,不愁天下之人不读书识字,也不愁那些真正有才学之人不能入朝为官。”
“所以父皇,我们加开恩科吧。”
“恩科?”
景泰帝咀嚼着这两个字,若有所思,以前的科举并没有固定的年限,都是景泰帝想哪一年招收人才就开办,不过恩科,这两个字儿倒是颇得他喜欢。
这倒也不是不行。可如果现在就开恩科,能考中的还是那些世家大族之人,就没有意义了。
九阙对此也有对策。
“父皇,那些世家子弟所学不过是诗词歌赋。儿臣翻看过往年科举所考题目,大多也都是这些,策论所占的比例很少。但真正治理国家需要的还是策论,而且我们可以按照朝廷所缺来招收人才。比如户部缺少精算之人,就可以特地招收擅长此道的人才。其实也不必现在就开科举,可以给大家大半年的时间准备,如今天气正冷,天南海北的学子若想赶到京城也需要个把月。不如定到十月份,那时天气凉爽,不必担心天下学子在赶往京城的路上生病,时间宽裕,也不必担心他们赶不过来。”
“且给这几个月时间,也能让那些丢下书本的人再捡起来。如此两全其美,咱们大可以试试。”
景泰帝听了之后十分心动,并且他还真觉得这法子可行,他早就苦那些世家官员久矣。若是用这个法子,还真能将朝中官员大多出自世家这问题解决掉。
不过他听来听去这孩子,有件事儿没点明,还跟自己玩儿心眼儿呢,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你这说来说去的倒是有件事儿给藏起来了,你说天下百姓不分男女老少,所以你是想让女子也能参加科考了?”
“嘿嘿嘿,我就知道瞒不过父皇。”
九阙笑眯眯的抱着自家父皇的胳膊,跟自己亲爹撒娇卖痴也没什么,她做起来自然的很。
铺垫了这么久,九阙为的不就是这件事儿吗?
“父皇您是知道的,其实这天下有许多才华斐然的女子,缺的不过是条向上的途径。如果她们能走进官场,势必会为天下女子争取本就该有的权利。您也觉得天下之人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用就行吧?”
“这说的倒是不错。”
景泰帝本来就是唯才是举之人,否则也不会在朝中官员抵制女官的前提下,还提拔了几个类似淳于霜的女子。若是换成前朝末帝,即便九阙之前有那么多功绩,也不会给她真正有实权的位置。
而且九阙这话还真没掺杂什么私心,毕竟从始至终这孩子只对弱者善良。
其实这件事景泰帝早就有所思考,既然他已经决定了下一任继承者,自然要为九阙造势,如果朝中之人尽是抵制女子鄙夷女官的朝臣,但是孩子之后势必会遇到许多阻挡。为人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轻松一些。如果朝中多出一些女官,想来,这孩子以后不会那么辛苦。
景泰帝本就不是扭捏之人,决定好之后当即拍板!
“那就这么定了!”
当朝廷这道政令下发之后,引发的震动可想而知,整个大景都热闹起来了。不知有多少贫苦学子,寒门之士在看到这条政令时泪流满面。
他们苦读多年,却始终等不来一条通天之路,即便有向上之心,也无向上之途。那些科举所用之书,他们这辈子都没办法看见一二。
可现在不同了,陛下开办图书馆,里面有许多孤本可以看。亲王殿下开办的民说书局,里面有许多科举用书。且民说书局还卖便宜量大的纸张,对他们这些贫寒士子来说可谓是最好的消息了。更别说与民说这旬报,每十日都会发一版,上面记载了朝廷发行的许多政令。若是以往,普通人哪儿有方法知道朝廷颁布的政令呢?有了这东西,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能知晓朝廷的倾向。更重要的是这旬报并不贵,就算是一些贫寒学子,几个人团结起来,这次我买,下次你买,不就每一期都能看了?
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不可置信之人正在暗地里狂欢。
王姮手里拿着一张与民说的报纸,上面刊载的正是十月开恩科之事。普通人只看到了此次开恩科要招收的人数之多,要求之杂,就算只擅长书算之道,也能考个小官儿做做。但像她这样一直等待机会的人,才能看出这道政令之后隐藏的深意。
这天下,女子竟也能参加科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