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前进之所以生出调离山南矿的想法,是因为现在的山南矿,已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后续的处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煤矿的未来与众多家庭的生计。如果自己还留在山南矿,肯定是出力不讨好,弄不好还会深陷其中,成了众矢之的。
“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吴前进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他觉得现在离开是目前自己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
一番思索后,一个荒诞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丧事喜办”,通过大力宣传自己在抢险中的“英勇表现”,营造出自己为减小企业损失竭尽全力的假象,推卸掉本应承担的责任,让自己能够堂而皇之的离开。
第二天上午,吴前进迅速召集自己的亲信开会,还特意通知宣传部长康三宝参加。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吴前进一脸严肃地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道:“这次矿井被淹,情况很棘手。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把局面扭转过来。我打算大力宣传咱们组织抢险的过程,突出我们如何千方百计减小企业损失,给外界营造出我们积极应对、力挽狂澜的形象。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党办室主任靳根丰一听,率先表态:“吴矿长,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咱们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宣传栏、广播,还有当地的媒体,全方位报道咱们的抢险事迹,把您在其中的领导作用好好宣传一番。”
矿工会主席任南飞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吴矿长,可这毕竟是事故,职工们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吴前进看了任南飞一眼,冷哼一声:“反感?他们要是不想丢工作,就给我乖乖配合。再说了,只要宣传做到位,外界谁会去关心他们怎么想。”
矿纪委书记贾正齐眨眨眼,也附和道:“对,吴矿长,我们得趁热打铁,尽快行动,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们的抢险成果上。”
宣传部长康三宝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他知道这件事情很不好办,弄不好还会招来骂名。
“康部长,说说你的意见。”吴前进忽然点名道。
康三宝心头一震,心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于是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我同意贾书记和靳主任的意见。”
吴前进满意的点点头,说道:“那好,就请康部长辛苦一下,由你牵头把这件事抓紧落实一下,记住,动作要快,效果要好,现在是关键时期,千万不能出现大的纰漏,造成不良影响。”
康三宝心中暗暗叫苦,暗骂吴前进既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但慑于吴前进的权势,只得无奈的答应了,但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党办室主任靳根丰配合自己,二是宣传经费必须保证。
吴前进想了想,答应了。因为康三宝的这两个条件并不过分,靳根丰是自己的亲信,由他配合康三宝,自己放心,再说搞宣传本身就是花钱的,你总不能既想让马儿快快跑,又不想让马儿不吃草吧。
在吴前进的指挥下,在康三宝的具体谋划下,在靳根丰的大力配合下,一场荒诞的“宣传战役”迅速在山南矿打响。
企业内部的宣传栏一夜之间被换上了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大幅照片上,吴前进身着抢险服,站在井口指挥若定,旁边配文大肆宣扬他如何临危不惧,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条不紊地组织抢险工作。广播里,播音员用激昂的语调,反复播报着“矿长带领全体职工,与水魔展开殊死搏斗,全力挽救企业损失”的消息。
同时,康三宝利用关系,邀请了当地媒体前来采访。在精心安排的采访现场,吴前进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在抢险过程中的“艰难决策”和“无私奉献”。
“当时情况危急,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不能让职工们的心血付诸东流。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带领大家抢险。”吴前进一脸悲壮慷慨激昂地说道。
记者们被这精心打造的场景所迷惑,纷纷记录下这感人的“抢险故事”。很快,当地报纸、电视台都报道了这起事件,标题诸如“矿长力挽狂澜,矿井抢险彰显担当”之类的文章和新闻铺天盖地。
吴前进看着这些报道,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得逞。
然而,在这一片歌功颂德的表象之下,山南矿内部却暗流涌动。职工们对吴前进的行为极为不满。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场事故的根源是吴前进与小煤窑相互勾结,把6号地区那块煤田划归小煤窑滥采滥挖造成的恶果。如今他却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实在令人不齿。
“哼,他还有脸宣传自己,要不是他以前不把6号地区那块煤田划归小煤窑,能出这事儿吗?现在倒好,把自己说成英雄了。”一位老矿工气愤地说道。
“就是,我们在井下拼命的时候,他根本就没到过危险的地方,现在却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太不要脸了。”另一位年轻矿工也附和道。
职工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对吴前进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但由于担心丢掉工作,大家敢怒不敢言,只能将这份愤怒深埋在心底。
随着宣传的持续发酵,吴前进也加大了活动力度,局长胡来喜、关副局长等人都成了他的行贿目标。
在吴前进的不懈努力下,凭借着在矿井抢险救灾中的“卓越表现”,在淹井十几天后,他终于成功调离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山南矿,去局直属机关当了一个书记。
当吴前进要调走的这个消息传到山南矿时,整个矿区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职工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个消息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职工们干涸已久的心田。他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经历了无数个苦闷的日子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终于把这个瘟神盼走了,这些年我们受的苦,总算是有个盼头了。”一位老矿工感慨地说。
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职工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购买了鞭炮。当得知吴前进离开厂区的具体时间后,他们早早地聚集在厂区门口,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吴前进的车子缓缓驶出厂区时,鞭炮声瞬间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斑斓的纸屑在空中飞舞,仿佛是职工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尽情释放。职工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刻,职工们用鞭炮声宣告着他们对吴前进的不满,同时也表达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希望新的矿长能够带领煤矿走上正轨,让山南矿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吴前进坐在车里,看着车外的场景,一种异样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王东升退休时,人们恋恋不舍送别的景象。和王东升相比,自己犹如一个过街老鼠,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当车子驶过工人村菜市场时,路边门市的音箱里一阵歌声传来,吴前进的脸上不禁一阵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