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王老伯前几十年虽未出过清水镇,但身为村长,到底比乡亲们多些见识。那男子腕间藏青缠枝纹暗绣用料考究,纵使他叫不出名堂,也知价值不菲。
如此人物说\"陈米不足挂齿\",想来并非虚言。可这情谊分量极重,他喉头滚动,深深扶袖行了大礼,脊背几乎弯成弓状:“老朽替大伙儿谢过。这米...老朽便厚着脸皮收下了。”
洛水瑶微微侧身,不着痕迹地避开了老者的这一礼。
与此同时,叶一早已利落地从马车上扛起米袋,大步走上前来,将沉甸甸的布袋稳稳放在众人面前。
那边,烧饼与酱肉已分发完毕。年纪尚小的孩童们紧盯着食物,嘴角不受控制的流出口水,馋意几乎要从眼睛里溢出来,可他们懂事得令人心疼,即便垂涎欲滴,也只是眼巴巴地望着父母,始终没有伸手讨要。
而年纪稍长些的孩子,目光同样牢牢锁在饼与肉上,稚嫩的脸庞上满是渴望。但他们同样懂事,坚持要让父母长辈先吃,却被大人们温柔地推回来:“吃吧孩子,吃饱些。娘有菜汤喝。”
最终,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细心照料下,被一口一口地喂着食物;年长的孩子还是抵不过扑鼻的香气,颤抖着接过饼,小口小口地咬着。咀嚼间,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滚滚滑落,滴在手中的食物上,只是眼睛却亮的像天上的星子。
大人们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因劳作而生出的细纹里溢着酸涩的笑意,粗糙的手掌轻轻替孩子拂去嘴角饼渣,以及眼角滚落的泪珠。
洛水瑶望着孩童们面黄肌瘦的小脸,见他们如此懂事,心中酸涩得厉害,指尖掐着掌心才勉强稳住神色。她知道,这些人已经很坚强,若流露出太多同情,才是对他们的伤害——他们只是落了难,并不需任何人同情。于是,她努力收起神色。
转眸看向王老伯时,她便发现王老伯正佝偻着背,招呼着大家盛菜粥。经此一事,众人望向他们时,目光里的戒备早已消失,化作了深深感激。
王老伯见她望过来,颇有些不好意思:“实在抱歉,各位贵人。这菜粥恐难以下咽。若您不嫌弃,老朽的竹碗可给您一用。”
洛水瑶这才发现,这些人为了赶路并未带碗筷。不只是王老伯,几乎每人腰间都挂着一截空心竹筒,里面放着两根木棍当筷子。如今多了他们几人,竟连个多余的碗都腾不出来。
浑浊的野菜汤在粗陶大锅里翻滚,热气氤氲中,众人有条不紊地排着队,有人小心翼翼地用竹筒舀汤。因操劳而粗糙的手在锅沿交错,看得人眼眶发烫。
见洛水瑶半晌不语,王老伯这才想起,他们大部分人的竹筒都未曾清洗,之所以在这里烧菜汤,是因为这里较为安全,且尚有水源。但水源对他们来说太过珍贵,哪里舍得用来洗碗?王老伯神色讪讪,有些羞愧地收回递出来的竹筒。
叶云舟见洛水瑶眼眶又有些发红,心知她这是心疼这些人,见老伯神情尴尬,忙上前一步解围:“老伯你不必如此客气,我们车上有碗,这便去拿。”说着便朝叶一示意。
叶一领命后快步回去,从马车中拿出几个白玉一般的瓷碗递了上来。
盛汤的老妇人接过瓷碗时,手微微颤抖。这样精致的瓷碗,莫说是如今遭了难,哪怕是之前日子好过时,她们也未曾见过,一时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叶一明显没明白大娘为何手抖,倒是春杏看出了她的局促,忙上前说道:“大娘,我帮你盛。”
大娘忙松了一口气,让出位置。这些人于他们有恩,她真怕自己笨手笨脚,不小心砸破或磕碰到这金贵的瓷碗,到时候都不知如何面对这些好心人。
野菜汤不多,这么多人,每人只分到小半碗便见底了,可众人也不在意,就这么席地而坐开始用餐。
叶一,叶云舟倒还好,他们曾在战场厮杀,饿极时连生马肉,马血都啃食过,虽说这野菜汤难以下咽,倒也能接受。
可春杏刚尝了一口,苦涩之意瞬间涌上喉头,脸色瞬间发白。在侯府时,她虽身为下人,却也从未吃过如此粗粝的食物,离开侯府跟着洛水瑶后,更是尝遍了各种稀罕美味。这野菜汤实在难吃,那直冲喉间的苦味几乎让她作呕。但见众人吃得香甜,她只能强压下想要呕吐的冲动,大口大口地把汤咽了下去。
洛水瑶低着头,双手捧着菜汤,小口小口地咽着。这些野菜本就多带苦涩,若是有好调料,或是烹饪得当,苦味自能去除。可眼下哪里有这样的条件?此刻入口,倒像是在喝药。她也觉得难吃,但还不至于难以下咽,总归是能填饱肚子的。
王老伯看似低头喝着菜粥,实则将众人的神色瞧得一清二楚。见他们衣着华贵不凡,却丝毫不嫌弃这粗陋的野菜汤,心中对他们愈发敬重感激的同时,也隐隐燃起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