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刘彻得以完全掌权。他借口许昌、庄青翟办理丧事不力,将二人罢免,起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汉武帝刘彻对田蚡几乎言听计从,以致田蚡专横跋扈,“权移主上”,后经汉武帝刘彻敲打才有所收敛。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田蚡,田蚡随口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田蚡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窦婴,就像他对田蚡所说的那样。
窦婴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候。等到中午,不见田蚡到来。
窦婴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田蚡。田蚡之前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田蚡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田蚡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你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田蚡,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窦婴便扶灌夫离去,向田蚡表示了歉意。田蚡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田蚡曾经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窦婴大为怨恨地说:“我虽然被废弃不用,将军虽然显贵,怎么可以仗势硬夺我的田地呢!”不答应。灌夫听说后,也生气,大骂籍福。籍福不愿两人有隔阂,就自己编造了好话向田蚡道歉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还不能忍耐吗,姑且等待着吧!”不久,田蚡听说窦婴和灌夫实际是愤怒而不肯让给田地,也很生气地说:“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侍魏其侯没有不听从他的,为什么他竟舍不得这几顷田地?再说灌夫为什么要干预呢?我不敢再要这块田地了!”田蚡从此十分怨恨灌夫、窦婴。
元光四年(前131年)的春天,田蚡向汉武帝说灌夫家住颍川,十分横行,百姓都受其苦。请求汉武帝查办。汉武帝说:“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灌夫也抓住了田蚡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钱并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宾客们从中调解。双方才停止互相攻击,彼此和解。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拜访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灌夫推辞说:“我多次因为酒醉失礼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来又和我有嫌隙。”窦婴说:“事情已经和解了。”硬拉他一道去。酒喝到差不多时,田蚡起身敬酒祝寿,在坐的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过了一会儿,窦婴起身为大家敬酒祝寿,只有那些窦婴的老朋友离开了席位,其余半数的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灌夫不高兴。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武安侯时,武安侯照常坐在那里,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说:“不能喝满杯。”灌夫火了,便苦笑着说:“您是个贵人,这杯就托付给你了!”田蚡不肯答应。敬酒敬到临汝侯灌贤,灌贤正在跟程不识附耳说话,又不离开席位。灌夫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便骂灌贤说:“平时诋毁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长辈给你敬酒祝寿,你却学女孩子一样在那儿同程不识咬耳说话!”田蚡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现在当众侮辱程将军,仲孺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灌夫说:“今天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座客们便起身上厕所,渐渐离去。窦婴也离去,挥手示意让灌夫出去。田蚡于是发火道:“这是我宠惯灌夫的过错。”便命令骑士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武安侯便指挥骑士们捆绑灌夫放在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来参加宴会,是有太后诏令的。”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于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头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都判决为杀头示众的罪名。窦婴感到非常惭愧。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获释。田蚡的属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来了,灌夫被拘禁,于是无法告发田蚡的秘事。
窦婴挺身而出营救灌夫。他的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家的人作对,怎么能营救得了呢?”魏其侯窦婴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把它丢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
于是窦婴就瞒着家人,私自出来上书给汉武帝。汉武帝马上把他召进宫去,窦婴就把灌夫因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认为不足以判处死刑。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窦婴到东宫,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说他酗酒获罪,而田蚡却拿别的罪来诬陷灌夫。田蚡接着又竭力诋毁灌夫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窦婴思忖没有别的办法对付,便攻击田蚡的短处。田蚡说:“天下幸而太平无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我所喜欢的不过是歌伎艺人、巧匠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样,招集天下的豪杰壮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讨论,腹诽心谤深怀对朝廷的不满,不是抬头观天象,就是低头在地上画,窥测于东、西两宫之间,希望天下发生变故,好让他们立功成事。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们到底要做些什么?”
于是汉武帝向在朝的大臣问道:“他们两人的话谁的对呢?”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而死,灌夫手持戈戟冲入到强大的吴军中,身受创伤几十处,名声在全军数第一,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恶,只是因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状来判处死刑的。魏其侯的话是对的。丞相又说灌夫同大奸巨猾结交,欺压平民百姓,积累家产数万万,横行颍川,凌辱侵犯皇族,这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丞相的话也不错。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决这件事吧。”主爵都尉汲黯认为窦婴对。内史郑当时也认为窦婴对,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回答汉武帝。其余的人都不敢回答。汉武帝怒斥郑当时说:“你平日多次说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今天当廷辩论,畏首畏尾地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于是起身罢朝,进入宫内侍俸王太后进餐。
王太后也已经派人在朝廷上探听消息,他们把廷辩的情况详细地报告了王太后。王太后发火了,不吃饭,说:“现在我还活着,别人竟敢都作践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后,都会像宰割鱼肉那样宰割他了。再说皇帝怎么能像石头人一样自己不做主张呢!现在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就随声附和,假设皇帝死了以后,这些人还有可以信赖吗?”汉武帝道歉说:“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在朝廷上辩论他们的事。不然的话,只要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了。”这时郎中令石建向汉武帝分别陈述了窦婴、田蚡两个人的事情。
汉武帝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与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弹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监狱里。
汉景帝在位的时候,窦婴曾接收过他临死时的诏书,那上面写道:“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灭族,情况一天比一天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汉武帝说明这件事。窦婴便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接受遗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召见。奏书呈送汉武帝,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这道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的。于是便弹劾窦婴伪造先帝的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的罪。
元光四年(前131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了。窦婴过了许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听到后愤慨万分,患了中风病,饭也不吃了,打算死。有人说汉武帝没有杀窦婴的意思,窦婴又开始吃饭了,开始医治疾病。有流言蜚语,制造了许多诽谤窦婴的话让汉武帝听到,因此就在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将窦婴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
窦婴死后次年的春天,田蚡病倒,病中喃喃口呼谢罪,家人请来能视阴阳鬼事的巫师,得知是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两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群医束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田蚡不治而死。田蚡死后,其子田恬继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废除了爵位。
此后,汉武帝刘彻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并拜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又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让御史大夫张汤取代丞相的作用,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也大为缩小。
另一方面,刘彻宠幸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而陈皇后则嫉妒卫子夫,屡次加以迫害,刘彻遂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巫蛊为由废黜陈皇后,迁其于长门宫。皇后陈阿娇被贬至长门宫(汉代长安别宫之一,在长安城南,原是馆陶公主献给汉武帝的一所园林),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百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遂作《长门赋》,但仍未能挽回汉武帝之心。
江都王刘非入朝觐见,汉武帝刘彻下诏他可以随从进入上林苑打猎。汉武帝的车驾还没出发,就先派韩嫣乘坐副车,后边跟随着百余名骑兵,狂奔向前,去观察兽类的情况。江都王远远望见,以为是天子前来,便让随从躲避起来,趴伏在道路旁拜见。韩嫣却打马疾驰而过,不见江都王。韩嫣过去之后,江都王非常愤怒,就向皇太后王娡哭诉:“请允许我把封国归还朝廷,回到皇宫当个值宿警卫,和韩嫣一样。”王太后因此怀恨韩嫣。
韩嫣侍奉汉武帝,出入永巷没有禁令,他与永巷宫人有奸情被王太后得知。王太后大怒,派使者赐死韩嫣。汉武帝替韩嫣向王太后谢罪,最终没被接受,于是韩嫣被赐死。
元朔元年(前128年),年近三十的汉武帝刘彻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儿子刘据,遂于同年立刘据之母卫子夫为皇后,六年后立刘据为皇太子。
同时起用卫子夫之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来开疆拓土,新设大司马之职来安置这些军功外戚。
卫青等深知刘彻对窦婴、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揽宾客之事恨之入骨,因此行事低调,以“和柔”取悦刘彻,避免触犯汉武帝刘彻的皇权。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对于皇权,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了,渐渐向往长生不老。
却说汉武帝刘彻喜好神仙之说,因东方朔能言善辩,且学问通达,幽默风趣,所以汉武帝经常让东方朔讲述那些奇奇怪怪的神仙故事和各国怪闻。
有一天汉武帝刘彻和东方朔说:“朕想叫朕和朕喜欢的人一直活着,永远不会变老,这可以办得到不?”
东方朔听了,信口拈来,说道:“我可以让陛下达成这事。”
汉武帝刘彻问道:“那我得吃啥药啊?”
东方朔讲解道:“在东北那旮旯处,有灵芝草,西南那块有春天出的鱼,这些都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东西。”
汉武帝听见东方朔这样说,挺好奇地问道:“你咋晓得的呢?”
东方朔讲解道:“那三只脚的太阳神鸟曾想落到地上,要吃这灵芝神草。太阳的母亲羲和伸手捂住神鸟的眼睛,不让它飞下来,就怕它吃那灵芝草。要是鸟兽吃了灵芝草,就会变得麻木,动弹不了。”
汉武帝听见东方朔这样说,心里不太信,说道:“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东方朔跟汉武帝一本正经地讲道:“臣小时候挖井,一不留神摔到井底了,好几十年都能没上来。恍恍惚惚看见一个人出现在微臣面前,这个人衣着打扮很奇怪,说带着我去取灵芝草,可是很奇怪,我明明是在水井里面的,突然和那个人来到了一条红水河前面,过不去。那人就把一只鞋给我了,让我把鞋子放在河上面。我听了他说的,我刚把鞋子放在河水上面,那个鞋子一下子就变成船了船,我就坐着它过了河,摘了灵芝草吃了。那个地方的人都是用珍珠白玉串成席子,他们让我进去用云霞做的帐子里面,让我躺在墨玉雕的枕头上,那枕头上刻着日月云雷的花样,这个枕头叫“镂空枕”,也叫“玄雕枕”。他们还给我铺上挺贵重的褥子。这褥子可凉快了,一般夏天才铺,所以叫“柔毫水藻褥”。我用手一摸,还以为是水把褥子弄湿了呢,仔细一瞧,才知道那褥子上是一层光呢。”
汉武帝刘彻听了东方朔说的这些,感觉像在听什么稀罕事似的,那些故事是他以前从没听过的事,把他惊讶得不行。
正所谓,上所好之,下所逐之,汉武帝喜好神仙怪异的事情渐渐传到民间,某天,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个方士(江湖骗子),献给了汉武帝一坛所谓的“仙酒”,这个方士胡诌八扯地一顿乱吹,汉武帝听了,感到很高兴,于是就把酒珍藏起来,准备慢慢的享用。谁知这件事让东方朔知道了,于是他把酒给偷喝完了。
汉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想着长生不老的,怎么能让一个小官占有了便宜,便要斩了东方朔。
东方朔被抓后不但不害怕,反而哈哈大笑,这可把汉武帝惊的一愣一愣的,都死到临头了还敢笑。
东方朔不紧不慢的说道:“那方士说那酒是“不死之酒”,如果这酒真能让人长生不死,皇上就杀不死我。如果一刀下去,我还是死了,这酒还能称得上“不死之酒”吗?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为了这假仙酒而把我杀了,不是要令天下耻笑吗?”
汉武帝刘彻被东方朔说的转过脑弯,又觉得杀了东方朔很可惜的,毕竟他学识的的确确很渊博,人又聪明,又幽默,主要关键是害怕天下人笑话自己,于是就放了东方朔。
有一次在宴请群臣的宴会上,汉武帝刘彻对大臣们说:“朕觉得《相书》上有一句话是很对的:“人的人中如果长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现在皇帝都这样说了,你说有人敢说不对吗?于是现场所有的官员一起点头说:“对对对!皇上所言极是!”
只有东方朔一个人在那里哈哈大笑。
汉武帝刘彻看见这个情形,不高兴了,现场所有官员都说皇帝说的对,你为什么笑,于是质问东方朔为什么发笑。
东方朔摇头说道:“小臣哪里是笑陛下呢?小臣是笑彭祖的脸长!”
汉武帝不解地问:“彭祖的脸长有什么好笑的呢?”
东方朔回答道:“传说彭祖活到八百岁哩。如果《相书》上真的很准的话,那么彭祖的人中就应该有八寸长,那他的脸就该有一丈多长了。想到这儿,我怎么能忍得住不笑呢?”
汉武帝一听,也不禁大笑起来。
有一天,汉武帝游览上林苑,看见有一棵树长得很奇特,于是问东方朔说:“你知道这棵是什么树?”
其实东方朔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就随口胡说了一句:“它叫‘善哉’。”
汉武帝听后也没说什么,但是暗中却派人削掉它的枝干作为记号。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汉武帝刘彻又来到上林苑游玩,又问东方朔做了记号的那棵树是什么树。
东方朔早就把上次的事忘了,又胡说了一句:“叫作‘瞿所’。”
汉武帝刘彻却没忘记,脸立刻一沉,说道:“上次你说这树叫‘善哉’,这次又称这树叫‘瞿所’,怎么两次说的都不一样呢?”
东方朔稍稍愣了一下,心想:这是欺君啊,咋办。可这个事难不住聪明机智的东方朔,于是他笑着说道:“大的马叫马,小的马叫驹;大的鸡叫鸡,小的鸡叫雏;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犊;人初生时叫小儿,老了叫某老;以前这棵树叫善哉,现在这树叫瞿所。世人的老小、生死,万物的衰败、成长,哪有固定的名称呢?”
汉武帝刘彻听见东方朔这样说,也就没有对他生气了。
怪哉虫
传说中怨气所化的虫子
?怪哉虫是东方朔说传说有一种虫子,叫做“怪哉”五官皆有,是怨气所化。这种解释在科学上无法证实,不足为信。
中文名
怪哉虫
外文名
-
出处
东方朔
相关人物
汉武帝
相关文章
《四库全书》《广五行记》
故事演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隐喻
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42个贡献者:明溪one、流仙剑六弦琴、白度一下home、pandaKing5688
相关视频更多
05:31
怪哉虫 毕设动画
b站精选
01:18
“怪哉虫”是什么虫,你们知道吗?
b站精选
02:00
解密科学,怨气所化的神秘虫子,由怨气所化
雪舞谈科学飞扬
02:21
怪哉虫:鲁迅笔下的“诡异生物”~【扯斋志异?怪哉虫】
b站精选
原文译文故事故事演变作者tA说参考资料
原文
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眼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宫去,在路上看到一种虫子,是红色的,头、眼睛、牙齿、耳朵、鼻子都有,(但)随从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于是)汉武帝就把东方朔叫来,叫他辨认(这是什么),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因为从前秦朝时关押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的地方。”
汉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是这样。汉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所以用酒灌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因此汉武帝叫人把怪哉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消失了。
阴生是西汉时期,长安城中的一名乞丐,平日衣衫褴褛,行乞于市井。他虽身份卑微,却心怀善念,常以所得微薄食物分济其他贫苦者。世人不知其真实身份,只当他是个寻常乞丐,甚至因其脏污而避之不及。
一日,阴生在街角行乞时,几名泼皮无赖故意挑衅。他们不仅辱骂嘲弄,更以秽物泼洒其身。阴生默然承受,既不反抗也不辩解,仅低头拭去污秽。泼皮见状愈发嚣张,竟将其拖至暗巷囚禁,甚至持刀威胁。面对生死危机,阴生仍无怒色,闭目静坐如常。泼皮以为他懦弱可欺,扬长而去。
此后数日,泼皮变本加厉:在闹市再次泼粪,引来众人围观哄笑。又将其捆绑于破屋,以砖石堵门,意图饿死他甚至持利刃刺向其胸腹,欲置其于死地。
然而阴生始终不还手,伤口竟自行愈合,泼皮惊骇却未醒悟,反诬其为“妖人”,煽动乡邻驱逐。
当泼皮聚集同伙,准备焚烧阴生藏身的草棚时,阴生终于开口:“汝等恶贯满盈,天理难容。”言毕拂袖而去。当夜,泼皮头目的宅院突发地陷,梁柱崩塌如遭巨力摧折,恶徒尽数被埋毙命。而邻近民宅毫发无损。百姓方知阴生非凡人,乃是得道者的化身,示现神通,惩恶警世。此事从民间传到汉武帝刘彻的耳中,刘彻更加向往神仙仙界。
东方朔给汉武帝献上了十枝“声风木”。这树枝有九尺长,跟手指一般粗细。说这是他去西域那里得来的。
东方朔告诉汉武帝:这声风木出自西方的“因霄国”,长在河边,那河水的源头的水是甜的,紫燕、黄鹄等鸟儿喜欢在水边的树上聚集飞舞。声风木的果实跟小珍珠似的,风一刮,就会发出像珠玉般的声响,故而叫声风木。因霄国的人擅长长啸,连这儿的树木也能出声呢。
声风木非常神奇,谁要是拥有了它,这人要是生病了,树枝会自己往外渗水珠,要是这人快不行了,树枝就会自己断掉。
据说在古代,老子于周朝生活了一千七百岁,他手里的那根树枝从未往外渗过水珠。另外,有仙人洪崖先生在尧帝时期就已经三千岁了,他手里的树枝也不曾折断过。
汉武帝听了东方朔说的这些,于是给过了百岁的大臣们赏赐声风木的树枝,也给了东方朔一枝。可东方朔不要,他说自己看到这树枝已经枯死了三回,可又活过来了,更别提渗水出汗和折断的事儿了。要是一个人的寿数没到一半,那树枝就不会渗水出汗。这种树五千年才渗一回汗珠,一万年才枯一回呢。
汉武帝听了,越发地相信东方朔所说的这些话了。
第二年,汉武帝刘彻特意搬到苍龙馆住,甚渴望成仙,就把不少懂道术的方士找来,叫他们讲讲远方国家的稀罕事儿。
众方士滔滔不绝地说着,东方朔一开始啥也不说。等大家都说完了,他这才起身开讲。
东方朔说往北到过北极的镜火山,那地方太阳月亮都照不着,得靠烛龙神衔着的火烛照亮山的四个角。这山上有园林池塘,种了不少奇特的花和树。有一种明茎草,样子像金灯,把这个草折下来点着,就能看见鬼魅。那里有个神仙叫宁封,曾在夜里点了一根这个草,能照见肚子里的五脏,因此这草又叫“刚馒草”。要是皇帝把这草割下来剁碎当染料,涂在明云观的墙上,夜里在观里就不用点灯了,所以这草也叫“照魅草”。要是把这草垫在脚底下,就能在水里不沉下去。
东方朔又说往西边游历到五色祥云升起之处,有一匹神骏,高达九尺。汉武帝听了,问东方朔这是什么神兽,东方朔讲解,早先西王母乘云光宝车去见东王父,将驾车的马解开,那马跑到东王父的灵芝田,东王父发火了,于是把马赶到天河边上。恰巧东方朔那时去拜见东王父,就骑上那匹马往回走。这马围着太阳转了三遭,接着径直朝汉关奔去,当时关门还没关呢。他在马背上睡了一觉,稀里糊涂就到家了。
东方朔把这匹神马称作“步影驹”。可这宝马到了人间以后,由于没啥合适的饲料吃,变得跟劣马笨驴似的,又慢又呆。随后,东方朔又说自己在五色祥云出现的地方种了一千顷草,那草地在九景山的东边,两千年才开一回花,到那个时候,就能割草喂马,这样马就不会挨饿了。
东方朔又说自己往东走到了极地,路过了吉云之泽。那里有个国家叫吉云国。这国家的人常常依据云的颜色来预测吉凶。要是有好事要发生,整个屋子会升起五色的祥云,特别耀眼。这五色的吉云要是落到花草树木上,就会变成五种颜色的露珠,这露珠的味道特别甜。
汉武帝和大臣们都听得发愣了,惊得眼睛都直了。东方朔跟一块儿当官的朋友讲:“天底下没人懂我东方朔,就太王公晓得我。”
也许汉武帝想见神仙的心愿非常强烈,所以民间渐渐的,以讹传讹,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有一日,汉武帝在承华殿与群臣闲谈,殿旁忽见一青衣女子,美丽非常,不似人间所有。对汉武帝说道:“七月七日,王母会暂时临凡来看你。”说完倏忽不见,殿内犹有异香。武帝愕然,求问东方朔,东方朔答道:“此乃西王母紫兰宫里的玉女,来往于东西方灵州之间,替玄都宫向人间传达使令。”
汉武帝于是斋戒沐浴,在七月七日当天,盛装立于阶下等候。至夜,忽闻云中有鼓瑟之声,只见五色斑龙牵引,王母乘紫云辇,直趋皇宫而来。西王母向汉武帝传授了修道成仙的秘诀,还赠送三千年一结实的仙桃七枚。
天上王母,地上君王,二人在亲切友好会谈的时候,窗外人影一闪,有人偷听,汉武帝大惊,怒喝道:“何方贼人?”
西王母淡然道:“是我的邻居东方朔,此子顽劣,已经偷过我三次蟠桃了。”这东方朔还真是厉害,蟠桃三千年一结实,他竟然偷过三次,那岂不是至少活到九千岁了?看来王母的蟠桃守卫实在不行,前有东方朔,后有孙悟空。
后来西王母又招来女儿上元夫人,上元夫人对汉武帝是一顿臭骂,说他身上有五种劣根性:性情暴躁、贪恋女色、铺张浪费、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就他这样的,还喜欢求仙问道?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劣根性,再勤奋修行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