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天,黄帝闲着没事,又拉着岐伯开启了中医知识探讨大会。黄帝皱着眉头,一脸疑惑地对岐伯说:“岐伯啊,我最近看书,看到个词叫‘循掘决冲’,这到底是啥意思啊?感觉好深奥,我这脑袋都快想破了,也没弄明白。你快给我讲讲呗!”
岐伯一听,乐了,哈哈笑着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黄帝呀,你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循掘决冲’呢,在咱们中医里,其实是在说身体里气血的一种状况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这就好比治水,身体里的气血就像水流,有时候河道会出现各种问题,咱们得想办法疏通,让水流顺畅,这就是‘循掘决冲’背后的道理啦!”
“咱们先说说这‘血浊气涩’。啥叫血浊气涩呢?你就把身体里的血想象成一条河,正常情况下,河水应该是清澈、顺畅流动的。可现在呢,这河水变得浑浊了,而且流动得特别慢,就像河道里堵了好多东西一样,这就是‘血浊气涩’的状态。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可多啦!比如说有的人生活习惯特别差,天天熬夜,晚上不睡觉,身体的生物钟全乱套了。这就好比本来正常流动的河水,突然被大坝拦住了一部分,水流就变得混乱,气血也跟着乱了,血液就容易变得浑浊。
还有饮食不规律的人,暴饮暴食,一会儿吃一堆油腻腻的东西,一会儿又胡吃海塞各种辛辣刺激的食物。这就像往河里扔了好多垃圾,河水变得又脏又臭,血液里的杂质增多,就变得浑浊了。而且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会让气血运行变得缓慢,就像河道里长满了水草,阻碍了水流,这就是‘气涩’。
这种血浊气涩的状态对身体可不好啦!血液不纯净,运行又不顺畅,身体的各个器官就没办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人就会觉得浑身没力气,没精神,整天懒洋洋的,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就好比一辆车,本来跑得好好的,突然没油了,发动机还出了问题,跑起来就磕磕绊绊的。”
“那面对这种血浊气涩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岐伯这里说‘疾泻之,则经可通也’。‘疾泻’就是要快速地把身体里那些不好的东西排出去,就像快速清理河道里的垃圾一样,让气血能够顺畅地流通。这样一来,经络就可以恢复通畅啦。
这里的‘经’就是经络,经络就像身体里的高速公路,气血在这些高速公路上跑来跑去,给身体各个部位输送营养和能量。要是高速公路堵了,气血就没办法正常运输,身体就会出问题。所以咱们要通过‘疾泻’的方法,把堵塞经络的垃圾清理掉,让气血这条‘河流’重新顺畅起来。
打个比方吧,身体就像一个大城市,经络就是城市里的道路,气血就是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负责给各个地方送货。现在道路上堆满了垃圾,车辆走不动了,城市里的各种物资供应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咱们就得赶紧派清洁车(也就是‘疾泻’的方法)去把垃圾清理掉,让道路恢复畅通,车辆就能正常行驶,城市也就恢复正常运转啦。
不过这‘疾泻’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哦,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操作。就像打扫房间,有的人房间小,垃圾少,打扫起来就容易一些;有的人房间大,垃圾多,那就得花更多的力气去打扫。在身体上也是一样,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人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来进行‘疾泻’。”
黄帝听得眼睛都瞪大了,赶紧问:“岐伯啊,你说这‘疾泻’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呀?我还是有点迷糊。”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这‘疾泻’的方法可多啦!咱们中医有很多手段可以用。比如说针灸,这可是个厉害的法宝。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就像给经络这条高速公路上的堵塞点开了个‘小口子’,让那些堵塞的气血能够找到出路,顺畅地流走。
比如说,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它就像经络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收费站’,针刺这个穴位,就能调节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脾胃好了,消化吸收就正常了,身体就能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更快地排出去,起到‘疾泻’的作用。
还有拔罐,这就像给身体做个‘小按摩’,通过在特定部位形成负压,把身体里的寒湿、淤血等不好的东西吸出来。就像用吸尘器把房间里的灰尘吸走一样,让身体里的气血运行更加通畅。
另外,中药调理也很重要。有些中药具有泻下、清热、祛湿等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清理血液里的杂质,让血液变得清澈,气血运行顺畅。比如说大黄,它就像一个‘强力清洁剂’,能够把肠道里的糟粕和毒素都排出去,起到‘疾泻’的效果。”
黄帝接着问:“岐伯啊,你说这‘疾泻’对不同体质的人是不是得不一样啊?”
岐伯点点头说:“黄帝呀,你问到点子上啦!不同体质的人,‘疾泻’的方法和程度确实得不一样。比如说,体质强壮的人,就像一辆大卡车,能承受比较大的‘工作量’。对于他们,在进行‘疾泻’的时候,手法可以稍微重一点,用药的剂量也可以适当大一些。就好比大卡车装货,可以多装一点,才能把垃圾都运走。
但是体质虚弱的人就不一样啦,他们就像一辆小推车,承受能力有限。这时候进行‘疾泻’,手法就得轻得多,用药也要谨慎,剂量不能太大。不然就像给小推车装太多东西,小推车可能就被压坏了,身体也会受不了。
比如说,同样是用针灸进行‘疾泻’,体质强壮的人可以留针时间长一点,针刺的深度也可以稍微深一些;而体质虚弱的人,留针时间就得短,针刺得也要浅一些。所以咱们在治疗的时候,得像个聪明的裁缝,根据每个人身体的‘尺寸’,也就是体质,来选择合适的‘疾泻’方法。”
黄帝又问:“岐伯啊,那这血浊气涩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咋预防呢?总不能等生病了再治吧。”
岐伯说:“黄帝呀,预防血浊气涩,关键就在日常生活习惯上。首先,得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晚上是身体的‘自我修复时间’,就像汽车进了修理厂进行保养一样。要是不好好睡觉,身体的各项机能就没办法正常修复,气血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血浊气涩。所以啊,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让身体的气血在夜晚能够安静地‘休养生息’。
饮食也非常重要。要均衡饮食,少吃那些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身体里的‘小炸弹’,吃多了会破坏身体的气血平衡。要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就像身体里的‘清洁工’,能帮助清理血液里的杂质。比如说,多吃点西兰花,它可是个‘超级清洁工’,能把身体里的垃圾都‘打扫’干净;还有苹果,它就像一个‘小卫士’,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适当运动也必不可少。运动就像给身体里的气血‘加加油’,让它们跑得更快更顺畅。可以打打太极拳,慢悠悠地打一套,身体里的气血就会变得顺畅起来,就像给河道里的水来了一次‘大搅拌’,让水流更通畅。也可以散散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嘛!运动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让身体更健康。”
黄帝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说:“岐伯啊,你说这情绪对血浊气涩有没有影响呢?”
岐伯说:“黄帝呀,这情绪对血浊气涩影响可大啦!你想啊,要是一个人经常生气,这气就会往上冲,就像一股龙卷风,把身体里的气血都搅乱了。气血一乱,运行就不顺畅了,血液也容易变得浑浊。这就好比平静的湖面,突然刮起大风,湖水就变得波涛汹涌,还扬起了很多泥沙,变得浑浊不堪。
要是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身体里的气就会像被冻住了一样,变得停滞不前。气不流通,血也就跟着‘生病’了,变得又浊又涩。就像一条河流,冬天结了冰,水流就没办法正常流动,时间一长,河水就会变得又脏又臭。
相反,要是一个人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心情特别好,身体里的气就会像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过,让气血运行得特别顺畅。血液也会变得清澈,就像春天里解冻的河流,水流清澈见底,顺畅流淌。所以啊,咱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好心态,这样身体里的气血才能保持健康,不容易出现血浊气涩的情况。”
黄帝又问:“岐伯啊,这血浊气涩和其他病症有没有啥关系呢?会不会引发其他病呀?”
岐伯说:“黄帝呀,这血浊气涩和好多病症都有关系呢!要是血浊气涩的情况一直不改善,时间长了,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因为血液浑浊,运行不顺畅,就容易在血管里形成血栓,就像河道里的泥沙越积越多,最后把河道堵住了一样。血管被堵住了,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就没办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血浊气涩还可能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脾胃就像身体里的‘粮食加工厂’,负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当血浊气涩的时候,脾胃的气血供应不足,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人可能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下去,还可能导致脾胃疾病。
另外,它对肾脏也有影响。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负责过滤血液里的杂质和多余的水分。血浊气涩时,肾脏的负担加重,就像一个过滤器一直处理脏东西,时间长了,过滤器也会出问题。肾脏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等症状。所以啊,咱们可不能小看血浊气涩这个问题,得及时调理,不让它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病症。”
黄帝感慨地说:“岐伯啊,中医真是太神奇了!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循掘决冲’、‘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里头居然藏着这么多学问,从身体状况到治疗方法,再到日常预防,都讲得头头是道。”
接下来咱们再深入聊聊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血浊气涩和“疾泻”的重要性。比如说,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平时特别喜欢熬夜打游戏,饮食也不规律,经常吃外卖,不是汉堡就是炸鸡。时间一长,他就感觉自己浑身没力气,头晕乎乎的,手脚还冰凉。这就是典型的血浊气涩的症状啦!
他去看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判断他就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气血不畅,血液浑浊。于是医生就采用了针灸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给他进行“疾泻”治疗。先针刺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就像是给堵塞的经络开了几个“通道”,让气血能够慢慢流通起来。然后又开了一些中药,里面有大黄、茯苓等药材,大黄帮助他排出肠道里的垃圾,茯苓则起到祛湿健脾的作用,让他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李的症状明显改善了。他不再觉得头晕乏力,手脚也暖和起来了。这就是“疾泻”的神奇效果,通过把身体里的浊气和涩滞的气血清理出去,让经络恢复通畅,身体也就恢复健康啦!
再比如说,王大妈年纪大了,身体比较虚弱。她平时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情绪特别焦虑。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脸色变得蜡黄,食欲不振,还经常觉得腹胀。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大问题,但就是身体不舒服。后来找中医一看,原来是情绪问题导致了气涩,进而影响了血液的运行,出现了血浊气涩的情况。
医生考虑到王大妈体质虚弱,在治疗的时候就特别小心。没有采用过于强烈的方法,而是用温和的艾灸来刺激穴位,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同时,给她开了一些比较平和的中药,帮助她调理脾胃,舒缓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王大妈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食欲也增加了,脸色也变得红润了。
所以啊,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管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还是情绪问题导致的血浊气涩,咱们中医都有办法通过“疾泻”等方法来进行调理。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是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别不当回事,赶紧找中医看看,让咱们的身体一直健健康康的!
咱们再来说说日常生活中一些可以帮助预防血浊气涩的小妙招。除了前面说的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多喝水。水就像身体里的“清洁剂”,可以稀释血液,让血液流动得更顺畅。每天喝足够的水,就像给河道里不断注入新的清水,把那些杂质都冲走吧。
另外,经常按摩一些穴位也很不错。比如说内关穴,就在手腕内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没事的时候按一按内关穴,就像给心脏和经络做了一次小按摩,能促进气血的运行,让身体感觉更舒服。
还有太冲穴,在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这个穴位可是个“情绪开关”,当你觉得心情烦躁的时候,按一按太冲穴,就可以把身体里那些因为情绪产生的“闷气”都排出去,让气血恢复顺畅。
这些小妙招都很简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起来。中医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复杂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上,也体现在这些简单易行的生活小常识里。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中医知识中受益,让自己的身体充满活力,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