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御史在旁边凑趣:“陛下这贺礼可比金银珠宝实在多了!说不定过个一年半载,外面的的老百姓提到苏姑娘,都得说‘那是活菩萨下凡’呢!”
苏逸笑得嘴都合不拢,刚要拱手谢恩,就听萧承煦又补了句:“对了,让你家幺妹也别闲着,到了外面多记记,看看老百姓最缺什么药材,看病时最愁什么事,回头写成册子给朕送来。还有啊,”
萧承煦突然压低声音,笑得有点促狭,“让唐家航也上点心,别光顾着当他的督察员,得给你家幺妹打打下手——比如扛药箱、烧热水什么的,要是敢让她累着,朕第一个不放过他!”
说完得意的向唐家航挑了挑眉。
唐家航和唐松烨一直没有插话,事关他们唐家,他们插话好像有些不大好似的。
现在听到皇上这么说,唐松烨举手赞成,“陛下放心,老臣会监督他的,帮他媳妇做事情,他不敢偷懒!”
唐家航暗笑了一下,回了一个白眼给萧承煦。
苏逸差点笑出声,赶紧绷住脸拱手:“臣遵旨!定让那小子好好伺候我家幺妹,听到了吧,唐家小子!”
唐家航:“……”
陆锦棠暗笑,差点憋出内伤!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御案上那卷刚铺开的《惠民医署章程》上,周御史凑过去一看,只见陛下刚提笔写了个“医”字,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药箱,旁边批注着一行小字:“得让苏晚当医署总顾问,这姑娘敢背着药箱闯山沟,比太医院那些老古板有冲劲!”
周御史憋着笑退到一边,心里琢磨着:这下好了,以后御书房里讨论的,怕是不光有督察院的案子,还得加上“医署的药够不够”“学院的先生够不够倔”了。
苏大人嘛,怕是要从“妹控”升级成“医署编外宣传员”,走到哪儿都得跟人念叨“我家幺妹在外面救了多少人”——想想那画面,就觉得比看周御史念章程有意思多了。
唐家的早饭桌上,气氛正难得地透着点“父慈子孝”的暖意。
唐侍郎唐松烨刚夹起一块水晶虾饺,还没送进嘴,就见儿子唐家航主动往他碗里舀了勺鱼片粥:“爹,您尝尝这个,张厨子今天熬得格外糯。”
唐松烨手里的虾饺差点没拿稳,眉毛挑得能挂住个油瓶:“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小子昨儿还跟我吵着要去江南采买新茶,今儿就给我盛粥了?”
唐家航嘿嘿笑了两声,往自己嘴里塞了个包子:“这不是看爹您最近总念叨着肩膀酸嘛,儿子孝顺孝顺您还不行?再说了,去江南的事不急,听说苏大人今儿要过来,正好跟他打听打听江南的路况——”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苏逸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唐老哥在家吗?有好事跟你念叨念叨!”
话音未落,人已经大步跨进了屋,手里还拎着个油纸包,一打开,里面是刚出炉的桂花糖糕,“刚路过街口买的,你家夫人不是爱吃这个?”
唐松烨一见糖糕,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还是你懂我!快坐快坐,家航,给苏大人倒杯茶!”
唐家航刚把茶杯递过去,就见苏逸搓着手,脸上带着点“这事有点离谱但我必须说”的表情:“那个啥,我今儿来,除了给晚儿的婚事跟你们透个信,还有桩事……得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唐松烨咬着糖糕含糊道:“啥事啊?难不成是我家那小子彩礼没备够?你跟我说,我去现在就让歌儿给您送过去!”
“不是彩礼的事,”苏逸清了清嗓子,像是要宣布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婚假。这个事情那天在御书房已经说过了,你们也知道了。现在晚儿说了,她跟家航成亲后,直接跟着去督察院,外面不是缺大夫嘛,她想去搭个医棚,给老百姓看看病。”
这话刚落地,唐家航正端着茶壶的手猛地一顿,壶嘴歪了,滚烫的茶水溅在茶盘上,滋滋冒白烟。
他“嘶”了一声,却顾不上擦手,眼睛瞪得比茶碗还圆:“苏大哥,你没说笑吧?婚假啊!哪有新娘子刚成亲就抛头露面去乡下折腾的?晚儿妹妹细皮嫩肉的,经得起那山路颠簸?”
唐家航那夸张的言辞,整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事真和他没有关系呢?还在这里假好心,虚情假意呢,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