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杨明汐,九皇子也带着小安子回了自己的寝宫。
景仁宫一下子安静下来,贤妃陆锦陌坐在小榻上,陷入了沉思。
大皇子生性沉稳,背后有朝中老臣支持。
二皇子足智多谋,深得军方将领信赖。
三皇子看似玩世不恭,却与富商巨贾来往密切。
他们表面上兄友弟恭,可在皇位面前,亲情又能值几何?
陆锦陌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旋涡。
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为了皇帝,为了江山社稷,也为了自己的性命。
还有前一段时间出现的黑衣人?会是谁呢?
从那之后,陆锦陌暗中调查,收集线索。
她发现,朝中几位重臣最近往来频繁,行为举止颇为可疑。
而太后,自从那件事之后,虽然表面上依然镇定自若,可陆锦陌能感觉到,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最后,三皇子率先回京。
他直奔皇宫,见到皇帝后,泪流满面。
可陆锦陌却注意到,他在看到太后时,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紧接着,大皇子解禁,二皇子也相继回京。
朝堂上,三位皇子的支持者们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有人提议立储,稳定人心;有人则认为应先治好皇帝的病。
一时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最后皇上力排众议,立了九皇子为太子。
陆锦陌知道,时机快到了。
她必须在这场争斗中,找到那个幕后黑手,揭开真相。
而此时,她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关键线索,只是还缺最有力的证据。
她一定会继续暗中调查下去。
夜已经很深了,陆锦陌还在整理线索,翠玉急匆匆跑进来:“娘娘!不好了!有人要杀张院判!”
陆锦陌脸色大变。
张院判是唯一知道皇帝中毒真相的人,若他死了,所有线索都将中断。
“快!去救张院判!”
两人赶到太医院张院判的住处时,正看到一个黑衣人举刀刺向张院判。
陆锦陌大喊一声:“住手!”
黑衣人一愣,转身就跑。
翠玉快步上前,扶住倒地的张院判。“院判!你怎么样?”
张院判气息微弱:“娘娘......幕后黑手......是......”
话未说完,便没了气息。
陆锦陌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恨意。
幕后黑手果然沉不住气了。
可张院判未说完的话,又成了一个谜。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抓刺客!别让他跑了!”
陆锦陌心中一动,立刻追了出去。
在一个角落里,她发现了受伤倒地的黑衣人。
走近一看,竟是太后身边的贴身太监。
“为什么?”陆锦陌冷声问。
太监惨笑一声:“太后说了,只要杀了张院判,就没人知道真相了。”
“太后不过是个棋子,背后还有人,对吗?”陆锦陌目光如炬。
太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娘娘果然聪明。可你永远也找不到证据。”
说完,竟咬舌自尽了。
陆锦陌看着太监的尸体,心中越发坚定。
她一定要查出幕后黑手,哪怕前方荆棘丛生,她也绝不退缩。
随着调查的深入,陆锦陌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人——丞相公孙远,已故王皇后的舅舅。
公孙丞相在朝中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皇帝病重后,他更是频繁出入皇宫,与太后秘密会面。
可仅凭这些,还不足以扳倒他。
陆锦陌知道,她需要确凿的证据。
三日后的一天,陆锦陌在整理皇帝的书房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密信。
信中详细记载了公孙丞相勾结外敌,意图谋反的计划。
而毒药一事,不过是他为了让皇帝早日驾崩,好趁机掌控朝堂的手段之一。
陆锦陌又惊又喜,可她也知道,仅凭这封信,还不足以让公孙丞相伏法。
他在朝中势力庞大,弄不好,反而会被他反咬一口。
就在她一筹莫展时,三皇子突然来访。
“贤妃娘娘,”三皇子微笑着,“听说娘娘最近在调查一些事情?”
陆锦陌心中一紧,警惕地看着他:“殿下何出此言?”
三皇子意味深长地说:“娘娘放心,我并无恶意。相反,我可以帮娘娘扳倒公孙丞相。”
“殿下为何要帮我?”陆锦陌疑惑地问。
三皇子叹了口气:“实不相瞒,公孙丞相一直与我作对。他若不倒,我永无出头之日。而且,我也不想看到江山落入奸人之手。”
陆锦陌沉思片刻,决定相信三皇子。
两人开始秘密谋划,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一举扳倒公孙丞相。
终于,在一次朝会上,三皇子当众拿出了那封密信,并带来了几位证人,指证公孙丞相的罪行。
公孙丞相一开始还百般抵赖,可在铁证面前,他终于无法狡辩。
皇帝虽然病重,但意识清醒。他大怒之下,下旨将公孙丞相满门抄斩。太后也因参与此事,被永远软禁在后宫。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皇帝的病情也在名医的救治下逐渐好转。
陆锦陌因在此次事件中立下大功,被晋封为皇贵妃。
可她知道,后宫和朝堂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
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明白,只要心中有正义,有信念,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在这深宫中,她将继续守护着皇帝,守护着这江山社稷。
而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挑战和危机等待着她,她不得而知。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以一颗坚定的心,迎接一切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