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接着说:“现在,咱们有请新郎新娘入场。”
赵凯云和姜星冉从防空洞里出来,缓缓地走向八仙桌上。
两人先唱了一首革命歌曲,接着背诵两段指示。
最后三鞠躬——先拜领袖相,再拜长辈赵凯云妈妈,最后才是夫妻对拜。
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拿着装喜糖的袋子,挨桌给村民、知青和孩子们散糖。
“祝福你们早生贵子!”
“祝福你们百年好合!”
“祝福……”
接过喜糖的人都笑呵呵的说着祝福语,把喜糖往兜里装。
赵凯云和姜星冉是个大方的新郎新娘,他们买了一大包喜糖,给每个大人发了两颗糖,好事成双。
小孩子们,每人手掌放了一捧糖。
手掌大的最少有十几颗,手掌小的也不少于五六颗。
可把小朋友高兴坏了,年龄小的恨不得手掌变大变大。
喜糖发完了,并没有开始吃饭。
原先,小孩子眼巴巴的望着新娘新郎,盼着仪式快点结束,新郎新娘好发糖果。
现在,喜糖发完了,他们又盼着快点上菜。
因为,他们闻着厨房里溢出的菜香味,口水擦了好几次了。
可惜,就在新郎新娘发完了喜糖之后,有个知青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新郎新娘来个节目呗。”
赵凯云和新娘刚刚回到席位,听到这知青的喊话,两人相视一笑。
赵凯云略作思索,便站了起来。
他的身姿挺拔,透着一股知青的精气神。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那我给大家朗诵一首领袖诗词,《沁园春·雪》。”
说罢,他便充满激情地朗诵起来。
朗诵完后,姜星冉也落落大方地站了出来。
她说道:“那我给大家唱个《大海航行靠舵手》。”
紧接着,她清脆嘹亮的歌声就响了起来,那歌声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村民们都被这欢快的节奏感染,纷纷跟着节奏拍手。
一时间,空地上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最后,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家一起合唱了“东方红,太阳升……”
后来,村书记端起酒,酒是用碗装的,没有酒杯,碗里就小半碗酒。
他真诚的说道:“来,让咱们一起为新人祝福。”
村民们纷纷举起自己的碗,大声喊道:“祝新人新婚快乐,扎根农村干革命!”
“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三年抱俩!”
……
村民们热情的祝福,赵凯云和姜星冉也端起碗,和大家一起喝了一口酒,说了“谢谢大家的祝福”等话语。
宴席终于开始了!
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菜被端了出来,稳稳地摆在了每张桌子的正中央。
在这个物资并不充裕的七十年代,农村里摆酒可没那么多的讲究。
只见那一张张简陋的桌子周围,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
一张桌子最少都挤着坐了10个人,有的桌子甚至坐了十二三个。
大家也不在乎什么宽敞不宽敞的,只想着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好好的吃一餐。
赵凯云有钱,食材自然丰富。
姜星星就建议啊,这菜得用盆装才行。
要是像平常那样用小盘小碗的,恐怕一人一筷子下去,这菜就见底儿了,那多不好啊。
所以,当罗丽红、刘珍珠和刘桂花等女知青,还有村里那些热心肠的婶子们,把用盆装的菜端出来时,所有的人都惊呼出声。
“哇!好多好多的菜啊!”小朋友们喊得最大声。
……
罗丽红端着一盆炖得喷香的猪肉,那猪肉可是这宴席上的重头大菜。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猪肉可是稀罕物,平常人家可难得吃上一回。
只见那猪肉,肥瘦相间,在锅里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肉皮已经变得软糯。
肥肉部分晶莹剔透,瘦肉则纹理清晰,丝丝入味。
再加入咸菜一起炖煮,浓郁的香味随着热气飘散开来,向所有的鼻子钻入。
罗丽红脚步轻快得像只小燕子,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喊着:“让一让嘞,热乎的猪肉来喽!”
刘珍珠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盆炒得油亮的白菜。
这白菜是桂花婶子从自家菜园子里精心挑选摘来的,每一片白菜叶都水灵灵的。
在锅里经过大火爆炒,白菜叶变得翠绿欲滴,白菜帮子也炒得脆生生的。
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股清香混合着锅里的热油香,让人闻着就觉得清爽可口。
李艳丽和李超凤则合力抬着一大盆猪骨炖萝卜。萝卜是张杏花婶子菜园地里种的。
那萝卜长得白白胖胖的,像是一个个小胖娃娃。
把萝卜切成大块,和从村里杀猪分得的猪骨一起倒入锅中炖煮。
猪骨里的骨髓在炖煮过程中融入汤里,炖出了厚厚的骨油,浮在汤的表面,泛着诱人的光泽。
萝卜则炖得软软糯糯的,用筷子轻轻一夹就能夹断,吸饱了猪骨的鲜味。
每一块萝卜都像是一个鲜味的小炸弹,又香又好吃。
单是看着那盆猪骨炖萝卜,就引得人口水直流了。
除了这些,还有蒸红薯。
红薯是大队长家窖藏的,个个饱满。
蒸熟后的红薯,皮儿微微裂开,露出里面橙红的瓤。
散发着香甜的气息,仿佛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孙静茹端着一盆凉拌土豆丝,土豆是姜星星空间出品,每一个都快赶上小南瓜大了。
土豆丝切得又细又匀,拌上了醋和葱蒜,酸辣可口,吃起来嘎吱嘎吱的,特别开胃。
还有就是鸡蛋羹,每张桌一大碗。
鸡蛋羹蒸得嫩嘟嘟的,像一块颤巍巍的黄色布丁。
上面还撒了些许葱花做点缀,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
桌子周围的人们早已经等不及了。
那些年轻的后生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菜。
他们不停地咽着口水,身体前倾,双手放在膝盖上,就像随时准备扑上去一样。
小孩子更是围在桌前,踮着脚,眼睛睁得大大的。
小鼻子不停地嗅着空气中的香味,嘴里嘟囔着:“好香啊,好香啊。”
村里的长辈们则端坐着,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新人的祝福。
他们偶尔会看看桌上的菜,然后满意地点点头,似乎在对这丰盛的宴席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