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叶明回到府衙,武明堂已等候多时:\"大人,江南商人送来了建厂契约,请您过目。\"
叶明仔细审阅。契约条款清晰合理,商人承诺提供优质丝线,并按市价收购所有成品。最妙的是,他们同意只派一个管事来监督,工匠全用本地人。
\"签。\"叶明提笔写下自己的名字,\"纺织区的地准备好了吗?\"
\"已经平整完毕。\"武明堂答道,\"按您吩咐,就在百工坊旁边,方便维护织机。\"
下午,叶明亲自去视察纺织区选址。这片空地约五亩见方,东邻百工坊,西靠互市主干道,位置极佳。十几个工匠正在搭建厂房骨架,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大人,\"工头跑过来行礼,\"按您的要求,厂房南北通透,采光良好。预计十日可完工。\"
叶明满意地点头:\"加紧些,工钱加倍。另外,在旁边再建一个小型织工学堂,要有足够的织机供学徒练习。\"
回府路上,叶明顺道去了趟互市。节后的互市依然热闹,新开的丝绸区已经有不少顾客在挑选货物。
看到叶明,商贩们纷纷行礼问好,几个大胆的妇人甚至上前询问何时能买到新织机织出的锦缎。
\"快了。\"叶明笑着应答,\"下个月就能上市,价格公道。\"
当晚,叶明在书房审阅纺织区的详细规划。赵德端来一盏参茶,轻声道:\"大人,您这些天太劳累了。老奴熬了参茶,补补元气。\"
叶明接过茶盏,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多谢。对了,明日准备些上好的茶叶和点心,我要去拜访几位老织工。\"
次日一早,叶明带着礼物来到城西的织户区。这里住着安阳府最资深的织工家族,世代以织布为生。听说知府大人亲临,老织工们受宠若惊,纷纷迎出门外。
\"诸位老师傅,\"叶明诚恳地说,\"府衙新建了纺织区,想请诸位出山执教,将传统织艺传授给年轻人。\"
老织工们面面相觑。为首的白发老者犹豫道:\"大人,不是小老儿们推辞,只是家传手艺......\"
\"我明白。\"叶明早有准备,\"府衙不会白要诸位的手艺。每月给银五两,每教会一个学徒,另赏一两。织出的精品,还可分红。\"
这个条件一出,老织工们顿时心动。五两银子相当于他们半年的收入,更别提还有额外奖赏。
\"大人如此厚待,\"白发老者带头跪下,\"小老儿等敢不尽心竭力!\"
就这样,叶明网罗了十二位经验丰富的老织工,他们将与陈瑜、乌云一起,负责培训第一批织工。
十日转瞬即逝。纺织区如期竣工,宽敞的厂房内整齐排列着二十台改良后的织机,旁边的小学堂也有十台练习机。开业这天,叶明亲自到场剪彩,江南商人、白鹿部代表、安阳织户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诸位,\"叶明高声宣布,\"安阳纺织区今日正式开业!这里将集百家之长,创安阳织锦之名!\"
掌声雷动。老织工们带着学徒们上机操作,虽然手法生疏,但已经能织出简单的花纹布。商人们看得连连点头,当场下了大量订单。
铁手先生站在角落,看着自己设计的机器被广泛应用,眼中闪着欣慰的光。叶明走过去,郑重行礼:\"多谢先生。没有您,就没有今日之盛况。\"
老者摆摆手:\"少来这套。老头子我只是图个乐子。\"他顿了顿,\"不过......看着这些妇人能靠织布过上好日子,倒也不错。\"
纺织区运转一周后,第一批成品问世。虽然比不上百工坊的样品精美,但已经远超普通市售的布匹。商人们争相抢购,价格比预估的还高出三成。
\"大人!\"武明堂兴奋地跑来汇报,\"光是这一周,纺织区就盈利二百两!照这个趋势,下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叶明却不敢掉以轻心:\"质量把关不能松懈。通知陈瑜,每匹布都要经过三道检验才能出厂。\"
又过半月,纺织区已经步入正轨。五十名学徒中,有二十人能够独立操作提花织机,织出的锦缎开始接近百工坊的标准。更可喜的是,这些织工的收入远超从前,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新衣,改善了伙食。
这日清晨,叶明正在纺织区视察,突然听到一阵欢呼声。循声望去,只见乌云站在一台织机前,手中捧着一匹光彩夺目的锦缎——那上面织出的不再是简单的花纹,而是一幅完整的草原牧马图!
\"大人!\"乌云兴奋地跑过来,\"我...我试着把草原风光织进去了,您看......\"
叶明接过锦缎,只见蓝天、白云、奔驰的骏马,栩栩如生。这已经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了!
\"太美了!\"叶明由衷赞叹,\"乌云姑娘,你开创了一种新织法!\"
消息很快传开,商人们闻风而至,那匹\"牧马图\"锦缎被炒到天价。最后,叶明做主将它赠给了镇北王府,由快马送往安溪。
三日后,顾慎的回信到了:
「叶兄:牧马锦缎已呈父王御览,王府上下叹为观止。母妃爱不释手,命我务必再购十匹。北燕使节日前来访,见之失色,疑为神工。兄之纺织区,已成边关一绝矣!慎手书。」
叶明放下信笺,望向窗外繁忙的纺织区。那里,各族妇女并肩工作,中原与草原的技艺交融,织就的不仅是锦缎,更是安阳府的未来。
夕阳西下,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织工们结伴而归,欢声笑语回荡在互市上空。
叶明信步来到百工坊,只见铁手先生和陈瑜又在研究新型织机,这次是针对羊毛织物的专用机型。
\"先生,\"叶明真诚地说,\"下一步,我想把这种织机推广到其他边镇,您看......\"
老者头也不抬:\"随你折腾。不过......\"他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得给老头子我留台最好的,我还要织幅'百工图'呢!\"
夜幕降临,安阳府灯火点点。纺织区内,最后巡视的工匠锁上了大门;百工坊中,铁手先生的铁手套在灯下闪着微光;府衙书房,叶明提笔写下新的计划——让这织梦的机器,为更多百姓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