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曹操为了拿下樊城,又派庞德率领五千精兵驰援曹仁。庞德素有 “白马将军” 之称,武艺高强,且作战勇猛,他与关羽在阵前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关羽心中暗暗称奇,此人武艺不在自己之下,若不能尽快将其击败,樊城之战恐将陷入持久战。
这日,天降大雨,连续下了三日三夜,汉水暴涨,樊城城外一片汪洋。关羽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的洪水,眼中忽然闪过一丝灵光。他转头对身边的副将说道:“曹军驻扎在低洼之地,如今汉水暴涨,正是破敌之机!传令下去,即刻准备船只,待洪水稍退,我们乘船突袭曹军大营!”
副将有些犹豫:“将军,洪水凶猛,我军乘船突袭,恐有危险。”
关羽摆手道:“无妨!曹军不善水战,如今营地被洪水浸泡,必定军心大乱。我们趁机进攻,定能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江陵府中,刘备与孙尚香正在商议粮草调度之事,忽然接到关羽派人送来的书信,得知他欲借洪水之势突袭曹军。孙尚香心中一紧:“玄德,洪水无情,云长此举太过冒险。万一遭遇不测,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也有些担忧,他看向诸葛亮留下的锦囊,拆开一看,里面写道:“樊城水势,可助云长破敌,但需防庞德死战,且东吴或有异动,速令子龙率军三千,驰援樊城,以备不测。”
刘备恍然大悟,即刻传令赵云,命他率领三千兵马,火速赶往樊城。
樊城前线,关羽率领水军乘船突袭曹军大营。曹军果然毫无防备,营地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四处逃窜。庞德率领少数亲信拼死抵抗,他站在一艘小船上,手持大刀,与关羽展开激战。二人你来我往,又是数十回合,庞德渐渐体力不支,被关羽一刀挑落水中,生擒活捉。
曹仁见庞德被俘,大军溃败,只得率领残部弃城而逃。关羽大获全胜,收复樊城,消息传回江陵,全城百姓欢呼雀跃。刘备与孙尚香接到捷报,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然而,就在此时,公安传来急报:“主公,东吴吕蒙率军偷袭公安,赵将军奋力抵抗,奈何敌军人数众多,公安城已破,赵将军被迫退守江陵!”
刘备脸色骤变,一拳砸在案几上:“孙权匹夫,果然背信弃义!”
孙尚香也是怒不可遏:“兄长太过绝情,我们与东吴本是盟友,他竟然趁人之危,偷袭公安!”
局势瞬间变得危急。吕蒙攻破公安后,又率军直逼江陵。江陵城中兵力空虚,只有数千守军,面对吕蒙的数万大军,形势岌岌可危。
刘备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建议弃城而逃,投奔马超;有人建议坚守待援,等待关羽、张飞回师。刘备犹豫不决,看向孙尚香:“尚香,如今形势危急,你带着百姓先行撤离,我率大军坚守江陵,等待援军。”
孙尚香摇头道:“玄德,我不走!我与你同生共死,岂能独自撤离?我愿率领府中侍卫,协助你守城!”
说罢,她拔出腰间佩剑,眼中满是坚定:“我孙尚香虽是女子,但也能上阵杀敌!今日便与江陵共存亡!”
刘备看着她决绝的眼神,心中感动不已。他握住她的手:“好!尚香,今日我们夫妻二人,并肩作战,死守江陵!”
江陵城头上,孙尚香身披银甲,手持长剑,与刘备一同站在最前线。城下,吕蒙的大军黑压压一片,战鼓雷鸣,喊杀声震天。吕蒙骑着战马,在阵前高声喊道:“刘备,如今公安已破,樊城援军被我军牵制,江陵已是孤城一座。识时务者为俊杰,速速开城投降,我可保你性命!”
刘备怒喝道:“吕蒙小儿,背信弃义之徒,也敢在此饶舌!我刘备乃大汉皇叔,兴复汉室之志,至死不渝!想要我投降,除非我死!”
孙尚香也朗声道:“吕蒙,你若敢攻城,我定让你血债血偿!”
吕蒙见劝降不成,冷哼一声,下令攻城。刹那间,箭矢如雨,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块砸向城墙,江陵城摇摇欲坠。刘备与孙尚香率领守军奋力抵抗,士兵们个个奋勇争先,与攻城的吴军展开殊死搏斗。
孙尚香手持长剑,斩杀了数名爬上城墙的吴军士兵,她的银甲上沾满了鲜血,脸上却依旧毫无惧色。忽然,一支冷箭射向刘备,孙尚香眼疾手快,一把推开刘备,自己却被箭矢射中了肩膀。
“尚香!” 刘备惊呼一声,扶住她摇摇欲坠的身体。
孙尚香忍着剧痛,咬着牙说道:“我没事,玄德,继续战斗!”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中,关羽、张飞率领大军回来了,赵云也带着残部从公安赶来,三路兵马汇合一处,向吴军发起了猛攻。
吕蒙没想到援军来得如此之快,顿时军心大乱。关羽一马当先,赤兔马如一道闪电,直奔吕蒙而去。吕蒙吓得魂飞魄散,拨马便逃。吴军失去主帅,顿时溃不成军,纷纷向后逃窜。
刘备与孙尚香在城楼上看到援军赶到,心中大喜。孙尚香不顾伤势,想要再次冲上前去,却被刘备拦住:“尚香,你伤势过重,且在此歇息,待我率军追击吴军!”
说罢,刘备翻身上马,率领大军冲出城门,与关羽、张飞、赵云汇合,一同追击吴军。此战,吴军损失惨重,吕蒙率领残部狼狈逃回江东。
江陵之围解除,刘备率军回城。他第一时间赶到孙尚香的房间,只见军医正在为她包扎伤口。刘备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心疼:“尚香,让你受苦了。”
孙尚香微微一笑:“只要能与你并肩作战,守住江陵,这点伤痛又算得了什么?”
经过这一场生死考验,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愈发深厚。而荆襄之地经此一战,也更加稳固。不久后,马超率领凉州兵马归顺刘备,刘备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成为了真正能够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一方诸侯。
数月后,刘备在江陵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登基大典上,孙尚香身着皇后礼服,站在刘备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看着刘备接受百官朝拜,心中感慨万千。从江夏的狼狈突围,到如今的登基称帝,一路走来,多少艰难险阻,多少生死离别,他们都一同走过了。
刘备目光扫过阶下的百官,又看向身边的孙尚香,心中充满了豪情与坚定。他知道,兴复汉室的大业尚未完成,北方的曹操依旧是心腹大患,江东的孙权也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有并肩作战的兄弟,有生死与共的爱人,有忠诚不二的臣子,更有天下百姓的支持。
城外的冷风依旧吹拂,但此时的蜀汉,已如星火燎原,照亮了兴复汉室的道路。刘备举起酒杯,高声道:“今日朕登基称帝,誓要扫平寰宇,兴复汉室,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诸位卿家,与朕一同努力,共襄盛举!”
百官齐声应和:“臣等遵旨!誓死追随陛下,兴复汉室!”
孙尚香看着刘备意气风发的模样,眼中满是崇拜与爱意。她知道,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但只要能与刘备并肩同行,她就无所畏惧。这对乱世中的夫妻,将带着他们的信念与抱负,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金銮殿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流转着冷冽的光泽,刘备放下手中的酒爵,指尖仍残留着青铜的凉意。百官的呼声犹在殿宇间回荡,震得梁上悬着的鎏金铜铃轻轻作响,却掩不住殿外隐约传来的马蹄声 —— 那是禁卫换防的动静,提醒着这位新帝,太平二字,从来不是登基诏书就能换来的。
孙尚香微微侧头,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目光掠过刘备紧抿的唇角。她伸手,指尖轻轻搭在他的衣袖上,锦缎之下,是他因常年征战而凸起的筋骨。“陛下,” 她的声音柔而不弱,恰好能让刘备听见,“百官归位后,还需商议北伐之策,陛下龙体为重,莫要太过操劳。”
刘备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丝质手套传递过来,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他看向她眼中毫不掩饰的关切,心中一暖,面上却依旧是帝王的沉稳:“朕知晓。但曹操在许都虎视眈眈,孙权在江东暗流涌动,朕若有片刻懈怠,便是辜负了天下百姓的期盼。”
说话间,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丞相诸葛亮、车骑将军张飞、骠骑将军关羽、镇北将军马超、翊军将军赵云求见!”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宣!”
片刻之后,五位蜀汉栋梁并肩走入殿中,皆是一身戎装,眉宇间带着杀伐之气。诸葛亮手持羽扇,步履沉稳,率先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卿家免礼平身。” 刘备抬手,目光逐一扫过众人,“今日朕登基称帝,并非贪图富贵,而是为了凝聚天下之心,共讨曹贼,兴复汉室。如今基业初定,不知诸位卿家可有良策?”
关羽丹凤眼一睁,声如洪钟:“陛下!某愿率本部兵马,直取樊城,打开北伐之路!曹操麾下于禁、庞德之流,不足为惧!”
张飞性子更为急躁,大声附和:“二哥说得对!某愿为先锋,杀得曹贼片甲不留!让那些北方蛮子知道,我蜀汉儿郎的厉害!” 他手中的丈八蛇矛在地上一点,发出 “咚” 的一声闷响,震得殿内地砖微微颤动。
马超上前一步,面色冷峻:“陛下,臣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愿率西凉铁骑,直捣许都,取曹操狗头,以报血海深仇!” 他身上的铠甲还带着塞外的风霜,眼神中的恨意几乎要溢出来。
赵云则相对沉稳,拱手道:“陛下,北伐之事,非同小可。曹操根基深厚,兵精粮足,不可贸然行事。臣以为,当先稳固后方,安抚百姓,囤积粮草,待时机成熟,再图北伐不迟。”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看向诸葛亮:“丞相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子龙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我蜀汉新立,益州、汉中虽已平定,但南方诸郡仍有蛮夷作乱,内部士族之心尚未完全归附。若此时贸然北伐,恐腹背受敌。”
他顿了顿,继续道:“臣以为,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安抚内部,重用贤才,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凝聚民心;第二步,南征蛮夷,平定南方之乱,解除后顾之忧;第三步,与东吴修好,暂缓孙权之患,集中精力对付曹操。待这三步完成,我蜀汉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便可挥师北伐,直捣中原!”
刘备细细思索,诸葛亮的谋划面面俱到,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他看向众人:“丞相之言,深合朕意。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关羽、张飞等人虽急于北伐,但也知晓诸葛亮的谋略过人,且赵云所言并非没有道理,皆是点头表示赞同。
“好!” 刘备一拍龙椅扶手,“便依丞相之计行事!诸葛亮听旨,封你为丞相,总揽朝政,负责安抚内部、囤积粮草之事;关羽听旨,封你为前将军,镇守荆州,防备东吴与曹操,伺机夺取樊城;张飞听旨,封你为右将军,随朕镇守成都,训练兵马,准备南征;马超听旨,封你为左将军,镇守汉中,防备曹操西犯;赵云听旨,封你为中护军,掌管禁军,保护皇室安全,同时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臣等遵旨!” 五人齐声领命,声音震彻殿宇。
孙尚香站在刘备身边,看着他有条不紊地部署政务,心中的崇拜更甚。她知道,眼前这位帝王,不仅有豪情壮志,更有识人之明和决断之力。但她也清楚,前路漫漫,这看似周密的计划,实施起来必将困难重重。
散朝之后,百官各自离去,诸葛亮等人也忙着处理各自的事务,金銮殿内渐渐安静下来。刘备牵着孙尚香的手,一步步走下丹陛,走到殿外的露台之上。
城外的冷风依旧吹拂,卷起他的龙袍下摆,猎猎作响。远处的成都城尽收眼底,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们脸上带着些许安定的神色 —— 这是他多年征战换来的成果,也是他必须守护的东西。
“香儿,” 刘备轻声开口,目光望着远方,“你说,朕这一步,走对了吗?”
孙尚香依偎在他身边,声音温柔却坚定:“陛下所做之事,皆是为了兴复汉室,为了天下百姓,自然是对的。无论前路多么艰难,臣妾都会陪在陛下身边,与陛下一同面对。”
她顿了顿,继续道:“臣妾虽为女子,但也知晓家国大义。若有需要,臣妾愿率女兵,镇守一方,为陛下分忧。”
刘备低头,看着她眼中的坚定,心中感动不已。他抬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发丝:“有你在,朕便无所畏惧。但战场凶险,朕怎舍得让你涉险?你只需在宫中,为朕打理好后宫,让朕无后顾之忧,便是对朕最大的支持。”
孙尚香微微一笑,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陪着他,看着远方的天空。她知道,刘备心中有丘壑,眼中有天下,而她能做的,便是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无论风雨,不离不弃。
接下来的数月,蜀汉上下一片繁忙。诸葛亮果然不负众望,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使得益州之地渐渐恢复了生机;重用贤才,不分出身,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寒门子弟,同时安抚士族,化解了内部的矛盾;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关羽镇守荆州,加固城池,训练兵马,与东吴的关系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孙权派使者前来祝贺刘备登基,表面上一派和睦,但暗地里却在边境增兵,显然是对荆州虎视眈眈。关羽对此早有防备,严令将士们加强戒备,不得有丝毫懈怠。
张飞则在成都城外的军营中日夜操练兵马,他性子虽急,但训练士兵却极为严格。在他的调教下,蜀汉的士兵个个勇猛善战,士气高昂。闲暇之余,他也会入宫拜见刘备,商讨南征之事,每次都急不可耐地想要领兵出征。
马超镇守汉中,凭借着他在西凉的威望,震慑了边境的少数民族,使得曹操不敢轻易西犯。他也在积极训练西凉铁骑,这支曾经横扫塞外的劲旅,如今已成为蜀汉北伐的重要力量。
赵云则尽心尽力地掌管着禁军,保护着皇室的安全。同时,他也协助诸葛亮处理一些政务,凭借着他的细心和谨慎,为诸葛亮分担了不少压力。
这一日,诸葛亮来到宫中,向刘备禀报政务。“陛下,如今益州、汉中之地已趋于稳定,粮草囤积也已初具规模。南方诸郡的蛮夷之乱日益猖獗,近日更是攻占了牂牁郡,杀害太守朱褒,气焰十分嚣张。臣以为,南征之事,当提上日程了。”
刘备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南方诸郡的奏报,面色凝重:“蛮夷作乱,扰我边境,害我百姓,确实该死!丞相以为,此次南征,当由何人领兵?”
诸葛亮道:“张飞将军勇猛过人,适合担任先锋;赵云将军沉稳谨慎,可负责押运粮草,保障后勤;陛下可亲自坐镇成都,统筹全局。至于主帅之位,臣愿亲自前往。”
刘备心中一动,有些犹豫:“丞相乃我蜀汉之栋梁,政务繁多,若亲自南征,朝中之事如何处置?”
诸葛亮道:“陛下放心,臣已安排好朝中之事。李严、蒋琬、费祎等人皆有才干,可代臣处理政务。南征之事,关系到蜀汉后方的稳定,臣必须亲自前往,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刘备见诸葛亮态度坚决,且所言有理,便点了点头:“好!便依丞相之计。封诸葛亮为南征大都督,总领南征兵马;张飞为先锋大将,率一万精兵先行出发;赵云为后将军,负责粮草押运;马超继续镇守汉中,防备曹操;关羽镇守荆州,防备东吴。朕在成都,等候丞相凯旋!”
“臣遵旨!” 诸葛亮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南征之路必将充满艰险,蛮夷之地地势险要,气候恶劣,且蛮夷之人勇猛善战,不易收服。但为了蜀汉的稳定,为了北伐大业,他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平定南方之乱。
消息传出,蜀汉上下一片震动。张飞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先锋,兴奋不已,当即回到军营,下令全军整装待发,三日后便要出征。
孙尚香得知诸葛亮要率军南征,心中有些担忧。她找到刘备,说道:“陛下,南方蛮夷之地凶险异常,丞相身为主帅,深入险境,臣妾心中甚是不安。不如让臣妾率一支女兵,随丞相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
刘备闻言,皱了皱眉:“香儿,南征之事非同小可,蛮夷之地刀枪无眼,朕怎舍得让你去冒险?你留在宫中,安心等我们凯旋便是。”
孙尚香道:“陛下,臣妾并非一时冲动。臣妾自幼跟随父亲兄长习武,马术箭术皆不输男儿。此次南征,臣妾或许能帮上一些忙。再者,臣妾也想为蜀汉的稳定出一份力,不想只做一个在宫中等待的女子。”
刘备看着她眼中的执着,心中有些动摇。他知道孙尚香的本事,也明白她的心意。但南征的凶险,他比谁都清楚。他沉吟片刻,说道:“香儿,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丞相明日便要出征,朕今日先与丞相商议一番。”
当晚,刘备来到诸葛亮的府邸。此时,诸葛亮正在灯下研究南方的地图,见刘备前来,连忙起身行礼:“陛下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