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空间狭窄低矮,只能弯腰爬行,里面布满了错综复杂的电线和通风管道,灰尘呛得人直咳嗽。他打开手电筒,光束在黑暗中来回晃动,照亮了每一根管线的接口和固定装置。他一边爬行,一边用手轻轻拉动管线,检查是否固定牢固,不时停下来记录下发现的问题:“东侧吊顶电线固定不牢,存在脱落风险”“通风管道接口密封不严,可能漏风”。
爬出吊顶时,他的工装沾满了灰尘,头发上也落了不少碎屑,鼻子里全是灰味。但他顾不上清理,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地下室检查防水工程。地下室光线昏暗,空气潮湿阴冷,墙壁上还残留着过去渗水的痕迹。他蹲下身,用手触摸墙面,感受是否有潮湿感,又仔细查看地面的防水涂层,有没有开裂、起鼓的现象。走到地下室角落,他发现一处墙面有细微的水渍,立刻掏出小本子记录下来,标注好位置,准备通知施工方进行修补。
验收前三天,赵承平决定自己先做一遍全面预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从一楼大厅开始,逐间检查每一个房间,测试每一套设备。推开一楼办公室的门,他首先查看墙面的粉刷情况,用手触摸墙面是否平整,有没有裂缝。走到窗边,他反复开关窗户,检查合页是否灵活,密封是否严密。在二楼的剧场,他测试了灯光、音响系统,又检查了座椅的固定情况,确保没有松动。
整整一天时间,他从一楼走到顶楼,爬遍了所有楼层的楼梯,检查了每一个消防栓、每一个开关、每一块地砖。傍晚时分,他坐在工地的临时办公室里,整理着预检发现的问题,桌子上的清单越列越长:三处墙面开裂,分别位于三楼走廊和四楼展厅;五处地砖空鼓,集中在二楼会议室和一楼大厅;还有六个开关反应不灵敏,两个消防栓接口有点松动。
看着这份清单,赵承平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这些问题看似都是小毛病,但积累起来就可能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他想起之前走访老旧小区时,居民们因为房屋的小瑕疵而烦恼的样子,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第二天一早,他把施工方负责人张经理叫到办公室,将问题清单递了过去。“张经理,这是我预检发现的问题,一共十四处,你们必须在两天内全部整改完毕,整改完成后我还要复查,不合格的话,验收就不能通过。” 他的语气严肃,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张经理接过清单,看着上面一条条详细的问题记录,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赵工,这还有两天就要验收了,这么多问题,时间太紧了吧?有些小毛病,能不能通融一下?”
“没有通融的余地。” 赵承平打断他的话,目光坚定,“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使用安全和体验,我们不能带着隐患验收。文化中心是城市的地标,将来要迎接无数市民和嘉宾,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我相信你们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好,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但质量标准不能降。”
张经理看着赵承平坚定的眼神,知道再争辩也没用,只好点了点头:“行,赵工,我们一定加班加点整改,保证按时完成。”
整改的两天时间里,赵承平几乎把工地当成了家。天刚蒙蒙亮,他就踩着晨露赶到文化中心,身上的工装还带着前一天的灰尘,手里依旧攥着那个磨毛边的小本子。距离正式验收只剩不到 48 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程守在现场,盯着施工方把每一个问题都整改到位。
三楼走廊的墙面开裂处,工人们正忙着凿除松动的墙皮。电钻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扬起的粉尘在晨光中飞舞,呛得人直皱眉。赵承平戴着口罩,站在离墙面不远的地方,目光紧紧盯着工人的操作。他看到工人先用钢丝刷仔细清理裂缝里的灰尘,再用修补砂浆填充,动作还算规范,但当工人准备直接抹腻子时,他立刻上前制止:“等等,裂缝深处还没做挂网处理,这样修补容易再次开裂。”
工人愣了一下,转头看向班组长老王。老王快步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工,这裂缝不算太深,挂网会不会太麻烦了?”“麻烦也得做!” 赵承平指着裂缝,语气不容置疑,“文化中心人流量大,墙面长期受震动,不挂网加固,用不了多久还会开裂。我们既然整改,就要一次到位,不能留下后遗症。”
说着,他从工具包里掏出卷尺,测量了裂缝的长度和深度,在小本子上记下数据:“裂缝长 1.2 米,深 0.8 厘米,需挂钢丝网后再进行修补。” 老王见状,只好吩咐工人去取钢丝网。赵承平没有离开,一直站在旁边监督,看着工人把钢丝网固定牢固,再分层涂抹修补砂浆,直到墙面变得平整光滑,才在本子上打了个勾。
另一边,电工正在更换反应不灵敏的开关。赵承平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万用表,等电工换好一个,他就上前测试一次。“这个开关接触良好,电压稳定。” 他一边说,一边在清单上对应的位置做标记。有个电工换开关时图省事,没有把电线接头拧紧,赵承平一眼就看了出来,他伸手轻轻拉了拉电线,接头立刻松动了。“重新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足够的威慑力,“电线接头没拧紧,容易发热起火,尤其是在吊顶里面,后果不堪设想。”
电工的脸瞬间红了,赶紧重新接线,这次不仅拧紧了接头,还缠上了绝缘胶带。赵承平看着他操作完毕,又用万用表测试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就这样,工人修补墙面,他就站在旁边紧盯工序;电工更换开关,他就在一旁耐心等候测试;瓦工处理空鼓地砖时,他更是全程陪同,从拆除旧地砖到重新铺设砂浆,再到安装新地砖,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
期间,施工方负责人张经理几次来劝他:“赵工,您歇会儿吧,这些活儿我们肯定能干好。” 赵承平只是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施工细节上:“没事,我看着心里踏实。” 其实他的腰早就酸了,膝盖也因为长时间站立有些僵硬,但一想到文化中心即将迎来市民,想到不能让任何隐患威胁到大家的安全,他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心里清楚,自己多一分坚守,市民就多一分安全,这份责任,容不得他有片刻松懈。
两天后,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完毕。赵承平拿着问题清单,逐一复查。墙面裂缝修补得平整光滑,用手触摸没有丝毫凸起;空鼓的地砖已经全部更换,敲击时发出沉闷厚实的声响;开关反应灵敏,消防栓接口也紧固到位。他又拿着手电筒,再次钻进吊顶和地下室,确认没有遗漏任何隐患后,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正式验收那天,赵承平早早来到文化中心,将整理好的验收资料整齐地摆放在会议桌上。专家组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逐一检查了工程质量,查看了资料档案,对整改后的效果十分满意。当专家组长宣布 “市文化中心维修工程质量合格,同意通过验收” 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承平拿起笔,在验收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落下的那一刻,他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三个月的辛苦奔波、日夜操劳,都在这一刻有了圆满的回报。
文化中心重新开放的那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赵承平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便装,夹杂在市民中间走进了这座焕然一新的场馆。外墙被重新粉刷成温暖的米黄色,曾经斑驳的痕迹消失不见,大门上方的铜字被擦拭得锃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内部更是焕然一新,平整的墙面、明亮的灯光、畅通的消防通道,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精致与安全。
儿童区里,孩子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崭新的游乐设施上嬉笑打闹,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大厅。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围着新装的电梯,好奇地研究着操作按钮,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使用方法。当电梯平稳地上下运行时,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展厅里,市民们驻足欣赏着墙上的画作,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剧场里,已经有观众陆续入座,等待着首场演出的开始。
赵承平沿着场馆缓缓踱步,看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与轻松。他想起三个月前第一次来现场时,这里外墙斑驳、设施老化、隐患重重,而现在,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市民。那些与施工方据理力争的夜晚,那些爬吊顶、钻地下室的艰辛,那些紧盯整改的日夜,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坚守没有白费,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市民安全、舒适的精神家园。
回到单位,赵承平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立刻投入到项目资料的整理工作中。他把验收报告、整改记录、材料检测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等一一分类整理,用文件夹装订好,贴上标签。办公室的文件柜里,已经整齐地摆放着他负责过的所有项目档案,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公园建设,再到如今的文化中心维修,厚厚的档案堆起来已经占据了半个文件柜,每一本都记录着他的坚守与责任。
整理完最后一份资料,赵承平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同事小李路过他的办公室,看到满柜子的档案,笑着打趣道:“赵哥,你这档案都快堆成山了,要是整理一下,都能出本书了!”
赵承平闻言,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可这份安稳没持续多久,一份紧急调令就送到了他手上 —— 被抽调到市里新成立的重点工程督导组。接到通知的那天,办公室窗外的梧桐叶正被秋风卷着打转,赵承平捏着调令文件,指尖能清晰感受到纸张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重点工程督导组,光是名字就透着非同一般的严肃性。这个新组建的团队,肩负着巡查全市在建重大项目的重任,小到建材质量,大到结构安全,都要一一督查。这些项目个个都是关乎城市发展的 “骨架工程”,跨江大桥、新机场航站楼、城市轨道交通…… 每一个都万众瞩目,一旦出问题,不仅是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万千市民的生活与安全。赵承平心里清楚,这意味着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往后的日子,怕是连喘口气的功夫都少了。
报到那天,他特意提前半小时抵达督导组办公地点。那是一栋位于市中心的政务大楼,办公室里窗明几净,崭新的文件柜上贴着 “项目档案”“督查记录” 等标签,墙上挂着全市重大项目分布图,密密麻麻的红点标注着各个工程的位置,像一张等待破解的作战地图。陆续有穿着制服的同事走进办公室,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干练与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第一次组内会议在上午九点准时召开。会议室里,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人,组长周明远坐在主位,他是个年近六旬的老干部,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透着多年深耕工程领域的威严。“今天是咱们督导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先通报几个近期排查出的问题项目。” 周明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城东快速路项目,钢筋间距不达标,存在结构安全隐患;高新区产业园配套工程,消防管道偷工减料,壁厚未达到设计标准……”
每一个问题通报,都像一记重锤砸在众人心上。赵承平坐在会议桌靠后的位置,手里握着笔,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每个人的眉头都紧紧蹙着。当听到 “某项目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施工暂停,影响近千名市民出行” 时,他的心里一阵揪紧,想起自己之前处理过的问题建材案,那些隐藏在钢筋水泥里的隐患,从来都不是小事。
“这些问题,暴露了部分项目监管的漏洞。” 周明远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督导组的职责,就是当好城市建设的‘守门员’,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往后,每个人都要严格督查,不讲情面、不打折扣,发现问题立刻上报、限期整改,出了差错,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散会后,同事们陆续走出会议室,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沉甸甸的压力。一位头发微卷、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到赵承平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 他是督导组的老成员老陈,之前在住建局就和赵承平有过交集,经验十分丰富。“承平,欢迎加入咱们这个‘救火队’。” 老陈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更多的却是凝重,“组长刚才说的都是实话,咱们手里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硬仗,往后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半点马虎不得。”
赵承平点点头,心里的压力越发清晰。他看着老陈疲惫却坚定的眼神,知道这句话里的分量。“陈哥,我明白,一定全力以赴。”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韧劲。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翻开刚才的会议记录,那些被红笔圈出的问题项目,像一个个警示灯,在他脑海里不断闪烁。他深吸一口气,暗下决心:不管任务多艰巨,都要守住底线,绝不能让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没过多久,督导组就分配了各自负责的项目。赵承平分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跨江大桥的引桥工程。当周明远把项目资料递给她时,特意叮嘱:“这个工程可不简单,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跨江引桥要承受江水冲击和车辆重载,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是顶级的。你之前有多个民生工程的监督经验,但桥梁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更细,可得多下点功夫。”
赵承平接过厚厚的资料袋,沉甸甸的重量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回到办公室,他立刻把资料摊在桌上,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方案…… 满满当当堆了一桌子。跨江大桥引桥全长三千多米,涉及桩基、箱梁、桥面铺装等多个复杂工序,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标注和专业术语,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需要一点点拆解。
接下来的两天,赵承平几乎泡在了图纸和资料里。他把办公室的窗帘拉上,只留下台灯的光线聚焦在桌面上,桌上的咖啡换了一杯又一杯,凉了就重新续上。他拿着放大镜,一点点研究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从桩基的深度、钢筋的规格,到箱梁的浇筑工艺、桥面的防水设计,都逐一琢磨。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立刻查阅相关规范;碰到复杂的结构节点,就画图标注,反复推演。
他的笔记本上,很快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引桥桩基深度不得小于 30 米,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箱梁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需符合设计要求,误差 ±5%”“桥面防水层采用双层 SbS 改性沥青,厚度不小于 4 毫米”…… 每一个关键节点,他都用红笔圈出,旁边还标注着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督查重点。
有一次,他对着引桥的抗震设计规范研究了整整一下午。跨江大桥位于地震设防烈度 7 度区,引桥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他反复对比设计方案和国家抗震规范,发现其中一个节点的箍筋加密区长度标注不够明确,立刻在笔记本上写下:“核实引桥桥墩箍筋加密区长度,确保符合 Gb-2010 抗震规范要求”,
准备在后续现场督查时重点确认。
两天下来,赵承平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下巴上冒出了淡淡的胡茬,连饭都没好好吃几顿。
但当他合上最后一本技术规范,看着笔记本上条理清晰的重点记录时,心里却涌起一股踏实感。
他仿佛已经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引桥的施工全貌,知道哪些地方是督查的关键,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
研究完跨江大桥引桥工程的图纸和技术规范,赵承平第一时间敲定了去工地的行程。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他特意换上了一身耐磨的工装,脚踩一双高筒雨鞋 —— 前一天刚下过雨,工地必然泥泞难行。车窗外的天色渐渐亮透,城市从沉睡中苏醒,跨江大桥的轮廓在晨雾中越来越清晰,那横跨江面的主桥已经颇具气势,而他要督查的引桥工程,正处于桥墩浇筑的关键阶段。
车子驶进工地,刚一开门,混杂着泥浆和水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地面果然如预想中那般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踩下去,雨鞋深陷在烂泥里,拔出来时带着 “咕叽咕叽” 的声响,裤腿很快就溅上了点点泥斑。远处,几座已经浇筑到一半的桥墩巍然矗立,像巨人的臂膀支撑着未来的桥面,而不远处的基坑边,泵车正轰鸣作响,巨大的输送管道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将混凝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桥墩模板中。
工人们穿着沾满水泥的工装,头戴安全帽,正各司其职地忙碌着。有的在操控泵车,目光紧紧盯着输送口;有的手持振捣棒,在混凝土中来回移动,确保浆料密实无气泡;还有的在模板旁观察,不时用工具敲击模板,检查是否牢固。整个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紧张而有序的施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