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由高级将领和“关系户”组成的混合队伍,就这样在一种表面庄重,内里却涌动着利益交换气息的氛围中,步入了天津日本宪兵司令部的深处。
门厅外,北风依旧呼啸,而门内,一场关乎权力,利益与战略的微妙会谈,即将展开。
宪兵司令部主楼深处的会客厅,与门外凛冽的冷意判若两个世界。
厚重的羊毛地毯吸收了所有脚步声,壁炉里松木燃烧发出噼啪轻响,散发出阵阵暖意。
空气中弥漫着上等玉露茶的清香,混合着雪茄淡淡的烟草味。宾主分坐于宽大的皮质沙发和扶手椅上,看似一派和谐。
周正青作为主人,自然坐在主位。
松井命和冈田资作为客人中的最高长官,分坐其左右两侧。
其余联队长则依次落座,许忠义,小藤三郎,小仓大智等人则坐在稍远一些的位置,但依然在核心圈内。
南造云子和樱子则充当侍女站在了在周正青侧后方的位置,安静地观察着。
七带着周正青的卫队亲自守在会议室门口,任何人不得靠近。
最初的交谈围绕着无关痛痒的话题展开。
南下航程的颠簸,天津与满洲气候的差异,对国内形势的泛泛而谈。
松井命再次代表第四师团对周正青的接待表示感谢,言语间充满了对周正青的恭敬。
周正青则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应对自如,气氛看似轻松融洽。
然而,这种表面的和谐很快被引向更深层的水域。
在樱子和南造云子起身为众人重新斟满热茶后,周正青端起精美的瓷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看似随意地开口,目光却平静地扫过松井命和冈田资的脸:
“松井师团长,冈部参谋长,第四师团此次南下,肩负重任,关乎帝国圣战全局,华中战事,目前看来,并非一帆风顺。”他顿了顿,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锡澄一线,我军虽付出巨大代价得以突破,但华夏军队主力犹在,抵抗意志未见消沉。
南京之战,恐非旦夕可下之易事。”
松井命闻言,神色一凛,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做出倾听的姿态:“阁下所言极是。
支那军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确给我军造成不小困扰。
不过,我相信在松井石根大将的指挥下,加之我关东军精锐南下增援,定能一扫颓势,攻克南京!”他这话带着几分场面上的恭维和对华中方面军的表面支持。
周正青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透出一丝寒意:“松井师团长,冒昧问一下,你和松井石根都是姓松井,难道你们是亲戚?”
松井命不知道周正青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笑着回答道:“那到不是,我出身福井县,而松井石根大将出自爱知县,虽然姓氏一样,说起亲戚关系,可能祖上或许有,但到了我们这里,没有任何交集。”
周正青点点头,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但还是好像松了口气一般的说道:“不是亲戚就好,说起来松井石根大将的指挥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只是。。。有时候,前线将帅若过于刚愎,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对维持军纪,稳定后方的同袍也心生嫌隙,恐怕于战事大局,并非幸事。”
此言一出,会客厅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滞了!
壁炉的火焰噼啪声变得异常清晰。
松井命,冈田资以及在场的所有第四师团军官,脸色都微微一变。
周正青这话,几乎是赤裸裸地指向了华中派遣军司令部与天津宪兵系统之间众所周知的紧张关系,甚至暗指松井石根“刚愎自用”,“排挤同袍”!
许忠义,小藤三郎等人低眉顺眼,仿佛没听见。
南造云子嘴角却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樱子则依旧面无表情。
松井命也不傻,他曾出任陆军参谋本部筑城本部长,负责日本国内及关东军要塞和防御工事的构筑
更是担任陆军教育总监部工兵监,成为日本陆军工兵兵种的最高领导者。
尽管都是干些土木工程的活,有时候显得木讷,不善变通,但到底也是老江湖。
迅速稳住心神,干咳一声,谨慎地回应道:“这个。。。大将阁下身负重任,压力巨大,或许在某些事情上。。。确有欠考虑之处。
不过,都是为了帝国利益,想必。。。想必最终能达成共识。”他试图和稀泥,避免直接站队。
周正青却没有给他含糊其辞的机会。
放下茶杯,身体微微靠向沙发背,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直视着松井命,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共识?恐怕未必。
有些人,仗着前线军功,便以为可以无视规则,甚至试图动摇帝国陆军的根本,军纪与忠诚。”周正青特意加重了“军纪与忠诚”两个词。
“我宪兵系统,职责所在,维护军纪,纠察不法,乃天皇陛下所授之权柄。
若有人因一己之私,便对执行公务的宪兵同僚横加阻挠,甚至。。。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周正青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这不仅仅是与我个人过不去,更是对帝国陆军体制的挑战,是对。。。更高层意志的藐视。”
这番话,已经将矛盾彻底挑明,并且拔高到了“挑战体制”,“藐视更高意志”的惊人高度!
不知是不是本来天气就不是很冷,加上壁炉的火生的太大,松井命和冈田资额头上微微见汗。
他们当然知道周正青指的是上海和松江发生的软禁事件,但没想到周正青会如此直接,如此强硬地在正式场合提出,而且扣上了这么一顶大帽子!
周正青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继续施压,语气反而放缓,却更显压迫:“松井师团长,第四师团源自关东军,而我。。。来华夏就去了哈尔滨任职,也是从满洲国入关,说起来,我们算是同出一脉,都是从关东军地盘出来的,也算是渊源匪浅。”
周正青这话是在拉近关系,强调共同背景。
“如今,关东军主力南下在即,帝国圣战进入关键阶段。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无论局势如何变化,第四师团都能明辨是非,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帝国陆军纯正与纪律的这一边。
站在。。。真理与忠诚的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