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诸事不宜。
京城中,凛冬所带来的懒惰和不适已是慢慢褪去,各个署衙重新恢复了昔日井井有条的秩序,其中尤以兵部和户部最为忙碌,毕竟鸭绿江对岸的那场李适之乱虽是以叛军内讧的结局戛然而止,但这场朝鲜内讧所爆发出来的诸多隐患依旧给朝廷敲响了警钟。
从表面上看,自顾不暇的朝鲜怕是失去了掣肘建州女真的能力,难以对女真建奴形成威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考虑,兵强马壮的东江军虽是出兵朝鲜宣州,但从始至终都是作壁上观,没有与李适的叛军产生过半点摩擦,毛文龙又一次展现出了听调不听宣的趋势。
不仅如此,一直将皮岛东江军视为眼中钉的女真建奴也没有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兴兵朝鲜或者讨伐皮岛,辽东战场局势愈发扑朔迷离。
但对于紫禁城中的大明天子朱由校而言,他眼下的当务之急并不是着手解决辽东的暗流涌动,而是要将注意力转移至大明腹地,以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覆辙。
小冰河时期所带来的影响愈发明显,一系列被记载于史书上的天灾人祸已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
...
启禀陛下,十日前扬州府地龙翻身,城中倒卸城垣多达三百八十余处,另有二十处城铺化作废墟。
除扬州府外,南直隶应天,松江,常州,凤阳,淮安等地同日均有震感!
人满为患的乾清宫暖阁内,各式各样的议论声不绝于耳,而姗姗来迟的通政司卿更是彻底点燃了暖阁内的舆情,也让剑拔弩张的对峙声转变为倒吸凉气的声音。
什么?
快呈上来!
原本居于案牍后,默默望着眼前群臣们争吵的朱由校眼神瞬间呆滞,随即便急不可耐的吩咐道,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早已眼疾手快的窜了出去,自通政司卿手中接过那封沉甸甸的奏本。
扬州府地龙翻身,且波及到了南京,松江,常州,凤阳,淮安等地?!
虽说大明疆域广袤,地方上出现地龙翻身的情况并不罕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类似的奏本呈递进京,但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太严重,而且多数集中在地广人稀的陕北地区。
像前年发生在山东兖州的那场地龙翻身,便已经是十分少见,且足以影响到朝廷运转的情况了,可现在就连号称四季如春的南直隶却也突然遭遇了地龙翻身,而且地震的核心点还是在最为富庶的扬州府,且波及到了南直隶的其余省份?
要知晓,南直隶的财政收入可是占据了大明岁收的七成以上,地方上稍微出现些动荡都会惹得中枢震动,更何况还波及到了松江府,凤阳府,淮安府?
松江府是大明除了湖广地区之外,最为重要的之一;淮安府则是漕运总督的驻地,往来贸易无数;至于那凤阳府更是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当地官员的行政品秩都要较其余府县的官员们高上半级。
毫不夸张的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龙翻身,可谓是直接贯穿了大明朝的心脏腹地。
人员伤亡如何?!
当地可有民变灾祸?
一目十行的翻阅完手中奏本之后,颇有些意犹未尽的朱由校便急不可耐的看向通政司卿,凌厉的声音中夹杂着毫不掩饰的紧张。
虽说南直隶自打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开始便成为了大明的经济命脉,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相对于人口稠密的河南,山东等地也许多,但眼下终究是春寒料峭之际,南直隶的百姓们就算家中藏有一些余粮也基本在的过程中消耗殆尽。
此等情况之下,一系列便会不可避免的滋生出现。
臣等无能,尚且不知晓当地具体的受灾情况..
在通政司卿面色涨红,不知该如何作答的时候,坐在暖阁前列的三位阁臣悉数跪倒,朝着案牍后的朱由校请罪。
荒唐!
不同于往日的善解人意,朱由校这回非但没有和颜悦色的唤起这几位老臣,反而还怒不可遏的发起了脾气:朕从未听闻,只报告灾情,不统计百姓受灾的情况..
当地官员是想要干什么,借着这场天灾来欺上瞒下吗?
人力终有穷尽时,哪怕自继位以来便兢兢业业,但朱由校也知晓,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必然潜藏着诸多暗流涌动,何况是距离中枢千里之遥的南直隶。
古往今来,战事和天灾人祸都是地方官员用于掩饰地方亏空,欺上瞒下的最佳途径。
陛下息怒,臣等有罪..
见朱由校动了真怒,本就有些不作为的阁臣们将头埋的更低了,而其余的绯袍官员们也是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地,以免被朱由校的怒火所波及。
告诉魏忠贤,让他即刻赶赴扬州府,全权负责震后救灾的情况!
半晌,仍是有些惊怒的大明天子渐渐平复下来,转而以不容拒绝的口吻朝着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吩咐道,准备令南京守备太监移驻扬州府,避免有那乱臣贼子利用这场天灾做文章。
奴婢遵旨!
宦官之所以被称之为天子家奴,便是因为其权利悉数来源于皇权,无需像外朝的官员们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南京守备太监魏忠贤又恰好在南京守备徐宏基畏惧自缢之后,握有南京守备大营的军权,可在发现特殊情况的时候便宜行事。
尔等接着说!
望着司礼监掌印太监渐行渐远的背影,朱由校惊怒的心情终于彻底平静下来,转而不辨喜怒的朝着三位阁臣追问道:福宁州的兵变又是怎么回事?!
轰!
此话一出,气氛才刚刚有所缓和的暖阁再度如烈火烹油般热切起来,十数道惊疑不定的眼神径自对准了跪在最前方的三位阁臣,粗重的呼吸声不绝于耳。
...
...
天启四年二月,南直隶地龙翻身,百姓伤亡数万不止。
<<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