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头一头狠狠的磕在了地上。
身后曹老头的孩子们,也都是一个头磕在了地上。
“曹师傅,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张楚搀扶。
但,曹老头还没有扶起来,就看见四周的百姓,齐齐朝自己跪了下来。
张楚略有呆滞。
“县尊,这是大家伙早就想着了的,这个头,俺们也早就该给你磕了,只是你一直没有回来,大家伙找不见人。”
“是啊县尊,我们得谢谢你,真的是要谢谢你,孩子们能跟着你出征,实在是他们的福气。”
“县尊,你是不知道啊,正如曹老头所说,之前,十个人出征,能有几个回来?可现在,这么多儿郎们跟着你出征,回来这么多不说,一个个还都立了功,发了财,县尊,这般恩惠,我们怎能忘记?”
“·········”
张楚静静望着他们。
对于眼前这一个个真诚的,感激的面孔,其实,张楚这会也反应过来他们为何了。
正如他们所言,出征沙场,哪有不死人的?
相比于之前的入不敷出,北山县却是能做到入远远大于出,这就让他们感激涕零,心满意足。
战乱才平息多久?
乱世可以说是刚刚结束。
而现在,去十个人,恨不得能回来八个,而且所战死的汉子,也都是有了后代,家中有着血亲。
再加上北山县的富裕程度,家家户户的孩子差不多都能平安长大,而不像是之前那般,生五个恨不得夭折三四个。
如此叠加,以百姓淳朴的视角和他们的计算方式,就算家中的男劳力死了,可战死后县尊所补偿的钱粮,还有朝廷下发的抚恤政策,完全能让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并且婚娶,然后,生娃。
等生下来一串娃娃后,就算这男劳力再战死,又如何?
死一个人,却能保下来三四个后代,这生意,怎么算百姓们都觉得自己赚大了。
更更何况,上了战场,也只有两成的阵亡风险,甚至于,升官发财的几率都要远远大于阵亡风险。
张楚望着他们,心中唏嘘不已。
他现在,很坚信,如果下一次朝廷再开战,只要再征兆到了北山县,这里的汉子们,一个个的比上一次会更激动的,争先恐后的参加。
张楚轻叹了口气。
日子,特别是好日子,都是比较出来的。
他把曹老头给扶了起来:“起来吧,都起来吧。”
“所有的恩惠,所有的军功,都是他们出生入死自己拼出来的,谢我········用不着谢我。”
“不过,某家也想告诉大家,就算不出征,就算不杀敌,某家也有信心,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张楚心里,仍旧是排斥战争的。
就算北山县的百姓很满意,非但一点不怪自己,还如此的感激涕零,但张楚心里还是宁愿没有战争,也不想要这些人如此感谢。
品尝过战场的滋味,张楚觉得,谁怀念谁就是疯子。
可惜,北山县的百姓并不这么想。
曹老头站起来,但闻言却是连连摇头:“那那成,大唐儿郎,岂有不出征者?”
“不出征,不打仗,咱大唐怎么去抢土地,怎么去抢美女,怎么去抢军功和黄金?”
张楚一愣。
不过,曹老头的话,却是引起了北山县百姓的附和。
大唐人好武!
他们对于战争,从骨子里有一种热爱。
张楚瞧着他们一个个模样,就算是那些跟着自己从吐谷浑扯下来的将士,也都是挥舞着胳膊,支持曹老头的说法。
张楚哈哈一笑,挥挥手,便走进了县衙。
或许,这就是大唐为何强盛的缘故。
也或许,这也是为何,先祖能够从始至终屹立于这片肥沃而又辽阔美丽土地上的缘故。
战争啊。
张楚吐了口气,坐到正堂上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感慨的。
一个文明,想要真正的璀璨,真的有且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战争!
只有用战争,才能让四海皆服。
其余,都是白扯。
大唐啊,别说,张楚真的爱上了这里的人和土地。
北山县县衙比其余县衙都要显得存在感低。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其余县衙都在忙着和乡绅豪强,压榨百姓的时候,北山县衙是带着北山县的百姓,冲锋在生产创造的第一线。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其余县衙怕是一天最少都得审理四五桩案子,而北山县县衙,却很少遇见这样的事。
矛盾?
或许有,但闹到县衙的,却几乎不存在。
在北山县,最多的矛盾,其实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某些事物判断的分歧。
比如,你说这样可以让铜更快更好的炼出来,而我却说用这个法子,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但,这样的矛盾,最后的结果却是在口枪舌剑,你追我赶中,寻到一个共同接受的法子,而恰恰就是这个法子,才是最正确的路。
北山县的煤炭开采是这样,蜂窝煤加工是这样,炉子制作是这样,焦炭生产是这样,钢铁冶炼更是这样········
北山县很忙碌。
好像全县上下,都没有闲人。
就算是孩子,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各种铺子里充作学徒········
大家都觉得,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生活,但凡自己浪费一分钟,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张楚不知道这样的风气是怎么养成的,但估摸着,还是和带着北山县府兵出征离不开关系。
这一年的北山县,是很难熬的。
别看现在的一切都欣欣向荣,但在这大半年缺少了几乎绝大多数劳力的北山县,把每一个人,都用到了极限。
这么多作坊,比如钢厂,水泥厂,煤厂等等,就算产量降低,但,却都没一个彻底停了下来。
并且,北山县到了年关,扩张到了将近三千户!
北山县能如此之快的膨涨,并不仅仅因为京兆六府最近迁移过来的人家,这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那些京兆府各县在北山县做工,但被抽调编入北山府兵的序列中的汉子们。
他们从吐谷浑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全家搬迁至北山县。
他们比谁都清楚,跟着自家将军,是多么的有前途!是多么的有钱途!
这辈子能遇见这么负责并且爱民如子的县尊,真真是自家先祖几辈子苦难才换到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