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押解着杨洄穿过朱雀大街来到朱雀门,验明了鱼符之后,率队进入了皇城。
押解杨洄进京的命令虽然是李瑛亲自下达给四川布政使岑参的,但奉命行事的孙铭却不能直接把罪犯送进皇宫,而是要先移交给大理寺。
孙铭这是初次来到长安,更是第一次进入皇城。
经过打听,最终找到了大理寺衙门所在,当即呈上文书。
“在下成都县县尉孙铭,奉四川布政司岑参大人的命令,押解罪犯杨洄前来交差,有劳兄台向寺卿通禀一声!”
尽管在成都是个人物,但来到巍峨雄壮的大唐国都,孙铭不敢造肆,即便面对大理寺的看门差役,也是低声下气。
看到火漆封缄的信封上加盖着四川布政使的大印,看门的差役不敢怠慢,拱手道:“稍等,容我通禀。”
杨洄在囚车里大呼小叫:“告诉大理寺卿,就说雍王杨洄回来了,快让他来见我!”
对于“杨洄”这个名字,差役并不陌生,瞄了他一眼,飞快的转身进了衙门。
“启禀寺卿,有成都县尉押解囚犯进京,并呈上四川布政使文书。”
差役来到李亨的书房,双手呈上文书。
正在喂鸟的李亨闻言转身:“哦……什么囚犯竟然从成都押解到长安?”
“什么囚犯?”
“什么囚犯?”
站立在赤金架上的红嘴鹦鹉学着李亨问道。
差役拱手道:“寺卿应该认识这个囚犯。”
“何人?”李亨追问。
鹦鹉在鸟架上学舌。
“何人?”
“何人?”
差役道:“驸马杨洄。”
虽然杨洄犯下叛国之罪,但他仍旧是咸宜公主的丈夫,驸马身份依旧在,因此差役以“驸马”相称。
“杨洄?”
李亨吃了一惊,决定亲自出门看看。
在李隆基下台之前,李亨与杨洄私交不错,算是所有亲王中关系最近的之一。
武氏政变成功后杨洄大权在握,对李亨也有所照顾。
因为李璘称帝之事,武灵筠本来想杀了李亨,有杨洄帮忙说话才逃过一劫,并被派往幽州与李璘结盟。
李亨到了幽州之后被张守珪留下来做官,成了幽州朝廷的傀儡,后来被王忠嗣击破幽州,送回了长安。
这时候杨洄也奉命出使吐蕃,一直到洛阳朝廷灭亡再也没有回到中原,李亨也不知道杨洄是死是活。
杨洄在吐蕃待了半年,总算请到了救兵,并被吐蕃人挟持一起前往四川,希望用他的影响力招降四川的唐朝官员。
但人算不如天算,吐蕃军队刚刚进入四川,李瑛的大军就攻破了洛阳,平定了“武氏之乱”。
四川官员集体向李瑛称臣,坚守待援。
吐蕃军队只能强攻四川,在与唐军鏖战一年后被李光弼击退。
乞力徐在撤退的时候被追赶的急了眼,便把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杨洄抓起来交给李光弼,希望两军议和,就此罢兵。
李光弼知道吐蕃人是诈降,便将计就计接收了杨洄,并阴了吐蕃人一把。
由于杨洄熟悉吐蕃的地形,李光弼便劝他担任参谋,协助唐军进攻吐蕃,将功赎罪。
这时候杨洄已经无处可去,只能虚与委蛇,暂时在李光弼手下出谋划策,并寻找逃命或者立功的机会。
但李光弼派了十几名亲兵盯着杨洄,在军中厮混了两年,杨洄既没有成功逃跑,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
吐蕃灭亡之后,杨洄又被李光弼带回了成都,并上书天子请求对杨洄发落。
李瑛接到李光弼的书信之后,这才想起这个“武氏之乱”的罪魁祸首还活在世上,当即命令李光弼派人把岑参押解到长安受审。
彼时,李光弼已经奉诏离开成都东下,押解杨洄进京的诏书落到了四川布政使岑参的手里,他当即指定成都县尉孙铭押解杨洄进京交差。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孙铭终于把杨洄押解进京,并来到大理寺交差。
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昔日油头粉面、养尊处优的杨驸马早就不复往日的风采,变得一脸沧桑,但李亨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杨洄,还真是你?”
李亨望着囚车里的杨洄,心情复杂的说道。
杨洄也没想到现在的大理寺卿是李亨,又惊又喜:“三郎,想不到竟然是你执掌大理寺,这可真是太好了!”
想起杨洄乃是朝廷重犯,李亨拉下来脸来:“好什么?你犯下叛国之罪,不管谁担任寺卿,都会依法定罪!”
不等杨洄开口,李亨急匆匆的吩咐一声:“来呀,把犯人杨洄验明正身,关进大牢!”
“喏!”
登时就有几名官差答应一声,上前与孙铭等人办理移交手续,随后把杨洄送进了大理寺大牢。
杨洄明白李亨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方便说话,便闭上嘴巴没有吭声。
如果大理寺卿是个不相干之人,他肯定要大闹一通,反正横竖都是死,临死之前过过嘴瘾也不亏。
但大理寺卿是与自己私交甚笃的李亨,说不定自己还有活下去的希望,杨洄自然不会再撒泼骂人。
移交手续很快办好,杨洄被送进大牢。
孙铭拿到交割文书后率部离开,休息几天后再返回成都向布政使复命。
过了一个时辰,李亨以审问犯人为名,带着几个心腹进入了大理寺牢狱。
摒退了左右,李亨站在牢房前询问杨洄:“杨洄啊,孤还以为你死了,没想到你竟然被抓回长安了。”
杨洄拱手求救:“好死不如赖活着,三郎你要救我啊!”
李亨抚须道:“你犯下了叛国重罪,是武氏朝廷的二号人物,我哪有本事把你救出来?这几天我会让你吃好喝好,能活几天算几天吧!”
杨洄勃然大怒:“李三郎,你现在是大理寺卿,只要你想救我,一定有办法!”
“你犯的又不是普通案子,我哪有本事救你?”
李亨不满杨洄赖上自己,“你好歹喊了我几年的兄长,行刑的时候我会让刽子手给你个痛快!”
杨洄双眸转动,计上心头。
既然求李亨没用,那就威胁他!
“李三郎啊,你现在手握大权,却对我见死不救,你不够意思啊!”
“当初武灵筠与李林甫要杀你,如果不是我力保,你李三郎早就下去与十八郎、李大郎他们作伴了!”
杨洄提高嗓门,试探着威胁李亨。
李亨叹息:“杨洄啊,你当初确实帮了我,我也感激你的救命之恩。
但我没有罪,你保我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而你身犯叛国之罪,只能是死路一条,我哪里有办法救你?”
杨洄冷笑一声:“李三郎,既然你无情无义,那就别怪我检举你的叛国罪行。”
李亨大惊:“杨洄,你疯了么,胡说什么?”
杨洄大笑:“哈哈……当初就是你撺掇十六郎自立称帝,并向张守珪等人传递长安的内幕消息,协助幽州军拥立李璘称帝。
后来你欺骗了我逃到幽州,并在李璘手下担任太师,为李璘朝廷出谋划策,你的罪行绝对不在我杨洄之下!”
李亨被吓得汗透衣衫,质问道:“杨洄,我好心待你,你为何要诬陷我?天下人都知道我是被逼迫的,我从未给幽州逆庭出谋划策过。”
杨洄冷哼一声:“我想李二郎一定会亲自审讯我,我看他到时候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顿了一顿,又道:“对了,还有一件事你也参与了!”
李亨被吓得手脚几乎瘫软了,战战兢兢的问道:“我还参与了何事?杨洄,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不能这样诬陷我啊!”
杨洄冷笑道:“开元二十五年,我与武氏设计骗太子李瑛进宫,企图诬陷他谋反之罪,你也参与这件事情了,还是主谋之一……”
李亨想死的心都有了,带着哭腔哀求:“妹夫啊,求求你,你不能这样睁眼说瞎话啊,你这样会害死我全家啊!”
“哈哈……”
杨洄大笑:“反正我已经家破人亡,满门被斩,你如果不能救我性命,那咱们就一块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