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投降之后还挺卖力,开元年间唐与渤海国爆发冲突,李隆基修书命令新罗出兵相助。
新罗王奉诏行事,派遣了三万人马向北攻打渤海国,但可惜遇上极端寒冷天气,被冻死了一半,铩羽而归。
这让李隆基很愧疚,赏赐了新罗不少的金银财宝作为赔偿,双方的关系恢复如初。
但李瑛却明白一个道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等灭了渤海国就必须把新罗打趴下,让他彻底成为大唐的治下,狗屁藩属国,不需要!
新罗国全境两百多万人口,军队大概有个十万出头,论军事实力还不如渤海国,将三十万的唐军推进去,要灭他应该不难。
等灭了新罗之后,整个东北地区加上朝鲜半岛就完全掌控在了大唐朝廷的手中,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朝鲜半岛做跳板,向日本岛发起进攻。
相比于渤海、新罗两个国家,日本的军事实力可能稍微强一些,但也强的有限,与西边的大食帝国、拜占庭帝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到那时候,吐蕃、南诏差不多已经完全驯化,李瑛计划抽调五十万人进攻日本,用个两三年的时间彻底征服他。
日本的老百姓现在对大唐文化非常崇拜,比李瑛穿越之前日本人对美国的崇拜还要有过之无不及,既然他们这么崇拜大唐文化,那就做个唐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如果李瑛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估计五年内差不多就能将整个东亚及北亚全部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中,让李瑛治下的大唐变成空前绝后的帝国。
等灭了新罗、日本之后,就开始派遣船队出海,顺着白令海寻找到美洲大陆,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寻找玉米、土豆、红薯这些粮食种子,然后带回中国,大力推广,加大人口繁殖力度。
由于路途太远,受制于科技条件,李瑛不打算把南北美洲划入大唐的版图,以现在的航行条件,往返一趟怕不是需要一年的时间?
但李瑛却打算将来把一些子侄派遣到美洲,譬如李亨的儿子、李琚的儿子、李琬的儿子,哪个有雄心壮志出去闯一闯,自己就派给他两三千人顺着航线踏上美洲,去那片大陆自立为王,去大洋彼岸闯出一片天地。
就算南北美洲的领土不属于大唐,但在几百年之后,可能整个美洲大陆到处都充斥着大唐文化,在千年之后也就不会再有阿美莉卡的崛起。
受制于科技条件,虽然大唐不能有效的控制美洲,但却能派军队征服整个中南半岛,到时候什么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都将纳入中国的版图,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下去一两百年之后,玉米、土豆、红薯这些农作物将会在中华大地全面普及,让更多的人填饱肚子,使得大唐的人口产生爆炸式的增长。
或许一百年之后,大唐的人口将会翻倍增长到两亿,甚至是三亿也不一定……
到那时,大唐的船队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航海经验,便可以派遣大规模的船队南下爪哇岛,将印尼群岛乃至澳洲全部占领,纳入大唐版图……
“嗯嗯……就想到这里吧,毕竟一百年之后的事情朕说了也不算,还得看子孙们是否争气!”
李瑛咳嗽一声,收了自己无边无际的思绪。
要征服世界,第一步就要从建设金陵造船厂开始,李瑛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绝不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李瑛小心翼翼的把地图从墙上摘下来,轻轻的卷起,这可是自己的心血,更是世界的未知之谜,称之为无价之宝都不为过。
就在这时候,兵部尚书李泌前来求见:“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可从安西征调援兵。”
李泌表示根据盖嘉运两个月前的奏折来看,大食帝国依旧对安西虎视眈眈,以安西现有的兵力能够挡住大食军队入侵就算是烧了高香,绝不能再抽调兵力进攻吐蕃了。
“长源啊,你也是多谋之士,怎么就在这件事上变得目光短浅起来?”
李瑛郑重的拍了拍李泌的肩膀,“朕的战争策略你忘了吗,不要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失地存人,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且不说高仙芝向东进攻吐蕃之后,大食人是否会得到消息迅速来进攻安西,就算他来进攻,我军守住龟兹、于阗、疏勒等军事重镇,将其他地方舍给大食人便是。
等我国彻底灭亡了吐蕃,几十万大军驰援安西,不仅要收回失地,还要一路杀到波斯境内,让大食人连本带利的偿还!”
看到李瑛的态度如此坚决,李泌只好放弃了劝谏的打算:“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唯有遵诏!”
“去吧,赶紧给高仙芝下领命,让他与副将封常清带兵走大小勃律,从西面进攻吐蕃,让尺带丹朱尝尝四面楚歌的滋味。”
李瑛挥了挥手,催促李泌快点去执行自己的命令,到底还只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格局还要进一步提高。
在接下来的几天,陆放开始着手建设造船厂,带着一批属官在金陵城东寻找了一处地形平坦辽阔,江面平整,适合船只下水的地块,计划在这里建设造船厂。
陆放不敢擅自做主,挑选好地方后来到更名为“金陵宫”的皇宫求见李瑛,请他亲自出城过目。
“走,朕去看看!”
李瑛随即带着李祎、李泌、李白、王维、岳斌等文武官员出了金陵城,前往陆放选择的地点勘察。
对于在金陵建设造船厂的原因,李瑛并没有向大臣们做太多的解释,不但没有说新大陆的事情,甚至都没有说计划攻打日本,只是说建好了大船准备跨海进攻渤海国。
大臣们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渤海国拥有一支实力不俗的水军,经常跨海偷袭山东半岛,加强水师力量,配合地面部队水陆并进乃是兵家最基本的操作。
自隋唐以来,包括杨广三伐高句丽、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征讨高句丽,都是采取的水陆并进的策略,建造大船攻打渤海国也算是未雨绸缪。
观察完了造船厂的地形,李瑛非常满意,诸位大臣也没有什么意见,李瑛再次要求陆放广招工匠,迅速开工建设。
返回金陵宫之后,李瑛又给长安朝廷写了一封书信,命军器监宋钧带领一批造船的工匠火速赶到金陵来效力。
同时又征调户部侍郎王缙、银监司司丞兼少府少监刘晏两人各自带着本部门的一批属官前来金陵听命。
李瑛在书信中告诉长安朝廷,自己要继续坐镇金陵一段时间,等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再返回长安。
李瑛要做个实验,看看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京城内能保持多久的稳定?
而且造船厂关系着李瑛称霸东半球的计划,他必须亲自在这里盯着,等造船厂彻底走上正轨之后才能放心的离开。
而被李瑛征调来金陵的官员也全都是与造船厂相关的部门副官,军器监宋钧手底下掌管着大唐的造船工匠,户部侍郎王缙管理全国的财政支出,刘晏则负责货币发行。
把这几个官员全部集结到金陵,造船厂的工人有了、技术也有了、资金保障也有了,接下来只需要开足马力制造大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