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汝胤的督促之下,朝鲜军队很快就抵达了浑河以东,努尔哈赤也在浑河以东安排了人手,不过数量并不多,因为在努尔哈赤的预想中,朝鲜军队未必敢主动进攻女真人,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也只是派遣了少量的女真人在浑河对岸警戒,查探朝鲜军队的动向。
但是没想到朝鲜军队的动作比他想象的快多了,这次朝鲜军队的行军速度比官军更快,迅速的抵近了浑江以东,和女真人隔江对峙,而在官军的动作虽然比较缓慢的,但是也已经极大的压缩了女真人的空间,严绍庭所率领的辽东官军,在沈阳集结之后,先南下本溪,再转而北上,直取努尔哈赤。
而张元功所指挥的京军则是自辽源经梅河口直取白山,一南一北夹击努尔哈赤,而辽东、大宁、吉林三都司之兵和大宁镇援兵则是被安排守卫各处大小道路,建立烽燧体系,保证努尔哈赤无法突围,在这种情况之下,努尔哈赤所面临的局势开始急剧恶化,他麾下的士气也开始再次低落了下来。
之前努尔哈赤以严刑峻法加上物质赏赐才使得努尔哈赤的军心稳定下来,现在刚刚稳定的军心又再次浮动起来,努尔哈赤很清楚现在自己要是再没有什么动作的话,放任官军长驱直入,恐怕不用官军进剿,女真人的士气就自己崩溃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用一场胜利以提振士气,这点他是很清楚的。
但是现在三路出师,努尔哈赤要和哪一部官军交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努尔哈赤并不是蠢货,他很清楚严绍庭和张元功两部官军不是他现在的实力能够硬碰的,而且两路官军互相呼应,对于努尔哈赤来说,主动进攻很有可能被官军夹击,而且严绍庭、张元功两人都是十分之谨慎的将领,他们小心的控制着官军每日的行军速度,广布尖哨,严防女真埋伏,所以能够打的就是朝鲜人了。
对于朝鲜军队,努尔哈赤和女真人还是有心理优势的,朝鲜军队一向孱弱,这点是女真人很清楚的,但是努尔哈赤仍旧担心有诈,因为这次朝鲜军队的表现确实是不同寻常,正常来说,朝鲜军队已经被女真人打怕了,他们一般只会守城,现在居然主动出击,而且行动速度比大明官军还快,这确实有违常理,努尔哈赤命令去侦察一下朝鲜人在干什么。
而在吴汝胤的督促之下,朝鲜占据了山城之后,就开始在砍伐树木,打造船只,准备渡过浑江,浑江水流多曲折,水量充沛,比降大,流域内降水丰富。浑江的河谷有一里宽左右,两岸山峦叠翠,植被良好。沿江一带有少部分冲积平地,土壤肥沃,适宜于种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江中产鲤、鲢、鲫、草等鱼类。浑江航运不发达,江中多激流哨口,舟楫困难,只有部分木船往返于浑江口至鸭绿江之间,以运送木材、粮食为主。
女真人的农田也基本上就是在浑江岸边,因为这里可以方便的取水,所以朝鲜军队的这个举动对于女真人来说危险是很大的,因为一旦朝鲜军队渡过浑江的话,不仅仅可以直接威胁到女真人的老巢,而且可以破坏女真人的农田,使得女真人本就不少的粮食受到威胁,对于女真人来说,威胁是极为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努尔哈赤必须做出反应。
同时女真人在朝鲜军队中还发现了大明官军的旗号,这倒是使得努尔哈赤的疑虑有所消除,朝鲜军队的这种反常举动,有可能是在大明官军的催促之下所实施的,这点努尔哈赤倒是认为有可能的,因为大明现在的军官们都很重视军功,所以一些将领为了争功,逼迫朝鲜军队率先进攻,从而好获取首功,这种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而现在女真人内部也有两个看法,第一就是击其半渡,在朝鲜军队渡河的时候予以进攻,这种办法是最稳妥的,因为女真人对朝鲜人还是有心理优势的,而且常年和朝鲜军队作战,女真人很清楚,朝鲜军队军纪涣散,士气不高,一旦在渡河的时候被打击,很容易崩溃,从取胜的角度而言,对于女真人来说,这样做是最好的。
但是努尔哈赤考虑的显然是要更多一些的,女真人不仅仅是要击败朝鲜人,以提振士气,更重要的是通过战胜朝鲜人缴获物资加强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应对之后赶来的官军,而如果是击其半渡的话,朝鲜人在溃散之后肯定是逃回浑江以东,携带物资逃走或者是继续扼守浑江以东,等待官军抵达,要想使得自己的战果最大话,就必须跨过浑江,主动出击,才能够保证能够有足够的缴获,这点是非常之清楚的。
而在浑江以东,吴汝胤、权粟、李舜臣等人正在商量军务,当然说是商量,其实就是吴汝胤吩咐,他们两人听罢了,这两天吴汝胤吩咐朝鲜人砍伐树木,打造船只,作出一副要渡过浑江的态度,同时朝鲜军队在浑江以东的开阔处扎营,以吸引女真人的注意力,浑江上中游段,在三岔子镇以上,穿行山岭之间。而到了下游,相对就比较开阔了。
朝鲜人在浑江河谷的开阔地带修建营寨,同时按照吴汝胤的命令,从朝鲜转运大量的物资到此处堆积存放,每日运输物资的车辆、民夫等都人数不少,这些江对岸的女真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吴汝胤的计划是很明确的,官军精锐驻山城,以渡河吸引女真人进攻,由于朝鲜人军营中储存了大量的物资,女真人肯定是有所动心的,只要努尔哈赤铤而走险,就是吴汝胤的机会,所以对于权粟和李舜臣来说,重要的就是怎么吸引女真人主动进攻,给官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