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上回书正说到,隆武帝范毅和一众文武大臣正在朝阳殿早朝。忽然就听殿外有人高喊说顺州八百里捷报已然入京。
大殿上的一众文武大臣们闻听此言,不由得是又惊又喜。他们万没想到。压力最大的顺州军竟能第一个传来捷报。一众文武大臣们的心里头都不由得一阵高兴。
隆武帝范毅闻听此言,更是不由得一阵开怀大笑,当即传下圣旨让传捷报的兄弟速速进殿。
随着总管高安将皇上的圣旨传下,殿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一名顺州军的士卒迈步进了朝阳殿。
就见这名军卒脚步轻快,几步就来到大殿的中央。随后,他单腿点地,冲着上头叩首:顺州探马马伍长王五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王伍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敢问前线战事究竟如何?”
隆武帝的此言一出,大殿上的一众文武大臣们纷纷将各自的目光投向了王五,众人都想知道,顺州一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五起身,冲着龙椅上的隆武帝范毅又是一拜:“回禀皇上,我顺州军在边关浴血奋战,打得辽军节节败退,最后在断龙谷一战成功,是这这么这么回事情。”
王五把顺州的整个战事,简要地说了一遍,最后从怀里取出一封卷轴往上一递:“详细战况大帅已然写着了捷报当中,还请陛下过目。”
早有一旁的贴身太监,接过了那封卷轴,放在了范毅的龙书案上。范毅急忙拿起卷轴,迫不及待展开观看。
范毅一字一句将那封卷轴给看完了,脸庞之上的笑容是越发浓郁,心里头越发高兴,可谓是龙颜大悦。
这一封卷轴之上,王胜和赵忠将整个顺州战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各类精妙布局是层出不穷,可谓是十分精彩。
范毅看了整个经过,忍不住连连挑大指称赞,尤其是那最后一战尤为绝妙,范毅看了,心里头是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在卷轴的最后,范毅看到了顺州军两位元帅的联名北伐建议,和自己的那是不谋而合,这更让这位隆武帝感到一阵的欢喜。
“好好好!”
隆武帝范毅看完了卷轴之后,不由得一阵大笑,连声称好,心里头别提能有多高兴了。
隆武帝范毅看了看大殿中的一众文武大臣:“顺州军此次一战打得实在漂亮,全歼辽国三十万大军,当真是大涨国威。顺州军两位元帅和将士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真乃我大齐之栋梁也。”
“臣等恭喜陛下,天佑我大齐繁荣昌盛!”
隆武帝范毅笑了笑,脸庞之上的神情十分愉悦.
他看了看高台之下的王五,笑道:“顺州军将士立下如此大功,合该重赏。来呀。传朕的旨意,顺州军全体将士皆官升三级,战死者皆受忠勇牌一面,家人亲属皆受地方官府照顾,令有抚恤银可安家庭。
另,加封顺州军大帅王胜,副帅赵忠为忠勇公和义勇公,可开府建衙,享有对应权力,赏赐二人黄金五百两,白银千两,彩缎百匹。
其余有功诸将皆赏赐白银百两,彩缎数十匹,以彰其功,军中还可依功另行加赏。再加赐御酒五百坛以示皇恩。”
大殿里,一众文武大臣听了皇上的这道圣旨,心里头都不由得就是一动,想不到,此次陛下的封赏会如此丰厚,一下子全体顺州军将士都有了赏,而且是都赏有巨银。这在齐朝历史上可是鲜有出现,可谓是百年一遇。
不仅如此,更是将顺州军的两位元帅一下子全都加封了公位,朝堂上一下子便多出了两位实权公侯,这也是相当少见的一幕,而且这还是皇上登基以来册封的头两位公侯,意义更是不凡。
不过,尽管这封赏如此丰厚,但大殿中的一众大臣们却没有一人出言反对。因为,众人的心里头都很清楚,如今的这般厚赏,全都是顺州军数十万将士在沙场之上浴血奋战而换来的。
这帮边军将士大败番兵,守护边境,以安大齐,立下如此大功,自然受得起这份封赏,而若是封赏的少了,只怕会寒了一众将士们的心。
因此,大殿里头的一众文武大臣们听完了隆武帝范毅传下的这道圣旨后,纷纷拱手行礼,齐声道:“陛下圣明!”
王五更是迈步上前,冲着高台上的范毅又一拱手:“臣带顺州军全体弟兄,多谢陛下隆恩!”
王五的言语间满是激动,位顺州军的一众同袍兄弟感到高兴。
这时,一旁有人已然写好了圣旨,递给了范毅。
范毅看罢了多时,随后取出玉玺盖上,随后便传旨:“户部速速备齐一应赏赐,不得有误!”
“臣,遵旨,请陛下放心,微臣定将一应赏赐早日备齐。”
户部尚书王亮迈步出班,双手接过圣旨,朗声道。随后便退回了班位。
待得这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范毅又看了看王五:“王伍长一路辛苦,请先在京城中休息几日,待得赏赐备齐,随钦差队伍一同返回顺州不迟。”
“臣,谨遵陛下圣命。”
随后,范毅便让人领着王五下殿前去休息不提。
待得王五走后,早朝继续。
如今得了顺州的捷报,大齐最大的一股威胁已然解除,一众文武大臣们的心里头都不由得是一阵高兴,整个朝阳殿的气氛都显得轻松了许多。
隆武帝范毅端坐在那龙椅之上,看着大殿上的一众文武大臣们,脸庞之上满是笑意,不似先前那般严肃威严。
隆武帝看了看众位大臣,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全仗顺州将士之力,我大齐最大之危机已然解除。经此一战,北辽已然伤筋动骨,无力再度南下,朕以为,北伐雪耻之时将到,我意整军备战收复失地,洗刷国耻!”
隆武帝的这番话一出口,大殿上的一众文武大臣们当时就是一惊,有着不少人顿时就变了脸色。
一众文武大臣都没能料到,陛下居然想在此时出兵北伐,收复失地。
要知道,此次大齐四面受敌,形势十分危急,虽说顺州已然大败辽军,将危局挽回了不少,但其余三境胜败尚且不知。战场瞬息万变,若是三境哪一方出了问题,这对大齐而言都不容乐观。搞不好还会重入先前那般境地。
在此等形势之下,陛下想要整军备战,北伐雪耻,显然是有些太过草率冒险了。
有不少大臣都认为皇上此法实在是太过草率,心里头都不由得是一阵打鼓。
隆武帝范毅在龙椅之上坐着,看着大殿上一众大臣的那模样,不由得暗暗点头:“果然如此。”
显然,这位隆武帝已然猜到了众位文武大臣的反应。
就在这么个时候,丞相苏安,忍不住迈步出班,躬身施礼:“陛下北伐之心臣等尽知,不过如今我大齐仍有三境未定,实在不宜分心准备此事,还是等三境捷报传来,再做准备不迟。”
一众大臣们闻言也纷纷出言附和:“丞相之言甚是有理,陛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且三思而行。”
范毅闻言,微微一笑:“诸位爱卿不必慌张,如今局势朕自然知晓,不过我观那三境战事已然稳定,捷报想必不日将到,故而想提前做些准备。”
一众大臣们听了,心里头都不由得就是一动,显然是有些半信半疑。
“捷报,捷报,西境军于庆丰山大败西蛮,西境已安!”
就在这么个时候,殿外又有捷报传来。
一众文武大臣当即就是一愣,怎么这西境的捷报也这么快就到了。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朝阳殿外又传来两声高喊:
“东境水师大破东海军,东境已然安定。”
“南境军全灭叛军,边境安稳!”
至此,四境捷报皆至京城。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