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场雨。
祈福大典在一场突如其来,朦朦胧胧的细雨中结束了。
这篇《少年大唐说》对于洛阳的考生而言,绝对是一场莫大的激励,令人心生触动。
走在归家的路上,许多人仍旧心潮澎湃,难以平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正当少年,自当奋发图强,保家卫国,壮我大唐!”
这一天,不知道多少人的心中立下了誓言,要为大唐之崛起而读书。
祈福大典散去,李讲却并没有回家,转而在皇后的邀请下,坐进了天子的马车,一同前往皇宫。
皇后的打算,是唐帝也始料未及的。
连他都不知道,皇后为什么会要李讲看病。
因为根据唐帝对自己妻子的了解,她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早就看开了。
所以,这一路上,这位掌握权柄,坐拥江山的男人少见的紧绷,时时刻刻注意着李讲与皇后之间的表情动作。
他很害怕,皇后或者李讲之间,有人突然出手,拿出一件从未听闻的宝物,将对方杀死。
不得不说,这个怀疑很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皇后。
于情于理,用她一个将死之人的性命,换掉李讲这个如日中天的天才。
怎么算,这都是一笔赚翻的买卖。
以靖王一党现在的处境来看,未必就做不出这样的决断。
幸好,从祈福广场到皇宫,这一路上都风平浪静。
李讲与皇后之间的交流,不说是亲如一家,至少也是和睦共处。
“陛下,您去批折子吧,我与文王单独谈会。”皇后微笑着说。
“这……”
唐帝头皮发麻,说道,“那边的事情不要紧,我还是陪着吧?”
“怎么,臣妾都已经人老珠黄了,难道陛下还信不过?”皇后笑吟吟的说道。
于是唐帝只能将目光转而看向李讲。
“陛下放心,微臣不会有事。”李讲只能喂给对方一个安心丸。
“唉,朕这皇后,自从生了这场大病,性情就愈发古怪,你多担待。”
唐帝无奈,只好点头对皇后道,“那我走了,晚膳再过来找你。”
现在刚过丑时,距离宫里的晚膳还有一个多时辰。
言下之意,皇后只能见李讲这么长时间。
“臣妾明白了。”皇后点点头。
唐帝走了,接下来的路只剩下李讲一个人。
皇后的眼睛确实是看不清路的,需要贴身的宫女搀扶着行走。
李讲默默然的跟在身后。
按规矩来说,后宫的嫔妃是不能见外臣男子的。
但是,李讲是以大夫的身份入宫,自然无人敢开口置喙。
长春宫,这座由母仪天下的皇后入住的宫殿,大归大,却比李讲想象中的要冷清,寥落不少。
院子里种着一些青竹,看样子也没特别的照料,肆意的生长,杂乱无章。
至于殿堂内,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
正中央的地方摆着一口香炉,焚着一种奇香,气味细腻绵长,回味无穷。
这是一种安心宁神的香,李讲一闻就知道,主要功效在于助眠。
“文王,请坐。”
皇后在侍女的搀扶下坐下,随后示意李讲坐在旁边。
李讲面上平静,刚一坐下,皇后便将那只苍白病弱的手伸到了自己的面前。
“早就听闻,文王的医道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与当今大唐所有医圣的圣道都有所不同,不知有没有治疗本宫这顽疾的方子?”皇后道。
“娘娘这病,微臣怕是治不了。”李讲道。
这一路上,两人之间的氛围都是融洽的,李讲谦逊,皇后体贴。
可伴随着这一句话的落下后,一切都变了。
阳光和煦的春天,突然就化作成了极北之地的寒夜。
空气似乎都被冻住了。
尤其是皇后身边的侍女,眼神一下冷冽了下来,竟是闪过一抹恨意。
她恨李讲,因为三皇子的原因,不对皇后施以援手。
难道你就不是一位医者了吗?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一位病患死去?
皇后笑容消失,收回那只手的同时,淡道,“文王不看便下定结论,难不成就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传出去被认为医术不精?”
“微臣当然不怕,反而是因为医术有成,所以才敢断定治不好。”李讲道。
“治不好,你还觉得自己医术有成?”皇后冷笑。
“治不好归治不好,但法子终究是有的。”
李讲也笑了,顿了顿,看向皇后的眼睛,反问道,“想必包括陆圣在内,没人给得出这个法子吧?”
皇后沉默了。
侍女也无言。
过了片刻,皇后才打破沉默,缓缓开口,“什么法子?”
李讲并没有直言,而是道,“如果我猜的没错,娘娘的家族史中,经常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是或者否?”
“是。”皇后深吸一口气,道,“这与我的病有什么关系?”
“就是因为出现太多近亲结婚的例子,所以娘娘,以及长公主的身体,才会出现这种治不好的怪病。”
李讲道,“这种病是与生俱来的,具有遗传性,微臣虽然少见,却也不是没见过,在上界,它被称之为‘白化病’。”
“白化病……”
皇后呢喃,心跳明显加快了,居然还在李讲面前,刻意控制呼吸,“有什么法子可医?”
“法子很简单,封圣。”李讲道。
“封圣?!”皇后蹙眉,随后怒道,“这是什么法子!”
她气恼羞愤,严重怀疑李讲是在侮辱她,给了希望又给予失望。
世上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封圣的?
就算她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学过许多经文,也深知自己潜力有限,很难触摸圣道。
“白化病,说到底就是身体存在缺陷,容易让其他的病魔趁虚而入。”
李讲平静道,“若想彻底斩断其他病魔的入侵,除了封圣,圆满先天的缺陷,别无他法。”
……
原定了一个时辰的对话,连半个时辰都没有稳住,李讲就从长春宫离开了。
唐帝听着鬼衣使的汇报,忽然眉头一蹙,打断道:“你说什么?皇后最后问了文王什么问题?”
鬼衣使坐在对面,坐如钟,声音平淡,像是没有感情,“皇后问文王,‘国不能够一日无太子,大唐太子迟迟不立,殿下以为,谁才是最佳人选’。”
唐帝心底一沉,终于明白了皇后此行的目的。
原来,她竟然想要在临死之前,逼迫李讲给出一个答案!
“文王怎么说?”
鬼衣使深吸一口气,模仿着李讲的语气,说道。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唯有遵循此道,方可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