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来临之前,魏延完成了对汉中磐石营驻防情况的考察。
他深知汉中地区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将磐石营升格为磐石军。
由刘磐担任统帅,张任为副统帅,傅肜、高沛、吴懿、吴班等人为大将。
这支军队就地扩军至四万人,负责镇守蜀地和汉中地区。
他们日后将会成为楚军北伐关中和雍凉的主力。
魏延对刘磐和张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他们必须加快练兵的步伐,确保磐石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关中的曹军和天水的马腾、韩遂等随时都有可能挥师攻打汉中,因此时间十分紧迫。
刘磐和张任听完魏延的指示后,两人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主公的重托,将磐石军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
接着,魏延又将子午谷的探索任务以及在谷内设立临时补给点的工作交给了磐石军。
这样就可以让五溪营抽身返回襄阳,以应对中原地区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
当处理好这一切之后,魏延和诸葛亮便带着亲卫营和五溪营往东折返......
不久之后的襄阳楚公府。
又近年关,回到襄阳的魏延召集了留守的军师参谋部军师庞统、鲁肃。
还有蒯良、蒯越、伊籍、刘巴、韩暨等六部尚书,以及公府长史诸葛亮等一众重要人物。
霍峻、陈到、沙摩柯等军中将领也在与会之列。
众人齐聚一堂,气氛严肃而凝重,他们共同商议着当前的局势以及来年楚军的战略部署。
魏延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庞统和鲁肃,缓声道:
“士元和子敬,先给大家讲讲目前的状况吧。”
庞统和鲁肃对视一眼,短暂的沉默后,庞统迈步上前,清了清嗓子,开始向众人讲述当前的局势。
“首先,北上军团势如破竹,已经成功掌控了青州全境。”
庞统的声音洪亮,语气坚定。
“不仅如此,据最新的情报显示,之前被曹军逼迫的袁谭,已前往青州,向我军投降了。”
听到这里,魏延和厅内众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有的人甚至还不时地点头,表示对这一消息的认可。
庞统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此外,曹军已经攻入了邺城,并在那里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御部署。”
众人的脸色微微一变,显然对曹军的这一举动有所警觉。
说完,庞统话锋一转,谈到了曹操称王的事情。
“曹操竟敢僭越称王,实乃大逆不道!”
庞统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愤慨。
“按照主公之前的指示,我军已经发出了谴责檄文,天下有识之士对此无不义愤填膺,纷纷痛斥曹操为汉贼......”
魏延听完庞统的介绍,微微颔首。
随后,魏延将目光投向厅内的众人,缓声道:
“情况大致就是如此,那么,下一步我军该如何行动呢?
大家不妨议一议吧。”
他的话音刚落,霍峻便迫不及待地拱手说道:
“曹操称王,此乃大逆不道之举!
大哥您身为朝廷大将军,理当率领大军讨伐此贼,以正视听!”
魏延听完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似乎在观察众人的反应。
果然,蒯良率先开口说道:
“主公,如今我军各部扩军完毕,且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士气正旺。
依在下之见,仲邈将军所言甚是有理。
此时正是我军出师勤王、问鼎中原,与曹军一决雌雄的绝佳时机啊!”
蒯良的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厅中的将领们顿时群情激昂,纷纷高声叫好。
他们被蒯良的话语所激励,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就在这时,鲁肃也站了出来,朗声道:
“楚公,在下也赞同讨伐曹操。
一来,曹军刚刚夺取了冀州,必然需要分兵驻守,如此一来,中原地区的守军必定会有所不足;
二来,曹操竟敢僭越称王,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天下人皆可讨伐之。
我军若此时出兵,不仅师出有名,更能得到天下民心的支持。”
魏延听完点了点头,转头看向户部尚书蒯越,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开口问道:
“异度先生,我军粮草筹措情况如何?”
蒯越见状,赶忙起身,拱手回应道:
“回主公,南方四州今年秋粮大丰收,尤其是交州的屯田军和太湖山越人聚居区,粮食产量更是大幅提高。
如今我军粮草充足,已按照主公的指示,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批转运至南阳的宛城和江东的秣陵,以供军用。”
魏延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对蒯越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接着,他将目光转向工部尚书韩暨,问道:
“公至,军中器械打造的情况怎样了?”
韩暨见魏延询问,也连忙起身,拱手说道:
“回主公,已按照主公之前的要求,不仅如数完成了所需的器械数量,还略有超出。
这些器械都已交付兵部,装备全军。”
魏延听后,心中大喜,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接着说道:
“很好,诸位都做得非常出色!
不知诸位对此次讨伐曹军可有其他的意见或建议?”
然而,厅内众人皆沉默不语,显然对于讨伐曹军这一决策,他们都是持赞成意见的,并没有其他的想法。
紧接着,魏延与众人开始商讨讨伐曹军的具体细节以及兵力的部署。
魏延说道:
“此次讨伐曹军,我们必须要精心策划,不能有丝毫的疏漏。”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决心和自信。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众人各抒己见,一起完善着伐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