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后,总算敲定终稿,一散会,李丰就迫不及待地回家拿出通讯录,联系起在中枢宣传部门的长辈。
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位熟人。
可等李丰电话打过去后,才得知这位长辈已经因病去世了。
无奈,李丰只得按照流程来,把稿子以电报的形式发给了国家日报。
国家日报的收报员越记录手越抖,这李丰可真敢写啊!
不愧是闻名四九城的人物。
收发室主任看到这封电报后也陷入了沉默,李丰这稿子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换作普通人,他肯定是直接否决的,但这作者是李丰为首的巴中市委全体常委,他又不能就这么否决了。
因为现在大局已定,李刚也被正式任命为京城军区司令员。
京城军区可是大军区,全国现在就九个大军区,李刚能当上这个军区司令,代表李家还能昌盛很多年。
所以,这个时候又不能不给李丰这个面子。
犹豫片刻,主任还是决定上报给领导,这不是他能决定的事。
于是,这封电报就这样层层逐级上报,直接来到了中枢几位老人的手里。
“哪来的?很敢写嘛,也写得很好嘛。”面容和善的老人惊奇道。
秘书笑着回道。
“国家日报那边收到的,他们一时拿不定主意,就送上来了。”
“我是问作者。”
秘书停顿了一下,凝声道。
“李丰为首的巴中市委全体常委。”
老人面色微凝,有些急迫地追问。
“就是那个直属中枢管辖的巴中?”
“是。”
老人闻言陷入沉默,这时,一旁戴眼镜的叶老笑着赞扬道。
“没看出来,这小子不仅技术过硬,这经济眼光也很不错啊!”
他们正在讨论以后的发展道路,李丰这电报就来了。
其他几人也面露喜悦和欣赏。
“我听说他和你家关系不错?”老人眼神一转,笑着问道。
叶老微微点头。
“这家子人都很纯粹,李刚一直坚持原则,李丰到了巴中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家那个小姑娘现在也在国家研究所工作。”
老人思索片刻后缓缓点头。
“这封电报先存着,具体什么时候发等我通知。”
“是。”
秘书走后,老人笑着看向众人。
“小同志和我们不谋而合,还把大致方向都划出来了,我们也不能没有什么表示。”
“这样吧,巴中成立是有特殊原因的,现在也该回到正轨了。”
“先把巴中划入蜀川省。”
“等这篇稿子发表,我看李丰同志就可以顺势上任蜀川省副省长。”
“大家觉得呢?”
“我没意见。”叶老率先表态。
其他人也笑着点点头。
不说李刚的份量和贡献,就说两位定海神针的态度,就说李丰这篇稿子的重要性,给个副省长完全不多。
而且李丰这七年在巴中的工作成绩放眼全国也是数一数二。
他们还在心中感叹,若不是李丰太年轻,直达省长都不过分。
“好,那就这么定了。”老人微笑道。
如今全国百废待兴,能有李丰这样优秀的干部,他发自内心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