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告诉他们要改革,就算说这话的人是李丰他们也很难相信。
李丰拿出厚厚一叠报告发给众人。
“你们先看看吧,这是我托关系找的国外经济发展报告。”
“看看,我们和外国的差距有多大?”
“再不彻底改革,国家又要落后挨打了。”
众人面面相觑,尽管这么多数据摆在这,但这种决定一国命运的改革,还是让他们不敢完全相信。
“这……动作是不是太大了?”
“而且就算要改革,我们也可以建厂啊,以巴中的底子,在改革中也不会落后于其他城市。”齐永平凝声道。
其他常委也纷纷附和,连阎军都点头赞同。
李丰无奈地笑了笑,不是他们目光短浅,而是没人能想到,两年后,整个国家都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两年后的经济大爆发,可不是小打小闹,是石破天惊,惊天动地。
如果仅以十年前的发展速度来说,现在巴中的工业底子完全够用。
但要是以两年后来说,那可就捉襟见肘了。
特别是巴中本身条件就差,最多吃两年信息差的红利,后面大势已定,其他条件更好的城市发展速度绝对远超巴中。
所以,李丰要做的就是,这两年把巴中的底子打好打牢,争取让巴中这个内陆城市的工业基础和基础条件和沿海城市比肩。
只有这样,巴中才能一直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
“这样吧,我知道这种大事光凭我空口白说大家很难相信。”
“我们结合国内外形势,共同写一篇经济发展的文章,投稿给国家日报,如果国家日报通过了,那就按我说的来。”
齐永平眼神闪烁了一下,苦涩地询问道。
“书记,是不是修铁路前你就想好了?”
“我们是不是又掉进你的坑里了?”
李丰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我们已经赌赢了一次,敢不敢再跟我赌一次?”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随即苦笑连连。
“所长,感情你骗了我们三年啊?”阎军满脸苦笑。
其他常委的表情也很复杂。
李丰笑着摆摆手。
“这可不叫骗你们,我一开始真的想的是铁路修好后,马上大生产大投资。”
“但我在几年的工作中发现,城市发展,不全是看技术和人才,还有综合实力和底蕴。”
……………
“当然,我从没想过要瞒你们,也没想搞一言堂。”
“如果国家日报没通过,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该建厂建厂。”
齐永平淡然一笑。
“书记你都这样说了,我们还能有什么意见呢?”
“不过稿子要赶紧写出来,群众的热情很高,不能一直拖着。”
李丰眼中一喜,看向其他常委,其他常委也都笑着点点头。
李丰又一脸欣喜地拿出一叠文件。
“稿子我已经写好了,你们看看。”
众人又齐齐一愣,随即互相对视,全都复杂地摇摇头。
李丰这是早就准备好了啊。
这他们还能说什么,看稿子呗。
“所长你绝对是蓄谋已久!”阎军一边摇头一边看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