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静大师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凝重,正色说道: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这是佛学中最根本,也最标准的答案。
然而,李唐听完,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这个答案很‘正确’,却也很‘模糊’。”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石桌上轻轻一点,说道:
“大师,我们换一个问法。释迦牟尼,是人,还是佛?”
空静大师毫不犹豫地答道:
“世尊在人间示现,本是人身。后于菩提树下觉悟成道,方为佛陀。”
“很好。”
李唐点了点头,微笑着继续问道:“那么,从‘人’到‘佛’,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心性的变化。”
空静大师认真答道:“断尽烦恼,彻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此为变化。”
“心性?”
李唐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淡然笑道:
“大师,‘心’在何处?‘性’又为何物?烦恼,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一种虚幻的感觉?真理,又由谁来定义?”
一连串的发问,如同一柄柄重锤,接连不断地砸在空静大师的心头。
这些问题,佛门典籍中都有过无数的探讨和辩论,形成了汗牛充栋的唯心哲思。
但此刻从李唐口中说出,却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味道——一种刨根问底、追寻本质的“格物”之味。
空静大师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发现自己无法用往常那些玄之又玄的机锋来回答。因为他知道,在眼前这个年轻人面前,任何模糊的、无法验证的言辞,都毫无意义。
看着陷入沉思的空静大师,李唐继续不疾不徐地说道:
“在大师看来,‘心’是虚无缥缈的。但在我看来,‘心’,是真实的。”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它就在这里。它是由我们的大脑,这个包含了近千亿‘神经元’的复杂结构,所产生的一切电化学反应的总和。
大师所说的‘烦恼’,从‘格物’的角度看,可能是因为某种神经递质,比如‘皮质醇’的水平过高。而‘喜悦’,则可能是因为‘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
“所谓的‘禅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在我们看来,是一种通过长期、刻意的训练,主动调节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使之进入一种极低能耗、高效率运作的‘阿尔法波’或‘伽马波’主导状态。”
“至于‘觉悟’……”
李唐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深沉地说道:
“或许,是当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也就是负责逻辑、决策和自我意识的区域,与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以及负责感官输入的各个脑区,达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完美的‘同步和谐振’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主观意识会暂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内外信息流最高效、最无偏见的处理能力。这,或许就是大师所说的‘断尽烦恼,彻悟真理’的生理学基础。”
皮质醇?多巴胺?阿尔法波?前额叶皮质?
空静大师的脑中,如同被灌入了一片汹涌的洪流。
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懂,但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却又感到莫名震撼的全新世界。
他呆呆地看着李唐,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修行了七十多年的禅心,他引以为傲的佛学智慧,在对方这番条分缕析、直指“物质”本源的剖析面前,显得如此……原始。
就好像一个钻木取火的原始人,在聆听一位天神讲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震撼,迷茫,甚至……恐惧。
“王爷……王爷的意思是……”
空静大师艰难地开口,声音干涩无比,“佛陀的觉悟,也只是一场……一场‘脑子’里的变化?”
“不。”
李唐摇了摇头,脸上神情很严肃地纠正道:
“不是‘只是一场’。这是宇宙间最复杂、最奇妙的变化。我只是想告诉大师,这个变化,它不是虚无的,不是玄学。它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可以被观测,被理解,甚至……被引导的。”
他看着空静大师,一字一句地说道:
“‘格物堂’的观测仪,可以看到飞虹子道长体内的‘气’。那么,我们迟早也能造出一种仪器,可以看到大师您在禅定时,大脑中的‘念’。”
“我们可以量化您的‘观想’,分析您‘咒言’的声波频率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甚至可以模拟出‘即身成佛’时,大脑需要达成的那个‘终极状态’的全部数据模型。”
“然后,我们可以以此为目标,为每一位修行者量身定制最高效的修行方案。告诉他,用什么样的呼吸法,配合什么样的饮食,在什么时辰,观想什么样的画面,才能最快地接近那个‘终极状态’。”
“大师,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道’。”
“一条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被验证,可以被复制,可以被优化的……通天大道!”
轰!!!
空静大师的脑海中,最后一道名为“信仰”的堤坝,被这番话语彻底冲垮。
他想起了玄清子之前说的那句话:“王爷说,他很期待,能与大师一同探讨……最终,实现真正的‘即身成佛’。”
原来,这不是一句空话!
这不是一句为了拉拢他而画出的大饼!
这是基于一种他无法理解的、却无比强大、无比严谨的“格物”之理,所推导出的一个……可行的计划!
一个将佛门千百年来无数高僧大德舍生忘死追求的终极目标——“即身成佛”,变成一个可以被量化、被分解、被执行的“工程项目”的疯狂计划!
这一刻,空静大师终于彻底明白了卫藏玛王子的选择。
他不是背叛了密宗,他只是选择了一条更高效、更光明的路。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眼高于顶的道门高人,会对着那些琉璃仪器露出狂热崇拜的眼神。
因为李唐给他们的,根本不是世俗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足以颠覆他们整个世界观的、成仙了道的“科学方法论”!
“阿弥陀佛……”
空静大师缓缓闭上双眼,两行滚烫的泪水,顺着他满是皱纹的脸颊滑落。
这泪水,一半是为自己过去七十年“盲人摸象”般的苦修而感到悲哀,另一半,则是为终于看到了“大道”真实面目而感到的无上喜悦与激动。
许久,他才重新睁开眼,眼神中的迷茫与挣扎已经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僧袍,对着李唐,行了一个佛门最庄重的大礼——五体投地。
“贫僧空静,愿追随王爷,学习‘格物’之道,以求彻悟佛法真谛,弘扬我佛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