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天见这不嗔和尚二话不说,挥杖击下,想要结果自己的性命,且又见他凶狠的样子,哪有什么出家人的仁慈,心中不竟一叹,难怪而今少林一派声名大不如前,因为他们都将功名放在心中,至于僧人的戒律信条似乎全都忘却了。不知道是悲是喜,非但是他便是天下第一大帮丐帮不也如此么?还有大师兄傅传书……诸多门派,不一而足,全都放下志气,全然放了亡国之痛,人人都反认他乡为故乡;只有自己的袁门似乎还在不识时务地奔走呼号,以期复清复明,虽然希望渺茫,可是依旧不放弃,因为这是汉人的最后的一点希望,纵使战斗到最后一人,袁承天也不会认输,只因他血脉之中流淌的是我汉人之血!
不嗔和尚手中禅杖如风而至,袁承天也不相让,手中轩辕神剑挥出,看似不经意间,实则暗含杀机,只是一般人也不容易看出来。不嗔本拟一杖取其性命,好在王爷面前逞能,可是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袁承天。轩辕神剑本就是斩魔诛妖之神兵利器,天下兵刃莫敢其当,所以今日正得其便;这轩辕神剑使将开来,只觉天地忽然变了颜色,在场众人只觉寒风迫体,呼息也难,其实这乃是剑的精诚所至,要知道天地之间万物皆有灵性,何况这剑先前已饮诸魔诸妖之血,所以小人见了胆寒,君子倒坦然无所畏惧,这也是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的原因所在!
不嗔和尚虽闻轩辕神剑,实则未见,今日交锋便觉其剑气迫人胸臆,隐隐之中仿佛见有天神降临,誓要诛尽世间妖魔,还一个清平世界。只是他心魔已生,决然不会罢手,因为至于什么世间正道他再不加理会,所以只要可以今日杀得了袁承天便是功德。
多隆阿见他们二人剑来杖往,心想:先前总以为汉人之中尽多英雄,人人心中都有悍卫家国的心,可是今日一见却然不是,原来中土武林之中尽多枉顾礼仪廉耻,沽名钓誉之徒;说到英雄,只怕也只有袁门受之不疑,至于其它门派也就罢了!
多铎见袁承天和这不嗔和尚交手,倒不怎么关心谁胜谁败,只是心想:这袁承天不愧是袁门少主,有当年袁督师之遗风,可谓是肝胆昆仑,世人无出其右,假若为本王所用,何愁天下不得?只是他矢志不渝,总是想着反清复明之事业,又不肯放弃心中理想;纵然本王折节下交,他也未必会为我所用!多铎心中只有叹息连连。当然表面并不显露,其它人自然不明所见,只是见他面有不豫之色,私下还以为是生这不嗔和尚的气,因为他久战不下,而且招式之间非但占不到便宜,还被对方迫得左支右拙,招式不堪,全然失了少林一派的风范。不禁让人怀疑少林武术不过尔尔;其实倒不是这不嗔和尚武功不济,实在是袁承天的轩辕神剑太过锋芒,所到之处都是寒气迫人,因为此剑专饮恶人,妖魔鬼怪之血,是以自有一股无形之杀气,让心术不正之人无处遁形!
其实先前袁承天实无难为这不嗔和尚,奈何其咄咄逼人之态实在令人生恶,所以便不再容让,心想:自己今日若不显露手段,只怕他们以为自还少年可欺,妄顾袁门。袁承天待得《国殇剑法》展开,但见身前身后尽是砭人肌肤的杀气,空中似乎隐隐有为国而殇的以往大明士兵;其实《国殇剑法》本就是为了纪念已故为国英雄而创立的剑法,依旧战国楚大夫屈原的《国殇》一词分为一十八招,剑招蕴含着对家国的至诚之心——其儒家讲究至诚之心乃是其推崇的最高理想境界,当然在这里便是对故国的情感无可比拟。袁承天对这剑法已然熟稔,可说信手捻来,挥洒自如,已然不是当初笨拙。众人但见这《国殇剑法》气势凌人,处处透着悲怆,大有凭栏一哭的想法。
不嗔和尚见这袁承天剑法奇崛,心想:先前还未将他在心中,以为年纪轻轻能有多大作为,可是现在由是观之果然行为不凡,有与众不同的气慨!看来先前是自己看走眼了,识人不清!今日自己可要加把劲,如果拾撤不下他那才叫可笑!他心念至此,手中禅杖忽地卷地而来,直刮得一旁兵士的衣服上扬,可见他已是全力施为,志在必得!
多隆阿见状,这才收起小觑之心,心想:这不嗔和尚还是有能为的。袁承天见这沉重的禅杖卷地而来,势有千钧,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加倍应对,不然只怕自己难免为其所制。
不嗔人随杖走,向着袁承天冲去,禅杖的劲风砭人肌肤生痛,有几名士兵便自掩面退在一旁,以免波及。袁承天一招“出不入兮往不返”剑去如虹,接着变招却是“平原忽兮路超远”剑式飘忽之中又隐藏着后招。不嗔的凌厉招式竟为袁承天一招轻轻化解,以柔胜刚强,而且以剑带动不嗔禅杖向前冲去。不嗔想要驻足也是不能,因为袁承天轩辕神剑的惯力已然带动禅杖前冲,他想稳住身形也难。袁承天见他受制,不意让他出乖露,毕竟少林一派在江湖上也是有声名的,自己也不能过为己甚,那不是他的行事作风。
众人见这不嗔和尚已然不受控制,禅杖与人向着一干兵士而去,若然拍中难免死伤不轻。多隆阿想要出手也是不能,因为距离过远,想要授手已迟;另外赵天横、言正辰诸人竟是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也厌烦这不嗔和尚先前在多铎王爷面前吹嘘,说他一人便可拿下这袁承天;当时众人见大言不惭的样子便心生反感,所以他们只是冷眼旁观,并不出手。
不嗔和尚瞥眼见他们冷默无情的表情,心中说不出的愤怒,心想:你们人人要看我的笑话,我偏偏不……他虽想要拿桩站立,可是因为用力过猛所以拿捏不住,眼见便是出乖露丑,这还是次要,更要命的是这禅杖一击之下难免杀伤兵士,很为不堪,以后如何在江湖之上立足,可说是威名尽扫,颜面不存!
袁承天见众人不欲出手,心想:看来自己还要亲自出手,不能让他太过难堪。他心念至此,身形一跃,如鹰击长空,倏忽之间真追在这不嗔和尚背后,更不加思索,手臂一长,宛转如意拿捏他肩臂,气运膻中穴,他体内内功心法流转,以平生之能竟硬生生拿住他前趋的身形,饶是如此他内心也是经脉乱走乱撞,险险控制不住一口血喷出。他的双足踏入地下四寸有余,若是旁人无此之能,这也是昆仑派“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绝顶神功所在,可说天下无出其右。
不嗔和尚此时满面通红,心中愤怒交加,直觉自己今日栽了,且又大大丢了脸,以后如何再行走江湖,所以他对袁承天非但不加感激反而心生怨恨,以为他是故意要自己难堪,又再出手,以博取众人对他的好感。禅杖此时重重落地,声如钟吕,且又尘土四溅,足见他这力道之大,可是终被袁承天的内力所控制,由此可见袁承天武功更胜一筹,无形之中给人的感觉是昆仑派犹胜少林,其实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
不嗔和尚径自来到多铎面前,拱身为礼说道:“王爷折节下交于贫僧,奈何今日技不如人,自忖无颜再为王爷效力,就此别过。”他自承自己武功不如人,便欲自去。多铎自忖自己正是用人之际,再者胜负乃兵家常事,便欲挽留,微笑道:“上人一时大意,又何必放在心上,莫如依旧留在军营为本王效力!”不嗔去意已决,又拱手为礼,言辞坚肯说道:“王爷好意贫僧心领,只是去意已决,待得将来定会再为王爷效力。”多铎见他去意已决,也不好再加强留,那样反而是不智之举。
不嗔辞了多铎王爷,再无留恋,扬身而去,回头之际不忘看了袁承天一眼,非但没有感激之意,反而满是怨恨,似乎此仇不报非为人也!看来他这不嗔的名号名不副实,非但心不静,而且气度狭小容不得人,处外显得暴戾。袁承天见他远去,心中只是暗叹:世上之人千千万万,只是心怀忠义,肝胆昆仑的人却少,也许这便是汉人亡天下的原因所在;人人都怀着猜忌的心,人人都有着鬼域伎俩的手段,尤以皇帝为最,当年若然不是那崇祯帝朱由检猜忌心重,中了满人的离间之计而枉杀了袁督师,以至自毁长城,到得后来身死国灭!是人为?抑或是冥冥之中天数使然,不可尽知?只是苦了天下千千万万的汉人百姓,让他们置身于流离失所的罹难之中,这百多年来人人奴役,再无自由,成了阶下囚;皇帝一个人的失误造就了天下千千万万百姓的苦难,实在可悲!
多铎也不相留,因为他知道这不嗔和尚去意已决,所以自己挽留也是无用,只因他今日挫败,无颜再效力于己,所以由他去了更好。只是他去犹可,这袁承天却不可以让他去了,因为他实在是自己的心腹之患,所以今日无论如何也要将其留下,再做定夺。他挥手将众兵士围拢将来,气氛透着肃杀。袁承天此时已是身陷其中,有垓下之围之势。多隆阿则驱马扬刀,意在示威,只待王爷一声令下便自挥刀上前。其余江湖人士则暗兵不动,因为他们未得王爷号令,自然不能擅自主张,因为为其效命,身不由己!
袁承天见今日之势,自己若再妇人之仁,便难冲出重围,只有大开杀戒方有机会冲杀出这千万人的包围,因为张家口城随时都有被敌兵攻破之虞,那样一来城中百姓不免罹难,自己若然挽危机于一刹那,让百姓生民枉死岂不是罪人一个,所以自己生死是小,而千千万万的性命却是至上,所以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笃定要全力施为,阻止多铎铁骑马踏张家口,??倒无惧色,反而坦然面对!
。∴∴
多铎见袁承:天似乎不为所动,可是他心中终究爱惜人材,又大声道:“袁少侠,人生一世,无非功名利禄,君临天下,你此时若有回头之意尚不晚矣!你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人的选择只要一错,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袁承天将手中轩辕神剑倒提,说道:“只是还有一节,王:爷却全然忘却了,天大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从来如此,再有倒施逆行,便是偶有所得,终是不长久,所以在下倒要劝告王爷回头是岸,莫要再执迷不悟,否则只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他说话凛然有威,据理以争。多铎听了不由心中生嗔就。得,心想:本王岂能由你来说教,这真是岂有此理之事。多隆阿见多丨。面有不豫之′,知道他心中的、个个:恚怒,便悄悄:地√询问王爷意有何指。多铎见袁承天心意已决,自己也没必要再爱惜人材,既然不为:我用,那就么便毁了他,也不能让他丶′留在世上。他挥手作势杀的意思。
多隆阿领授,再不言语,挥马扬刀向袁承天杀去。此时里围的兵士已是弓箭在弦,见多隆阿冲杀过来,知道是要杀袁承天的意思,所以弓箭弦响,已是万箭齐发向着袁承天射去,誓要将他射成筛子,方解心头之恨!
∴只听噗噗声响,那些羽箭无一遗漏,全都射在这名兵士身上。这兵士本将武艺平平,又是凡人之躯,一声惨叫便瞑目而逝。∴、。袁承天本不想行此手段,奈何形格势禁,只有批亢捣虚,上不得为之,只有求其下,不得不为之!倒不是他无有悲天悯人之心,只因他身后还有南七北六一十三省三十万之众的袁门弟孑要他领导,倒非贪生怕死,实在是不得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