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宠爱能解决很多东西,最直观的就是伺候的奴才是否用心。而看宠爱,最直观的便是看陪驾帝王次数和帝王寻常赏赐。
小李庶妃闹上那么一遭,对沁柔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影响,尤其有了康熙的金口玉言以后,沁柔更是把心放平了。
康熙那儿好似也没什么变化,就好像没听到小李庶妃那些话似的;又或者听到了,但康熙并没什么表示,至少宫里没谁收到消息。
倒是沁柔这儿,康熙走了以后,又吩咐奴才赏了些小玩意儿来,说是给她玩儿,解她孕中烦闷。沁柔就更自在了。康熙的态度摆那儿,沁柔要担忧的就少了大部分。
又过了几日,小李庶妃腹中的胎儿终究没保住,太医们给出的解释是小李庶妃体质偏弱,难以保胎,她落胎那日,沁柔没去,好像怀了身孕后,一下子脆弱起来,那种血腥场面去看上一眼,都会叫她受惊,因而不论是陈姑姑也好、还是另外的嬷嬷也罢,都没叫她过去。
宫里一下子有没了一个孕妇,听说小李庶妃落胎后闹得厉害,挣扎着说自己没落胎,逢人就说,她的皇嗣还在,不信摸摸,她拉人去摸她的肚子,说皇儿还在肚子里好好地。
可她刚刚落了胎,女子之身,不管是小产、还是生字,都是大伤身的。女子每月月事都会肚子疼呢?这还是排出废物呢?何况小产。
她小产后本身就身子不好,又一直不接受皇嗣已经没了的现实,或者说接受不来,所以一直当皇嗣还在,一个劲儿闹腾,可能是因为这样伤了身子,亦或是中了谁的暗算,小李庶妃身子大伤变成重伤。太医们都说只怕再好不起来,往后病榻缠绵。
皇后娘娘倒是贤惠,吩咐太医们,十足惋惜:“缠绵病榻也不要紧,到底是为皇家孕育过皇嗣的嫔妃,总归以小李庶妃的身子为主,你们太医院用点心伺候着,需要用什么药回禀上来就是。好好替小李庶妃保养着身体。”
“奴才遵旨。”太医们自是应下,皇家的事儿他们清楚,该怎么做都心里有数。
皇后点点头。小李庶妃运道好,皇上才召幸几回,这就有了;可人蠢了,就是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这个孩子,说起来都过了四个月了,早过了前三个月胎像不稳的时候,依旧保不住。
宫里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了,碧喇庶妃那一胎,都五个月了,不也是没保住吗?
机遇在有些人手里,反而是致命毒药。
宫里没多什么,也没少什么。只宫里少了小李庶妃腹中的皇嗣,唯一的影响竟是后宫嫔妃都沉寂了好些日子。也更合适沁柔养胎。
后宫嫔妃还会提起小李庶妃,但都会有分寸地不会提起她落了胎的那个皇嗣,即便是落了胎的皇嗣,也是尊贵的。不是没人踩过这样的坑,肆意提起其他嫔妃落下的皇嗣,言语有不敬之意,然后被另外的庶妃告了,罚也罚了,而被罚的人,也零落成泥碾作尘。
所以后来庶妃们也懂了不多嘴饶舌。都是历史教训!
初夏时候,距离马佳庶妃的产期越来越近,产嬷嬷、奶娘们都早早地送到了钟粹宫养着,虽说马佳庶妃养得好,但也防备着会早产,宫里都是这么个例子。
存在即合理,既然有这样的制度,自然有从前留下的血腥教训。
而沁柔的胎也满了三个月,已经是坐稳胎了。不是说就能放心了,但基本上过了三个月,她又养得好,不出意外,腹中孩子基本上是能平安落地了的。
奴才们伺候得更加用心,太医们依旧隔三差五来请脉。康熙也越发忙碌,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自请撤兵并请其子尚之信袭爵留镇广东,康熙表示广东已稳定,拒绝尚之信袭爵请求。
政治倾向是藏不住的,尤其是皇帝的政治倾向,就这一点苗头,前朝后宫,该看出来的都看出来了,藩王们也看出来了,那段时日,康熙于太皇太后寝宫请安的时长都延长了好些时日,前朝大臣们的政治倾向也都在此时表露了出来。
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赞成撤藩;而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人则表示此举不妥,康熙自己自不用说,是撤藩派。太皇太后认为三藩要撤,但不是现在。真的是神仙打架,那叫一个乱啊!有资格说话的,几乎或明示、或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沁柔就奇怪了,索额图不是康熙的心腹吗?宫里还有皇后在呢?怎么好似他不是与康熙一个政治立场。
而且,现在也停不下来了吧!撤三藩,只能成,不能败,成了大一统,不成别人入主京中称帝称王。
康熙决意撤藩,又怎会没有部署,早在二月,就有八旗劲旅前往贵州,并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耿精忠倒是想打一个时间差,先反,占领福建,可惜棋差一招,兵贵神速,失了先机,也就差了一大着。
外面风风雨雨,不耽误沁柔养胎,该打听的还是要打听。不过赫舍里氏与皇后不是一个政治立场。皇后却是夫唱妇随,是支持皇后撤藩的,只是皇后的支持有些单薄了,前朝是男人们做主,赫舍里氏又是索额图作当家人,即便皇后支持康熙,也动摇不了索额图以及赫舍里氏的政治立场。
与之相反,遏必隆和钮祜禄氏则全面支持撤藩,撤藩大势已成,康熙意思已经表露出来,这个三藩不撤也得撤,自古撤藩之事,唯有成与不成两条路,没有中途放弃的,放弃了也就等于引颈就戮。
要么就是汉景帝,镇压七王之乱,收拢政权;要么就是建明帝朱允炆,撤藩不利,成为废帝,说是下落不明,实则只怕早就是白骨一具。
放弃撤藩?就算康熙敢说,藩王敢信吗?不如高举屠刀,还免了养虎为患。遏必隆可能为臣方面有所欠缺,亦或者有架空帝王之野心,不然也不会引得康熙不满,并加以处置,但人家脑筋会转弯啊!军事素养也高,亦或者这是生存之道。
不然你看,不然你看,权倾朝野的鳌拜已经没了,恶名无数,有生之年,子孙后代未来只怕都没有了出头之路,苏克萨哈被鳌拜捏造罪名抄家,子孙后代也被迫害致死,没有未来,而遏必隆,被赋闲在家一年,受了些罪,但全族都保下来了。这才是聪明人呢?
总而言之,沁柔明白,三藩之乱前奏曲,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