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等人沿着入口走进地下实验室,这座实验室的规模远超军统的预计,足有数千平米,分为好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研究内容,比如火箭,无线电遥控,陀螺仪,电磁能量等等。
众人来到一间研究室外,海茵茨略带骄傲的向归有光介绍:“先生,你眼前是整个德国最先进的陀螺仪实验室,没有之一。“
“冯·布劳恩博士和他的团队受我们的研究成果启发,成功研制出V2火箭,这是种可以精确攻击数千公里外目标的强大武器。”
归有光有点吃惊,V2火箭他当然知道,诺曼底登陆六天后,第一枚V2火箭就落在了英国伦敦。
虽然V2的精度没有海茵茨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巨大的冲击波和爆炸前几秒特有的呼啸声,还是给伦敦市民带来了不小的恐慌。
望着研究室里满满当当的仪器,归有光不禁头大,这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全部带走。
反复思考过后,他招呼小特务:“只拿纸质资料以及实验记录,其它的东西全部设置定时装置并加装铝热剂。”
仪器固然重要,但跟德国人积累了数十年的研究资料相比,前者不值一提。
毕竟仪器可以花钱买,资料可没有人会卖给军统。
小特务们按照命令进入研究室开始搜查,连一张纸片都不放过。
海茵茨看到一份份文件落入到神秘敌人手中,表情颇为复杂,这些资料不止是技术,更是他的回忆和青春。
归有光可不在乎这个老头的想法,出言打断了对方的思绪:“与通古斯爆炸有关的研究室在哪?”
“在电磁能量研究室,请跟我来。”
海茵茨带着归有光走到实验室最深处,这里的尸体明显比其它地方更多,里面既有党卫军士兵,也有研究人员。
推开气闸门,遍地都是因为仓惶撤离掉落地面的文件,海茵茨老老实实介绍了研究室的情况。
“先生,上次欧战的时候,皇帝陛下将通古斯爆炸技术视为改变德国命运的关键,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员进行研究,但没有任何结果。”
“我们只知道,爆炸或许是由电磁引发的,为了尽快掌握这门技术,皇帝陛下曾派人绑架特斯拉,可惜未能成功。”
“大战结束后这些资料被封存,元首得知此事立刻重启了实验室,而我也成为了首席科学家,一个不合格的首席科学家。”
海茵茨自嘲道,研究几十年什么都没研究出来,他难免有点心灰意冷。
归有光瞥了瞥对方,命人重点搜查此地,同时内心忐忑不已,自己一行人费了这么大力气就抢了些文件,希望副座不会生气吧。
md,都怪那个英国情报官,要不是对方将此地说的神乎其神,他们也不会来这个鬼地方。
一边暗骂英国佬不靠谱,归有光一边在实验室转了几圈,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尸体数量不对。
这种规模的实验室,至少该有上百名研究人员,可他数了又数,包含守卫在内,只有不到五十具尸体。
归有光叫来海茵茨,冷声询问:“教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这么少?”
海茵茨面露疑惑似乎没有听懂,直到归有光又问了一次,他才反应过来,赶紧给出解释。
原来实验室早就开始了撤离,重要研究人员已经撤往更加安全的地方,只有少量人员留下负责资料、设备的搬运工作。
这个解释很合理,归有光打消了心中的疑惑,跟着海茵茨来到另一个房间,房间中有部装满了继电器的机器。
“这是什么?”大光头很好奇。
海茵茨耸耸肩,随口说了个有些生僻的单词:“计算机,它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任务。”
归有光用手敲了敲面前的设备,站在那陷入沉默,计算机他不懂,可计算的重要性他很清楚。
军统的科学常识课程说过,无论是密码破译,还是科学运算都离不开计算。
所以别看海茵茨说的轻松,恐怕计算机才是这个实验室最重要的设备,归有光深深看了对方一眼,招手唤来小特务。
“把这部机器拆开带走,多拍几张照片,确保将来可以按照片复原。”
一旁的海茵茨面色如常,甚至主动上前帮忙拆卸,以免关键部件受损。
伴随着越来越近的隆隆炮声,小特务们将几十箱资料和设备零件搬上卡车,此时从山顶上已然可以看到前线冒出的火光。
当最后一批资料装箱运走,归有光与海茵茨回到地面,两个小特务将枪口对准了教授先生。
海茵茨仿佛早有预料,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降临,可过了许久枪声都没有响起,他只能缓缓睁开双眼。
归有光抱着胳膊,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幕,一个科学家非要干特工的活,对方真把自己当莽夫了吗。
面对海茵茨疑惑的眼神,他伸出两根手指:“你知不知道,真正想要活命的人不会这么镇定,他们会跪下哭着喊着哀求。”
“像你这样坦然赴死的人,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心存死志,要么是身上有大秘密。”
“可你显然不是心存死志,否则你没必要向美国人投降,我说的对吗,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
归有光说话时不断靠近海茵茨,一字一顿道:“你,在,保,护一个秘密!”
海茵茨面色不变,当即就想否认,但归有光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再次逼问对方。
“回答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什么地方?我知道他们没有撤离!”
这句话让海茵茨的呼吸急促了几分,归有光心中一定,这个老家伙投降果然只是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至于迷晕同伴,这样既能制造人员全部在地下实验室的假象,又可以杀人灭口,一个科学家能有这种魄力着实不简单。
想到这归有光用德语下令:“仔细搜查,附近肯定有第二个实验室。”
德国人如此故弄玄虚,第二个实验室里的东西定然很重要,起码比特斯拉的手稿更有价值。
海茵茨痛苦闭眼,小特务们看到他这个反应,顿时更有信心,立刻散开仔细寻找入口。
有人将修道院周围地面全部泼湿,试图从排水速度找出另一个实验室的位置,但这需要时间,而美军先头部队即将抵达。
忙活了大半夜,天色已然大亮。
归有光前往山顶利用望远镜远眺西南方,镜片里出现了几辆谢尔曼和m18歼击车,后面还跟着吉普以及伴随步兵。
根据盟军向国府的通报,活跃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美军部队为第十山地师和少量从第一装甲师抽调的战车,眼前这支部队应当就是第十山地师一部。
放下望远镜,归有光估算了一下双方的距离,差不多十公里左右,必须派人阻击了,不然他们会被堵在修道院。
快速思索了一会,他将手下特务头目叫到身边:“你带一半人牵制美军,一定不能让敌人冲到山下。”
“去的时候把美军和党卫军的武器弹药都带上,我这只留一个基数弹药,剩下的子弹也给你,记得穿上德军制服。”
归有光内心不忍,但还是强调道:“如果有人牺牲,你应该知道怎么处理尸体,总之不能让美国人知道动手的是咱们。”
“弟兄们是死是活,行动能不能成功全看你了,别给老子丢人,等行动结束了,我亲自给你打晋升报告。”
特务头目点点头,正色保证:“放心吧组长,只要我陈明江还活着,美国人就别想冲过来。”
归有光表情复杂,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明江,保重。”
陈明江是他的心腹,要不是情况紧急,他绝不会将其派去打阻击,尤其是阻击一支拥有战车和重火力的部队。
陈明江笑笑没说话,转身带着几十名特务向美军部队快速移动,准备尽量拉开美军和修道院的距离。
山地作战对于军统特务而言并不陌生,在这种地形作战,胜负不在枪口,而在脚下。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能站在山顶的人,才有资格开枪。
小特务们在山脊线上高速奔跑,遇到山崖和山涧直接一跃而过,或者使用绳索搭设便桥,仅用三个多小时便通过了将近七八公里的崎岖山路。
反观第十山地师的混合编队在这段时间只走了不到三公里,但这个速度并不慢,毕竟望山跑死马。
若是换成法国或者意大利军队,十公里恐怕要爬上两三天,这还是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
陈明江找了座陡峭的山峰作为阻击阵地,他爬上山顶观察许久,指着山路两旁的雪松林,小声给几个小特务布置了任务。
“你们找些粗壮的大树安装炸弹,等美军战车快到的时候引爆,用倒下的树干挡住山路,爆炸时机要把握好,不能早也不能迟。”
“明白。”
小特务们齐齐回答,这些雪松的直径很大,一旦倒下很难移动,就算用战车拖拽也需要很长时间。
安排完堵路,陈明江又吩咐另一批人:“沿山坡往山顶埋设地雷和诡雷,位置要隐蔽。”
最后,他猛地握住拳头:“这回咱们要学习西北的打法,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把美军死死缠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