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开幕式前,尼斯蓝色海岸机场的VIp通道外聚集了大批记者和粉丝。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好莱坞贵公子古笛的私人飞机刚刚降落。
他身着简约的白色亚麻衬衫和深色休闲裤,墨镜后的眼神温和却疏离,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作为艾丽·范宁的男友,他的出现无疑为今年的戛纳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如今作为全球知名度最高公众人物之一,古笛的此次亮相戛纳,意味着他会与担任评审的艾丽·范宁同框,成了记者们最关注的焦点。
面对镜头,古笛没有回避私人话题,“我来这里你们都知道了,没必要过多解释,不过能出席戛纳国际电影节,我也很荣幸。”
他的回应并未平息媒体的好奇心,但真诚的姿态赢得了在场媒体记者的赞许。
下午古笛被问及对今年主竞赛单元的看法,他谨慎地表示:“我尤其期待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和昆汀的新作。但作为观众,我更希望被惊喜打动。”
当记者试探性地提及对艾丽·范宁支持时,他巧妙地将话题转向女性电影人的贡献:“今年的评审团有多位杰出的女性电影人,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而早些时候,艾丽·范宁在电影节宫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被问及类似问题。她以一贯的优雅回应:“我们都在为电影服务,私人生活不该成为焦点。”
明日,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正式拉开帷幕,这座海滨小城正以它独有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盛事做着最后的准备。
卢米埃尔电影宫外,工人们仍在进行最后的布置。红毯已铺设完毕,深红色的绒面在灯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仿佛一条通往艺术圣殿的庄严之路。
技术人员反复调试着音响与灯光系统,确保开幕式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完美呈现。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福茂亲自到场监督,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细节——从舞台上的话筒位置到嘉宾席的座次安排,无一不体现着戛纳对仪式感的极致追求。
电影宫内,开幕影片《丧尸未逝》的团队正在进行最后一次放映测试。
导演吉姆·贾木许以他一贯的冷幽默风格,在银幕上呈现了一部充满荒诞与隐喻的丧尸喜剧。
影片的全球首映将在明晚举行,而今晚的试映仅面向少数内部人员。放映结束后,福茂与贾木许简短交谈,两人对影片的技术呈现表示满意。
“希望明天观众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独特魅力,”福茂微笑道,“毕竟,戛纳的开幕片从来不只是娱乐,而是一种宣言。”
与此同时,评审团主席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正与八位评审团成员在卡尔顿酒店的私人会议室举行首次正式会议。房间内,长桌两侧坐满了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着本届主竞赛单元的片单和评审手册。
伊纳里图的开场白简短而有力:“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更是要理解每一部电影背后的勇气与真诚。”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成员,仿佛在无声地强调这一责任的严肃性。
年轻的艾丽·范宁认真记录着主席的发言,她的存在为评审团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而来自布基纳法索的麦穆娜·恩迪亚耶则提出了她对非洲电影在本届电影节中缺席的遗憾。“戛纳需要更多来自非洲的声音,”她直言不讳,“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评选的标准始终是艺术本身。”
讨论逐渐热烈。罗宾·坎皮略强调了对社会议题电影的重视,而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则提出,技术成就与情感力量应当并重。尤里·贝科夫的发言简短却犀利:“电影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揭示真相,哪怕这真相令人不适。”
会议持续了近三小时,评审团初步达成了共识:他们将尽可能摒弃个人偏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每一部参赛作品。散会时,伊纳里图微笑道:“明天开始,我们将共同经历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戛纳的夜晚从不缺少社交活动。在majestic酒店的露台上,一场由某国际品牌主办的预热酒会正在进行。觥筹交错间,电影人、制片人、媒体记者和时尚界名流彼此寒暄,话题自然离不开明天的开幕式和今年的竞赛片单。
昆汀·塔伦蒂诺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中,他的新作《好莱坞往事》是本届电影节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尽管影片尚未首映,但媒体的猜测已沸沸扬扬——“这会是他的又一部杰作吗?”一位法国记者低声问道。不远处,奉俊昊正与一位日本制片人交谈,他的《寄生虫》同样被视为金棕榈的有力竞争者。
而在另一角落,艾丽·范宁被一群年轻演员围住,他们好奇地询问她担任评审的感受。“既兴奋又紧张,”她坦言,“但我相信这会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电影节宫附近的媒体中心灯火通明。来自全球的记者们正在赶制开幕前的最后一波稿件。法国《电影手册》的资深影评人让-米歇尔·傅东正在电脑前敲打他的前瞻文章:“今年的主竞赛单元呈现出罕见的多样性,从好莱坞的商业巨制到东欧的作者电影,戛纳再次证明了它作为世界电影标杆的地位。”
隔壁的摄影记者们则忙着检查设备,确保明日能捕捉到红毯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每年的戛纳都是一场视觉盛宴,”一位路透社摄影师笑道,“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全世界看到它。”
当大多数人为明天的盛事忙碌时,伊纳里图独自漫步在海滨大道上。远处的海面漆黑一片,只有偶尔的渔火闪烁。他停下脚步,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
担任评审团主席并非易事。他知道,未来十天的每一部电影、每一次讨论、每一个决定,都将被放大在世界的目光之下。但此刻,他只想享受这短暂的宁静。
“电影是什么?”他轻声自问,随即笑了笑。答案或许就在明天的银幕上。
戛纳的夜幕降临得格外温柔,海风轻拂着克鲁瓦塞特大道,棕榈树的剪影在路灯下摇曳,整座小镇沉浸在一种克制的兴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