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改变一颗星球的未来。”
听到这句话,站在二楼观察廊上的威腾俯瞰着大厅中如同星图般悬停在半空中的火星与数千颗小行星,脸上写满了感慨。
“这几乎是以往的我们从未思考过的事情,更难以想象的是,你居然将它变成了现实。”
徐川笑着道:“这是全人类的力量。”
威腾:“但它需要一个真正的绝对核心不是吗?除了你,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将如此之多的国家聚集在一起,并且让她们各司其职,发挥和贡献出自己能贡献的力量了。”
感慨了一句,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有些好奇的问道:“话说,假如改造工程失败了,你会怎么办?”
“失败么?”
徐川思索了一下,开口道:“那就只能通过围绕着火星的赤道、南北两极等区域修建一套环绕整个星球的常温超导装置,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来提供能源,为整个星球提供屏蔽保护性质的磁场了。”
听到这个回答,威腾愣了一下,旋即笑着摇头道:“不,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关于你个人方面的。”
停顿了一下,他深吸口气说道:“一个投资过百万亿的世纪工程,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如果失败了,所有的投资打水漂,它可能会重创世界的经济的同时,致使人类文明的信心崩溃与理想时代的终结。”
“不仅如此,你的声望也可能会跌到谷底,甚至成为一些人唾弃的存在。”
一百万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来自全球各国政府、私人资本(如巨头公司)和数代人的税收与投资。
而工程的失败意味着这笔巨额财富瞬间蒸发。这将引发前所未有的全球大萧条,货币体系崩溃,政府破产,社会保障体系瓦解,全球经济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这意味着全人类将共同背负一个永恒的、无法产生回报的债务。
这不仅是经济债务,更是心理和文化的沉重负担。
甚至会在全球范围内将爆发巨大的社会不满,人们可能会质问:为什么不用这些钱来解决地球上的贫困、疾病和气候问题?而是去投入一个深渊。
了解了威腾在担心什么后,徐川哑然笑了下,开口说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一百万亿虽然很多,但它并不足以动摇现在的人类经济。”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足够支撑改造项目失败后带来的经济反噬了。”
“放心吧,在正式启动这个项目之前,所有的风险和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都已经考虑过了。”
“至于我个人的声望.....这就更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即便是改造失败,它也不会影响到我什么。”
.....
闲聊了一会,助理快步走过来汇报了一声,火星撞击实验的模拟准备工作已然准备就绪。
徐川点了点头,深吸了口气,平缓了一下心头的情绪后,通过戴着的耳麦下达了指令。
“开始吧!”
“收到!”
耳麦中很快就传递回来了声音,与此同时,指挥大厅中那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3d全息影像营造的锈红色火星缓缓的开始旋转着。
而在它旁边,三千五百颗经过‘驭星工程’精心挑选、轨道校准的陨石,将如雨点般均匀撞击火星特定区域,巨大的动能将重新搅动那颗星球停滞的核心,唤醒沉睡的磁场。
伴随着3d全息投影在量子超算中心的控制下开始模拟运动,第一批撞击的陨石启动指令也传递了开来。
“驭星工程撞击序列01启动,倒计时开始,十!”
“九!”
“八!”
“...”
“三!”
“二!”
“一!”
没有声音,也有没绚丽的爆炸,只有精卫·陨石推进装置启动后延伸出来的蓝白色尾焰在模拟出来的深邃真空中闪烁着。
第一批136颗陨石已经启动,如同节日里被点燃的灯串,迅速蔓延,勾勒出预设的网格图案。
与此同时,这些小行星和陨石在小型聚变堆提供的磅礴能源下,此刻汇成一条璀璨而致命的银河,以无可阻挡的姿态,向着中央位置的火星奔腾而去!
“驭星工程撞击序列01启动正常,运动轨迹吻合度99.99%!”
“速度读数达到预期值,当前速度33.75km\/S,预计抵达火星大气层10公里处时可以提升至89.77km\/s。”
“载入大气层角度调整中....”
一道道的汇报声不断的在火星地球化工程的指挥大厅中响起。
第一次模拟撞击实验是以100%完成度来进行的,他们需要先采集到足够的实验数据证实撞击的确能牵引到火星的内核,才能够进行后续的调整。
站在环形大厅的二楼观察廊上,徐川俯瞰着大厅中的3d全息投影,注视着那一颗颗摇曳拖拽着蓝白色尾焰的陨石和小行星。
相对比未来将要进行的真实撞击实验所需要耗费的漫长时间来说,通过无极量子超算中心那无限的算力他们可以将模拟实验的进程不断压缩。
比如通过精卫·陨石推进装置加速小行星和陨石的时间。
如果是在正常的状态下,将第一批,也就是驭星工程撞击序列01的136颗陨石全部推进加速到目标速度并撞上火星,需要整整16个小时的时间。
而在模拟实验中,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力将这个时间压缩到几分钟以内。
.....
很快,在无极量子计算中心的控制下,驭星工程撞击序列01的136颗陨石已经再入了火星的大气层中。
那倍数增加的进度在此刻重新调整回了正常实验的速度,一颗颗的小行星和陨石以25-45度的倾斜角在火星的大气层中燃烧成熊熊烈焰的炽热炮弹。
紧随其后,第一批的陨石,已然全面撞上了火星。
尽管倾斜撞击的主要目的是将产生更强大的、指向行星内部的冲击波,并将更多溅射物质抛向远方,而不是简单地“挖坑”。
但在这一瞬间,大半个火星变成了炼狱。
地平线的尽头,一百多个光芒骤然亮起。
那不是太阳的金黄色,也不是熔岩的暗红,而是一种纯粹的、撕裂一切的白。
那白色瞬间膨胀,吞噬了远山、峡谷和整个天空;产生了庞大的岩浆海,释放出巨量的尘埃和岩石蒸汽。
136颗陨石,每一处撞击点都升起了极其浓密、高温、有毒的临时大气层。
与此同时,指挥大厅的落地大屏上,瀑布般奔流不息的撞击模拟数据不断的刷新了出来。
撞击速度、撞击温度、能量强度、火星地壳应力、撞击波传递深度、大气成分扰动、磁场背景噪声.....
一项项的实验数据不断的刷新着,那投影在大厅中的3d全息投影,如同被注入生命般,迅速渲染开炽热的红色。
尽管这只是一场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实验,但它所产生的每一个数字的轻微跳跃,都牵动着大厅里数百名全人类最顶尖精英的呼吸。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模拟撞击数据的反馈。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
终于,那136颗陨石撞击所产生的效应,在超级计算机的解析下转变成了一个个的指标,在大厅中响起。
“能量释放峰值超过模型预测7.2%!”
“乌托邦地区地壳应力突破临界值!”
“全球地震监测网检测到S波速异常,通过地核的p波传播时间缩短!重复,p波传播时间缩短!”
“次声波传感器网络检测到全球性地壳震动!”
“克律塞平原检测到地幔对流指数!”
“.....”
一百三十七颗陨石所产生能量,已然侵蚀到了撞击点的内核。
那检测到地壳应力与地幔对流指数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尽管这只是在部分撞击区域才观测到的现象,但已然足够证明火星的状态,正在这场撞击中逐渐的被改变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这136颗陨石的作用并非制造磁场,它的目的仅仅是是在全球范围内预先“松动”火星的地壳和地幔,制造大量裂缝和薄弱带,为后续巨型撞击的能量传递打通道路。
几乎是在第一轮撞击实验完成后不到十分钟,在超算中心采集和记录下相关的数据后,那远比地月之间更加遥远的深邃太空中,数百颗陨石如同盘古开天辟地般,呼啸着撕裂火星那绯红的天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