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初年,尽管朝廷在张居正的主持下大力整顿,推行新政,但东南沿海的倭患犹如附骨之疽,始终未能根除。
彼时,倭寇的成分已愈发复杂,不仅有其真正的日本浪人,更混杂了大量铤而走险的中国海盗、奸商以及沿海失业的渔民、灶户。
他们熟悉海情,行踪诡秘,时而聚众数千乘巨舰强攻卫所,时而化整为零驾小艇骚扰村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得沿海各地警报频传,民生凋敝。
面对日益猖獗的倭患,以及地方卫所官兵屡剿不力、甚至畏敌如虎的窘境,朝廷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位总能创造奇迹的浙直总督苏宁。
此时一道加急廷寄送至南京的浙直总督府:“着浙直总督苏宁,总揽东南沿海剿倭事宜,节制浙江、南直隶各卫所及水师官兵,务求靖海安民,以绝后患!”
这道命令,将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苏宁肩上,但也赋予了他统一事权、协调各方的尚方宝剑。
总督府内,幕僚们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剿倭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费力不讨好。
然而,苏宁却只是平静地展开沿海舆图,眼中闪烁着与处理政务、商务时截然不同的冷冽光芒:“倭寇之患,痼疾已久。非不能除,乃未得其法,未用其器耳。彼辈依仗者,不过船快、刀利、来去如风。而今,该让他们见识一下,何为真正的力量了。”
苏宁并未立刻调集大军漫无目的地搜剿,而是首先对他能直接控制的南直隶沿海水师及卫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换装”与“改制”。
起初苏宁并未直接拿出超越时代的钢铁战舰,主要是太过于惊世骇俗了,而是凭借工业空间的技术和工业基础,指导龙江宝船厂等官营造船厂,对现有的大型福船、海沧船进行改造。
强化结构,优化帆装,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部位加装了由马鞍山铁厂提供的高强度钢板以增强防护。
同时,用工业空间的产业链秘密为几艘旗舰加装了辅助蒸汽明轮,使其在无风条件下也能保持可观的航速和机动性,这在追击倭寇小艇时至关重要。
卫所官兵手中老旧的火铳、落后的火炮也是被迅速更换。
由苏宁在工业空间里的兵工作坊,依托外界大明初级重工业基础建立和生产标准化、口径统一的燧发鲁密铳开始列装,射速、精度和可靠性远超倭寇手中的鸟铳。
主要是苏宁明白大明不是自己的大明,拿出太先进的技术也是毫无意义。
只有自己真正成为了大明权臣,才会考虑真正改造这个世界。
更令人胆寒的是,一些精选的神机营部队,装备了后装线膛炮和原始版本的火箭弹,也就是康格里夫火箭的简化版,其射程和威力足以在倭寇船只的弓弩、铁炮射程外将其摧毁。
苏宁还为各级指挥官配备了短程有线电报和经过改良的旗语、灯语系统,使得命令传递和信息沟通效率远超依靠快马和烽火的倭寇。
利用覆盖沿海的大明超市网络和钱庄体系,苏宁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情报收集系统。
倭寇的补给来源、可能的销赃地点、乃至一些岸上眼线的活动,都难以完全避开这张无形的大网。
AI系统会对这些零散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往往能提前预判倭寇的大致动向。
所以,以前总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倭寇,在苏宁眼里就是一帮拙劣的土鸡瓦狗。
……
战机很快到来。
万历元年夏,大批真倭与海盗混合的船队,共计数十艘,聚集于浙江台州外海,意图大举侵扰富庶的台州、宁波等地。
以往,官兵往往被动守城,或等待倭寇上岸后再行围剿,极为被动。
此次,苏宁一反常态,亲临前线督师。
他通过情报早已掌握了倭寇的集结地和大致进攻方向。
在倭寇船队趁着晨雾向海岸靠近时,他们惊恐地发现,明军一支由十余艘经过改装的大型战船组成的舰队,早已在预定航线上严阵以待。
更让他们魂飞魄散的是,这些明军战舰竟然在几乎无风的情况下,依靠船侧那两个巨大的、哗啦作响的明轮,以远超他们的速度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战斗过程毫无悬念。
明军战舰在安全距离外,以猛烈的炮火,包括恐怖的火箭弹,直接覆盖了倭寇船队。
倭寇试图凭借小船灵活的特性靠近接舷肉搏,却绝望地发现明军战船上射出的铳弹又密又准,根本无法靠近。
那加装了钢板的船体,更是让他们惯用的火攻之术效果大减。
是役,倭寇船只大部被击沉或焚毁,跳海逃生者也被明军水师乘小艇追杀,仅有少数残寇趁乱遁入远海。
然而,明军这边的伤亡却是微乎其微。
……
“台州大捷”的消息传开,东南震动!
台州之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明军在东南沿海的被动局面。
不过苏宁却是趁热打铁,采取“主动出击,寻机歼敌”与“严密封锁,断绝根源”相结合的策略。
先是派出以蒸汽明轮战舰为核心的快速舰队,不断巡弋于外海,寻找并摧毁倭寇的补给点和巢穴。
同时,严令沿海各地加强戒备,利用超市体系严格控制物资,尤其是粮食、铁器、火药原料的流出,并颁布《连坐告奸令》,重赏检举通倭者,彻底压缩倭寇在岸上的活动空间。
就这样,在绝对的技术代差、高效的情报和全新的战术面前,曾经肆虐东南数十年的倭寇,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嚣张。
他们发现,自己的船只跑不过明军的“怪船”,自己的刀铳敌不过明军的火器,自己的行踪仿佛总在明军的掌握之中。
短短一年时间,浙直沿海的倭患几乎被肃清,海疆渐靖,商路复通。
捷报传至京师,张居正大喜过望,亲自拟旨褒奖,称苏宁“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实乃国之柱石”。
哪怕是小皇帝万历也是满脸的诧异,心里突然回忆起脑海里对于苏宁不多的记忆。
经此一役,苏宁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峰。
他不仅向朝廷和天下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麾下那支经过“科技武装”的水陆军队,成为了他权力版图中最为锋利的一把利剑,震慑着所有潜在的敌人,无论是来自海上,还是来自朝堂。
这柄利剑,将确保他的商业帝国和工业革命,能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下,继续狂飙突进。
……
浙直沿海倭患的迅速平定,尤其是“台州大捷”中经过改装、装备了辅助蒸汽明轮与犀利火器的战舰所展现出的碾压性优势,如同一阵强劲的海风,不仅吹散了东南沿海的阴霾,也惊动了远在京城的大明庙堂。
朝野上下在欢庆海疆靖安的同时,那些有识之士,尤其是深谙军务的官员,无不将目光投向了苏宁麾下那支迥异于传统水师的“怪船”舰队。
值此大胜之威、朝廷褒奖之际,苏宁并未居功自傲,反而极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于是,他精心撰写了一道《请造新式战舰以固海防疏》,以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内阁。
在这道奏疏中,他并未过多渲染胜利,而是以极其务实甚至略带忧患的语气,深刻剖析了当前水师的隐患与未来的挑战:
“臣苏宁谨奏:仰赖陛下天威,元辅运筹,东南丑类暂得肃清。然,倭寇虽暂遁,其心未死,且海波不靖,西夷(指开始出现在远东的葡萄牙、西班牙人等)帆影已现,船坚炮利,不可不防。我朝现有水师舰船,多沿用旧制,依赖风信,速度迟缓,火力不继,遇无风或逆风则如困浅滩之龙,遇强敌利炮则如累卵之危。台州之捷,实赖新式器械之侥幸,然此等改装,终非长久之计,犹如补缀旧衣,难御严寒。”
紧接着,他笔锋一转,抛出了核心提议:“为保海疆永固,社稷长安,臣冒死恳请陛下敕下工部、户部,拨款建造专职新式蒸汽军舰!此等战舰,不依风帆,内置蒸汽轮机为动力,航速迅捷,转向灵活,可无视风向,纵横四海。舰体以钢铁为骨,防护坚固;舰载新式后装线膛巨炮,射程远超旧炮,精度威力倍增。若有此等铁甲艨艟十艘,则我可控扼万里海疆,使寇不敢犯,夷不敢窥,开万世之太平!”
奏疏一经宣读,立刻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支持者多为见识过新器械威力或富有远见的官员慷慨陈词:“陛下,元辅,苏总督所言甚是!台州之战,已验新器之利。海上争锋,器不如人,则处处受制。建造新舰,乃未雨绸缪,强国必由之路!”
而反对者主要为守旧派和担心财政的官员则忧心忡忡:“蒸汽军舰?铁甲船?闻所未闻!此等奇技淫巧,耗费必然巨万!如今‘一条鞭法’初行,国库稍裕,岂能用于此等虚无缥缈之事?倘若造而不成,或成而无用,岂非徒耗国帑?”
那帮户部官员更是直接叫苦的解释他们的困难:“陛下,元辅!去岁岁入虽有些许增加,然九边军饷、百官俸禄、河工赈灾,处处需银。骤然投入巨资建造此等新舰,只怕国库难以支撑啊!”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技术可行性与巨额经费之上。
然而此时的万历小皇帝却是满脸古怪的看向了张居正,“元辅,你怎么看?”
“陛下,这一次的台州捷报便是证明了新式战舰的优良,只有再接再厉才可以彻底解决倭寇之乱。”
“嗯,有道理!就从内帑拨付五十万两建造新式军舰好了。”
“陛下圣明。”
面对朝堂的阻力,远在南京的苏宁似乎早有预料。
他并未强求朝廷立刻全额拨款,而是通过秘密渠道,向张居正呈递了一份更为详尽的补充条陈。
在条陈中,苏宁提出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方案:“若朝堂诸公于经费一事心存疑虑,臣有一策,或可两全。建造新舰之巨额费用,可由大明商会牵头,联合江南有意报国之士绅商贾,集资筹建‘大明皇家海军造船基金’。朝廷可象征性投入部分官股,以示支持,并授予该基金所造战舰‘皇明’旗号及海外贸易特许之权。待战舰建成,形成战力,既可护卫海疆,亦可为入股商贾之远洋商队护航,开拓海外利源,届时朝廷亦可从中分润税赋。如此,则国不费巨帑而得强军,商得安全保障而拓利,实为公私两利之举。”
此计一出,深得内阁首辅张居正赏识。
因为它巧妙地绕开了户部的钱袋子压力,利用民间资本来实现国家战略,同时以未来的海外贸易特权作为激励,捆绑了江南商贾的利益。
再加上小皇帝难得大方的从内帑拨款五十万,内阁和户部这边也不可能毫无表示。
于是,在张居正的极力斡旋与推动下,经过数次廷议,最终一道妥协的旨意下达南京:“准浙直总督苏宁所奏,试行建造新式蒸汽军舰。着即于龙江宝船厂旧址,设立‘皇家海军特别造船厂’,由苏宁督饬办理。所需经费,准其通过‘大明商会’筹措,‘海军造船基金’之事,着其详拟章程上奏。内帑拨付五十万两,另户部拨付官银二十万两,以作示范及前期之用。务期精心组织,克竟全功,以为天下先!”
尽管朝廷的户部只拨付了象征性的款项,但苏宁已然拿到了他最需要的东西,合法的建造授权和政策支持。
而且小皇帝的行为不由得让苏宁想起历史上的万历三大征,其实也是由万历皇帝拿出了自己的个人财富。
尤其是那帮旷日持久的抗日援朝,万历可是盯着朝廷反对的压力,强行由内帑拨款发起的大战。
要不然,小日本可能早在万历朝的时候,就已经占据朝鲜半岛了。
很快,在龙江宝船厂那片承载过郑和宝船辉煌的土地上,更加巨大的船坞被开挖,来自当涂铁厂的优质钢材被源源不断运来,结构复杂的蒸汽轮机开始在高大的厂房内进行组装。
苏宁麾下的AI工程师与大明最优秀的工匠们汇聚于此,一场旨在为大明锻造海上钢铁长城的宏伟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不仅仅是一艘艘战舰的诞生,更意味着一个古老帝国,在苏宁的引领下,开始尝试将它的触角,重新勇敢地伸向那片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蔚蓝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