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全与赵孟启叙话后稍作休整便领军折返直沽寨。
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等着事情发酵,在此之前杨彦全还需把本职工作做好,将木材押往大兴府。
赵孟启自然不能和杨彦全同行,既然已表明身份,肯定要与河北官员会面,那些人翘首以盼大宋皇子,正是赵孟启积攒威望的好时机。
午后,夏松归来,马背上系着几颗人头,此番追击也就是表个态度,真正的搜捕工作还得交给诸县衙门。
杨彦全也将健太郎一众移交给夏松。夏松仍未有示好的态度,正常交接,叙话后离去。
“苏兄,人数可清点完了?”
“回机宜,此一役我军死了二十六人,伤者五十余。”
苏荣自己也挂了彩,右臂中了一刀,幸好伤口不深。
“出些银钱让庄户人就地掩埋尸体,统计好姓名。”
官府的抚恤就不要想了,杨彦全只能写信给陈老太公,自掏腰包让老太公出面安抚亡者家属。
这一步必不可免,亡者已矣,活着的押木兵可看着呢,少许银钱换来忠心,这卖买划算。
“告诉诸位兄弟,等到了直沽寨有好酒好肉招待,另外每人发五贯钱!”
“机宜慷慨,众将士必效死。”苏荣替众卒感激回应,同样做为领头者,他的赏赐必定更加丰厚,岂能不高兴。
“苏兄先去做事吧。”
杨彦全摆手驱退苏荣,一人坐在火前发呆。
这一战暴露出的问题有很多:砦兵的战力还是差的远,苏荣的领兵能力又有限,看来自己得另行招揽一些可靠人手,河北形势复杂,想安稳留在此地不太容易啊……
翌日,直沽寨。
杨彦全安顿好伤员后去了金玉黄。
这一次杨彦全被安排在了三楼雅间,房内的布局陈设更为奢华,随处可见金玉摆件,屏风上皆是名家字画,桌布边都是金丝镶嵌。不得不说杨彦全又一次低估了金玉黄的财力。
半刻左右,黄知信入门。
“保贤不是要押木去了大兴府吗?怎还没走?”
黄知信在直沽寨遍布眼线,杨彦全的一举一动皆在他掌握之中,甚至在杨彦全入门前他已听闻了柴哨庄的战事,只是佯装懵懂罢了。
“说来惭愧,杨某又来麻烦大官人了。”杨彦全讪笑道。
“这话就说的见外了,保贤与黄某何需客套?保贤只管说来。”黄知信一副仔细聆听的模样。
“杨某此来有三件请大官人相助,杨某决意留在河北谋个一官半职,荆襄方面杨某走通了几家木材商的关系,想往大兴府输运,不知可有难度否?”
求人先让利,杨彦全这件事可不是请求,是给黄知信分一股好处。
“保贤也想插手大兴府房屋住建之事?”黄知信语气平平,但二指还是不经意的敲打桌面。
一国迁都期间利益太过庞杂,收到风声的大商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行动了,从衣食住行到海陆运输,利益竞争已经到了炽热阶段,各种招数频出,就差大打出手了,哪还容得他人入场?
“杨某有自知之明,豪宅方面杨某没能力咬下一块,但商贾铺面、百姓居所总是要建的吧,杨某想在此处做些文章。”
大兴府建都来的可不只是达官显贵,平民百姓也得有房住,大商贾盯肥肉,杨彦全捞口汤喝也不过分。
“原来如此,那此事尚有可乘之机,黄某可以帮保贤找人圈地,房屋落成后黄某要两成利,不知保贤能否接受?”
在商言商,两成利已经不少了,而且黄知信只是牵线搭桥,地方转让、房屋建设所需材料以及人力都需杨彦全自己来做。
“两成便两成!杨某也要个落脚的地方。”杨彦全当即答应下来,虽然可以腾转的利益不多,但也为下面要求的事做个铺垫:“此外,杨某还需借一些现钱,杨某此行折损了些兄弟,需要发些赏银鼓舞士气。”
“好说,要多少都可以,无需利息,待保贤宽裕后还上便是。”
金玉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最后一事有些难办,大官人且听杨某细细道来,杨某与赵刺史……”
柴哨庄战事是结束了,上差刨根问底的盘问才刚刚开始。
在不暴露的前提下,杨彦全如何事先获得敌情这一点怎么都解释不通。
最后经杨彦全提议、赵孟启拍板决定将锅甩给金玉黄:是黄知信事先警觉到敌情,继而告知杨彦全,杨彦全才行动伏击敌军。
这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闭环,金玉黄行会海上有商船,靠岸有码头,发现几个形迹可疑之人却在情理之中。
“赵刺史和保贤真看得起黄某啊!”黄知信既不问真实消息来源,也不说答应了。
一时间房中静默,许久,黄知信再开口:“此事容黄某考虑一下,明日再给保贤答复。”
杨彦全识趣起身,告辞离场。
杨彦全前脚刚走,左侧雅间中走出一老者,体态微胖,手盘玉珠,慢悠悠的走进雅间。
“父亲。”黄知信起身行礼。
黄舒,金玉黄掌舵人,天下第一豪商。
“方才他说的话你以为如何?”
“父亲,这个火坑啊!金玉黄如今体量过大,早就引人妒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更应该安稳一些。”
黄知信倾向是不答应,官府没有警觉敌情,反倒是一家商行占了先机。
怎么?金玉黄比官府都厉害?
这要得罪多少河北官员,同时更显现出金玉黄无与伦比的实力,高调露财这是为商大忌。
“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有所成长,但为父老了,金玉黄还在这里。”
黄舒说这话有两重意思:
自己老了,子女众多,一旦没有优秀的继承者,自己所创的基业肯定会在子女争抢中分崩离析。
且不仅是黄舒,同辈人都已暮年,大宋王朝要延续下去,金玉黄亦如是。
金玉黄从一个小小的养马场走到如今的商业帝国,藏肯定是藏不住的,也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必须不停的向大宋朝廷供给养分,但养分的多寡、侧重却还掌握在金玉黄手中。
那么掌舵人若是你黄知信,你该如何选呢?
“孩儿明白了。”
黄知信很激动,帮忙什么的都是小事,重点在于黄舒第一次给他漏口风了,说明他有资格参与继承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