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渐渐袭来的农忙时节。
除了开垦田地来播种,还要趁着看着时间培育秧苗,去山坡上割草来喂大队里养的猪仔。
早上林爸爸跟林妈妈吃完早饭就跟大队里的人上工了。
两人都想让昭昭先好好休息,下午昭昭想去的话再带昭昭去上工,反正林家不缺昭昭那点工分,只是让昭昭开心罢了。
昭昭一觉睡醒,慢吞吞眨着眼。
打着秀气的哈欠,揉着眼睛到堂屋,桌子上是林妈妈留下的馒头。
昭昭小猫似的凑过去,挺翘的小鼻子耸动着对着被蒸得松软的大白馒头嗅来嗅去。
圆翘稚气的桃花眼弯起来,拿着自己的牙缸牙刷晃着小脑袋到院子里去接水漱牙。
早上十几二十度的天气,太阳也没有下午时那般照的人睁不开眼。
昭昭蹲在自家那块小菜地边,不让一滴水被浪费。
漱牙洗脸了,还不忘去把林爸爸每天收工回来后又去割的猪草剁碎了喂鸡,昭昭对每天尽职尽责下鸡蛋的三只老母鸡充满期待跟满意地摸了摸,对着老母鸡鼓励道:“小鸡小鸡,你要多多下蛋呀。”
多多下蛋,他们就可以一顿吃两个蛋了,到时候她吃蛋白,蛋黄给爹娘吃。
还可以攒下来很多蛋,到时候装满了一篮子,就可以分些拿去城里买,再送去给二哥一些补补身体。
得到老母亲的咯咯声,昭昭拍了拍手站起来,去洗了个手才回堂屋里面吃留给她的大馒头。
昭昭捧着比她手都大的馒头坐在门槛上,吹着风掰着馒头慢条斯理地吃着。
对农民们来说不算早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能上工的人都到了田里地里,昭昭除了几个很小的孩子外,没见着几个同龄人跟大人。
那些小孩子太黏人了,每次见到昭昭都要跑到昭昭面前,小孩子又黑又亮的眼睛看着自己,惯常被偏爱照顾长大的昭昭也毫不例外得到了这些小家伙们的喜爱,有些小孩子还把握在手里大半天的糖送给昭昭。
昭昭看着那小小的手心里被捏握的黏糊起来的糖果,只能认命地把糖果喂到眼巴巴看着她的小孩嘴里,肉疼的去把自己小柜子里哥哥们寄回来她留着的糖果分给这些小孩们。
向来是让别人伺候的娇气宝贝此刻把糖纸给剥掉,一个一个投喂乖乖长大嘴巴,用那双黑黑亮亮的眼睛喜欢又羞赫看着她的小孩们,
投喂玩,挨个揉了揉这些小孩的小脑袋,叮嘱不能去河边去后山这些地方,只能在村子里跟神树下玩,得到了小孩子们稚声稚气的保证,昭昭才让这些坐不住的小孩们去玩。
无视掉这些让她掏出家底的小孩子那恋恋不舍的眼神,昭昭果断地闪身回家里面去。
回到自己的小房间,昭昭抱着自己的小柜子,一颗一颗去数自己剩下的糖果,确定还有十八颗,昭昭满脸庆幸又珍惜的将玉雪灵透的小脸挨在小木柜上。
这些都是昭昭舍不得吃的宝贝,有大哥寄信时一起寄回来的这个小城里买不到的糖果,有过年时候一家人难得都去了城里买回来过年的糖果,有二哥难得从裁缝铺回来时带回来的···
这些糖果昭昭都舍不得吃,就这么攒下来了。
昭昭把小柜子放回到原位,家里现在没什么事情需要做,一个人在家也会感到无聊。
把一节过年后炕的香肠割下来,洗干净了在锅里慢慢煮着,昭昭觉得时间还早,又去找了她爷爷专门给她编的背篓,打算到后山上去割些嫩草回来,顺便看看出了什么野菜,摘些野菜回来吃。
去后山的路上,昭昭路过林大海家,隔着距离,昭昭就听见了林宝财那尖声哭着并大喊大叫的,一瞬间昭昭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要被林宝财的尖声哭喊震碎耳膜。
走近了,昭昭才听清楚,林宝财叫嚷些什么。
“你不是我姐!你个赔钱祸凭什么把我的鸡蛋吃了!”
“你个赔钱货,我要打死你、打死你。”
才十二岁的林宝财就已经跟着他那个讨人厌的奶奶一样,满口的污言秽语,昭昭还以为林宝财这个没个教训的烂孩子是在骂林玉,昭昭瞬间就冲向林大海家,怒气冲冲地抬起脚了,却听见那不是林玉的声音。
“你敢骂我!你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昭昭抬起的脚默默放下,对着林大海家轻哼几声,听着院子里打起来的声音,林宝财哭得撕心裂肺的声音跟那个占了林玉好日子的陆晚晚尖叫的声音。
昭昭心情非常好的抬脚离开。
昭昭讨厌陆晚晚,讨厌这个占据了林玉身份的人,即使她知道陆晚晚也是无辜的。
但是没办法,昭昭知道林玉的生活有那么难过,知道林大海家那些人是怎么样对待林玉,昭昭只要一想到林玉本来可以有疼爱保护她的哥哥,又可以让林玉吃得好穿得好,非常爱她的父母,而这些,都被陆晚晚给占据了,昭昭就讨厌陆晚晚。
更何况,昭昭见到陆晚晚的时候,陆晚晚那副高傲又仇视林玉的模样,那丝毫没有对林玉有一丝愧疚或是心疼的模样都更加让昭昭讨厌这抱错孩子中那个无辜者,
或许也可以说···
——既得利益者。
昭昭幸灾乐祸又讥讽地想,对方享受了林玉十六年的好人生,现在一回归本来属于她的人生,怎么第一天就开始跳脚了呢?
林大海甚至没让陆晚晚跟着去上工,或是让陆晚晚去割猪草这些,可见林大海真真是‘喜爱’极了陆晚晚呢。
就是不知道,最宝贝儿子的林大海跟他老娘一回来,看见林宝财被他们口中的“赔钱货”欺负了,甚至还吃了他们宝贝疙瘩的鸡蛋,不知道陆晚晚还能不能过得那么好。
她不得到跟林玉一样的待遇,昭昭就替林玉不平,就想要林大海家乱起来,闹起来,最好过得一点也不好。
昭昭背着小背篓也不影响她轻快的脚步,甚至一路都愉快地哼着学校大喇叭里放学时候播放的那些调子去了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