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在四月二十日的早朝上,让高力士宣读了,贬尚书右丞相张九龄为荆州长史的敕令。
张九龄从中间一排官员第二位,也就是李林甫身后出列,握着笏板,向李隆基躬身行拱手礼,并说“谢主隆恩”后,他彻底离开了大唐的权力核心。
早朝退朝后,李隆基又去了花萼相辉楼三楼,他坐在北面阳台上的一个凳子上,往大明宫的方向望。他在等刚入宫一个月的梅妃江采萍,他已经和梅妃约定好了,退早朝后在花萼相辉楼三楼相会。梅妃派出的太监在大明宫丹凤门处站着,看到皇上出丹凤门时,就会回到大明宫西北部的梅妃殿——梅阁,通知梅妃该出发到花萼相辉楼了。
李隆基想,梅阁里的太监应该回去向梅妃汇报朕出了丹凤门了吧,怎么还没看到梅妃一行人向这边走来呢?
梅妃江采萍是闽地莆田人。三个月前高力士到闽越出差,寻找才艺貌俱佳的江南女子,以充皇上的后宫,就是那时候江采萍被选中,一个月前被高力士带回了长安的皇宫。李隆基看到江采萍后非常满意,认为她身材苗条,面容清秀美丽,有高雅气质。李隆基了解了她的才艺后,更是对她连连称赞。
李隆基又等了一会儿,他看到兴庆宫西面的南北路上,走来了一个妃子带着四个护卫,两个宫女。他知道那是梅妃来了,心里瞬间舒畅了许多。
梅妃喜欢种植梅花,拥有梅花的气质,因此李隆基将她住的宫殿叫梅阁。她不仅懂写诗作赋,还精于乐器,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梅妃到了花萼相辉楼三楼后,与李隆基在阳台上坐着品茗,然后又到大厅内坐在书桌边,写字作画。
武惠妃在梅妃入宫的这一个月间非常失落,李隆基已经一个月不到兴庆殿陪她了,而是天天陪着梅妃,不是在花萼相辉楼三楼的一间寝室过夜,就是在大明宫西北部的梅阁过夜。
李隆基的后宫佳丽中,每隔几年就有美丽的新面孔,武惠妃之前对这样的情况持乐观的态度。虽然说她也对此很无奈,但是她懂得皇上至高无上,她必须容忍且拥护皇上这样朝三暮四,才能保住她的地位。她已经37岁了,容颜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近年,有时候会看到不干净的东西,睡眠不好,加重了她变老的速度。她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敏感脆弱,不过她对皇上无可奈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瑁身上了。李瑁必须成为太子,李瑛的太子之位必须被废掉!她在兴庆殿东殿大厅内,坐在书桌北面,心里这样坚定地想着这个想法。
武惠妃想,早在十天前,她就让杨洄到花萼相辉楼,面见皇上,向皇上汇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驸马都尉薛锈,在东宫中潜构异谋,意欲谋反,不知道杨洄按照她说的做了吗?
正当她想让在东殿门外站着的太监玉子,去卫尉寺找杨洄时,玉子在殿门外冲着门缝大声禀报道:“禀告武娘娘,卫尉少卿,驸马都尉杨洄拜见您。”
武惠妃大声说道:“让他进来面见本宫。”
殿门咯吱一声轻轻开了,杨洄进门后把门关好了,轻轻走到了武惠妃面前。
杨洄向武惠妃躬身行拱手礼:“小婿杨洄拜见母妃。”
“嗯,本宫正要派人去找你呢,你却来了,看来咱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母妃,您上次安排的事,我已经照做了。我是三天前向皇上说的,我说的是太子、鄂王、光王、薛锈,常在东宫中潜构异谋,意欲谋反。当时皇上听了以后,扶着阳台栏杆,俯瞰兴庆宫和太极宫,许久没有说话。我心里犯嘀咕,紧张得要命,心快跳到嗓子眼了,幸好皇上开口说话了,他说他知道了,会想办法应对的。他还让我不要讲此信息泄露,以防打草惊蛇。”
“嗯,这么说皇上听到了你举报太子等四人谋反,虽然有所触动,但是没有震怒,没有决定废了太子的储君之位。”
“是的,母妃您分析得对,就是这样的情况。”
“我跟你交待这事有十天了,你三天前才向皇上举报太子等四人,并且你今天才把结果告诉我,你为何这么不积极呢?你要知道,李瑁做了皇帝以后,你是他的亲姐夫,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母妃,您听我说,张九龄虽然早已不是宰相,而是尚书右丞相,但是他前些天向皇上说谨防有小人诬告太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婿自然不敢轻易举报太子等人谋反啊,因此一直在寻找契机。就在三天前,我去中书省拜见李林甫,得知皇上已经打算将张九龄贬为州官了,这才敢去花萼相辉楼举报太子等四人谋反。我在勤政务本楼后偷偷观察,皇上这几天老是在花萼相辉楼三楼北阳台,俯视兴庆宫,因此不敢贸然过来见您,皇上是很聪明的,我怕他知道了我们的计划。刚才我看到皇上进入了花萼相辉楼三楼大厅,这才赶紧过来拜见您。”
武惠妃严肃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嗯,杨洄你是成大事的人啊,做事心细。”
杨洄略低头说:“母妃,小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告诉您。今天早朝上,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了。这对我们来说太有利了,今后我们和李林甫一起发力,我就不信拿不下太子、鄂王、光王、薛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