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子乃的窘况,和国际资本的威逼,当地官方介入了。
当地成立了一个专案组来处理大子乃的问题,这个专案组有一正三副四个组长,而零亚,就是其中一个副组长,还有一个副组长是她老公的同事、上司。
这些人中,最值得一提,最狠毒的也正是这位零亚。
据传,因为大子乃公司内部,时常发生一些侵占货款的事,李老板在报案的时候结识了零亚。
相熟之后,零亚要求李老板每年给她几十万的“办案费用”,她则会为大子乃保驾护航。
李老板同意了她的要求,零亚也是说到做到,日后为大子乃追索回了不少的货款,差不多是平均每年150万的样子,零零总总的加起来大概2000来万吧。
不过,这些货款中的一些却是被零亚,私自收入了自己的小金库,对此,大子乃非但没有提出异议,反而还给她开具了正规的票据。
还有就是,这个零亚做为执法人员,竟然吸粉,而且有时候还强迫下属陪她一起吸。
每当她嗨了之后,就要求下属为她服务,有时候不顾时间、不顾地点的公然要求服务,就是火气很大的那种服务。
说回大子乃的事。
这件事其实就是一起内外勾结,结果当地官方被国际资本给玩儿了的事。
在当地官方介入之前,据李老板自己说,大子乃的总资产有180多亿,负债却只有11亿,就在事发的零捌年,销售额还有14亿左右呢。
据“路边社”的小道消息传言,在看到大子乃生意红火后,很多人都眼馋了,零亚的老公就做过同样的生意,可惜没干成。
于是,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大子乃的身上,想玩儿一个鹊巢鸠占。
他们采用的方式也很简单,之前不是说过这几年大子乃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嘛,这些人就通过公权力的影响,切断了大子乃的贷款渠道,致使他们的财务状况更加的雪上加霜。
而在这个时候,那些国际资本又极为配合的在舆论上,开始发布一些大子乃的负面信息,甚至是炮制假新闻,造成了供货商恐慌之下向大子乃进行追债。
资金来源被截流,却又要面对着大面积的追债,大子乃只能被迫寻求当地官方的帮助。
然后,那个五人小组就成立了!
今年(零玖)一月十六日,当地火速成立了一家高科奶业,二十日就入驻大子乃,对其进行了托管。——(在零亚投案后,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注销)
高科奶业注册资金是1200万,高科出资700万,当地国投出资500万,企业董事长是文某波,而副董事长就是零亚的老公吴某。
——注意,文某波还是李老板的亲戚。
按照双方的约定,高科奶业负责大子乃的日常经营,李老板则是负责对债务进行清偿、处置闲置资产变现还债。
当地官方的心是好的,为了保住大子乃这家着名企业,当地分批向大子乃注资了“一个亿”。
——后来根据相关文件显示,真实注资4500万,其中一千万用来给员工发工资,一部分用来偿还银行贷款。
而剩下的,则是全部被文某波以广告宣传费的名义转出,最后装进了自己的口袋,用于给自己购买宝马车,在长沙买别墅,以及与情人各自分得200万元现金,……
——至于其他人分没分到,又分到了多少,那啥,各人自己发挥想象吧。
也就是说,当地为了挽救大子乃而进行的注资,大子乃是一分钱都没拿到!
钱还是小事,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当地那个五人小组进驻大子乃以后,直接将大子乃百分之百的股权,全部交给了那些国际资本。
旋即那些国际资本,就开始大肆变卖大子乃的优质资产,待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又把已经成了一个烂摊子的大子乃,交还给了当地的高科奶业。
此后,高科奶业对外宣布的数据是:大子乃资产 25 亿、负债 26 亿,资不抵债,……
——光大子乃建设的那五个生产基地,就不止这点钱!
然后从今年(零玖)二月份,高科奶业“托管”下的大子乃,就开始寻求新的资本介入,经过几轮筛选,之前提到过的方正、新希望、新大新等资本入围。
结果,可能是这些企业发现事情有点不太对头,所以不等到最后拍板就全跑了,……
对于五人小组的操作,李老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拒绝承认这一评估结果,并且对高科奶业的管理,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事实上李老板的质疑,也是有情可原的。
高科奶业托管大子乃之后,原来大子乃的管理人员全部被边缘化,文某波等人也在明目张胆的掏空大子乃的资产。
而且在经营上,在高科奶业托管大子乃之前,大子乃的年营收还有16.8亿元,结果等到高科奶业执掌大子乃后,营收迅速下滑到了仅仅5亿元。
在签订托管协议时,高科奶业和李老板还有一个附属协议。
双方约定,如果高科奶业的经营达不到目标,那么李老板就有权收回大子乃的经营权。
眼瞅着高科奶业快把大子乃给玩儿烂了,李老板三次拿着这一条款,要求收回大子乃的经营权,却全部被拒绝。
任凭李老板如何申诉,也没有任何的效果!
之后,高科奶业引进了两个战略投资者,而这两位投资者,仅仅各自只出资额1000万元,却奇迹般的拿到了大子乃60%的股份,李老板彻底出局,……
大子乃,仿佛就是摆在这个五人小组面前的一块大蛋糕,他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每个人都吃的满嘴流油。
换而言之,这次所谓的保护性托管,最后彻底的沦为了一场,“私有化”的狂欢盛宴!
简简单单的一番操作,就将这个价值还有数十亿的企业,以及价值二十多亿元的牌品,给技术性的易了主,成为了由五个人掌控的一家企业。
截止到唐伟东回来,跟王进军聊起这件事的时候,高科奶业托管下的大子乃,还没恢复生产呢。
而以后发生的事,才更是令人发指呢。
眼瞅着高科奶业只是想掏空大子乃,为自己谋利,而不是想着正儿八经的经营,原大子乃被排挤出去的一些管理层,变得心灰意冷。
经销商也对文某波等人的经营能力失去了信心,觉得再跟着他们混下去看不到前途。
所以原大子乃的骨干,和经销商一合计,干脆喊上李老板重起炉灶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