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七年,二月十日
洛阳接到关中的长安失守的消息,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在诸葛亮没有出手的情况下,司马懿居然会输给一群无名小将。
“陛下,大将军主力未失,当速速派精兵强将前往增援!”
司马懿虽然战败,可是手里的大军主力保存完好,完全还有一战之力。
而这数个月来,洛阳地区超过十万人的屯田兵被训练整编,加上本来的守军,大魏还真不缺兵马。
有那激进派大臣,当即表示要再打回来。
关中之地实在太富裕了,人口稠密,土地肥沃。
一旦让大汉攻占,再配上诸葛亮的内政之能,大汉会原地起飞。
“不可,长安已失守,司马大将军新败,不可再战!”
这是老成派的,讲究以稳为主。
司马懿刚刚大败,将无斗志,兵无战心,新编的屯田兵又能有多少战力。
万一再次战败的话,那洛阳都危险了。
“若不战,他日来攻的蜀军就是二十万,四十万,当如何抵之?”
“若战,又当派谁为将,派兵几何,诸葛亮的大军恐怕已经在路上!”
两方人吵的不可开交,吵的曹叡有些头疼。
与刚当皇帝时,一打败仗就焦虑,整天担心做了亡国之君不同。
经过这两年的历练,早就已经习惯了各种糟糕的消息,心境变的波澜不惊。
这心一旦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往日看似复杂的事情,现在看得清晰多了。
比如眼前,朝中为什么分歧这么大,吵的不可开交?
其实都是为了利益!
要求战的一方,大多是关中世家豪族,他们的田亩土地,家族势力都在关中。
关中若是丢失的话,不止家中势力大减,说不定就此衰落下去。
反对战的一方,多为河东,河内,洛阳等世家豪门。
万一再战失败的话,此三地将会直面蜀军前锋,他们受到的影响最大。
他们认为既然打不过,不如守住潼关,河东一线。
等到大魏有十足的胜算,再出兵西征,关东才是大魏的根本,当年太祖也是最后才收回关西之地的。
除了主战和主和两派,还有沉默派和沉稳派。
沉默派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高堂隆,华歆,陈群等人,他们都是三公重臣,不会轻易表态的。
沉稳派的话有三个人,官职都不是太高。
与其说是沉稳派,不如说是摸鱼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那种。
一个叫徐福,也就是徐庶,自从投魏之后,他就恢复了本名,现在任职太史中丞。
另外两个就是石韬和黄权了,一个是充任典农校尉,一个是虚授镇南将军,皆是有名无实的官。
三人虽然都是千石的官员,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重用。
现在就相当于大魏白养着你们三个,不要出去给我捣乱就行。
曹叡的眼光掠过他们三个,最后还是回到了队伍最前方的曹真身上。
“大司马以为当如何?”曹叡松了一口气,问道。
朝中这么多人,唯有曹真是真心实意为他好,可以为他付出一切。
其他人尽管忠于他,可内心深处还是以家族利益为主。
见皇帝开了口,朝堂内终于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曹真那宽厚的身影。
曹真深深的吸了一口,从坐榻下缓缓的站了起来,说道:“陛下,当令大军继续撤退!”
他这病说起来也不痛不痒的,能吃能睡。
就是浑身的力气,好像都被抽走了,没有了往日那精力充沛的感觉。
“陛下,不可!”
曹真这话一开口,惊的其他人连忙喊道。
不是他们不懂尊卑,也不是他们故意打断曹真和皇帝的说话。
实在是现在安定郡、新平郡、郿县、蓝田等地,至少有五六个郡的地盘,都还在大魏的手中。
大军一退,这些地方全部都要丢失了。
不过他们的开口,一点都没有引起曹叡的注意,其还是一脸期盼的看着曹真。
“陛下!今西蜀僭号,北胡窥边,若固守城郭以待贼至,犹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长安虽陷,实天赐良机。……”
曹真的意思很简单,从去年起,大魏打了好几场败战,损兵折将,粮草物资更是损失无数。
若继续战斗下去,大魏除了疲于应对,还是疲于应对。
还不如主动放弃这些地方,集中兵马防守河东,潼关、武关一线,化被动为主动。
“孙权豺狼之性,昔联刘抗曹,为荆州而背刺关羽。
今可蜀中势大,诱其攻占蜀地。若吴人出夷陵,则诸葛亮腹背受敌,此驱虎吞狼之策也。”
他也给出几条比较成熟的建议,比如革新军制,联合东吴。
革新军制这一块,主要是打造马上三宝,募集幽燕的胡人编练突骑营,对抗赵统的凉州铁骑。
遣使送还以前俘虏的东吴降将以及士兵,痛陈利害,共同对抗蜀军。
这些都是他在养病的日子里,诵读史记,结合这些年来的见识,总结出来的。
天下的事,莫不过利益分配,他相信,孙权也不想看到蜀汉做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魏和东吴都是叛徒,更何况孙权和其还有大仇。
“好,大司马真乃是大魏股肱之臣!”曹叡大声说道。
他之前虽然也朦朦胧胧,感觉继续拉扯作战下去不对。
可是没有曹真说的这么透彻,这么有魄力,让他一下子就看清楚了当前形势。
自从登基以来,从孙权进攻江夏开始,一直都是被动应对。
今天被东吴弄一下,明天被蜀汉打一下,不时的还有叛乱和胡人南下,想要安静的发展一段时间都不行。
朝中各大臣,也是被曹真的一番言论,给说的哑口无言。
就连太史中丞徐福,太史大夫刘晔等人,也是有些意外的看着曹真,脸上难掩惊讶之色。
往日只知道他在沙场争锋有所长,没有想到现在看问题这么全面。
“陛下,臣闻陛下作赋《哀己》,其辞悲怆。然武帝临终,遗令薄葬、去珠襦,非好俭也,欲示子孙创业之艰耳。
今洛阳大兴之宫殿,可熔炼刀枪箭镞百万,掖庭秀女三千,能织战旗如云。此诚存亡之秋,愿陛下暂收风月,重执干戈!”
曹真说完,猛的跪到地上磕头起来。
曹叡别看他平时忙碌国事,那在享乐上面比曹丕还会玩。
最近更是嫌弃洛阳宫陈旧,大兴土木的准备修建新的宫殿,一堆人劝了都没有用。
伴君如伴虎,他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劝说。
“大司马请起,朕知道错了,一切皆从爱卿!
传令,命关中人马退守河东,潼关,武关一线。遣使前往东吴,就说朕愿助孙权登基称帝,两国结为盟好。”
曹叡亲自上前扶起曹真,脸上带着愧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