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228年)五月十八日
在张望,董然等人的配合下,赵统统帅步骑各一万人,兵不血刃拿下武威姑臧城。
武威曾经是匈奴休屠王的领地,匈奴人在姑臧石羊河(汉称谷水)西岸上,筑了一座休屠城作为王宫,城址南北400米、东西200米,地处河西走廊平原,北出蒙古高原的南北交通要道,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
大汉冠军侯霍去病率领铁骑,奔袭万里,大破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这里方为大汉所有。
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加上大汉多年的经营,姑臧城也经过了不断的扩建。
紧靠着谷水河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建,形成了东西长三里,南北长七里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城池。
姑臧处于凉州中部,西靠祁连山,北依沙角山(腾格里大沙漠),气候凉爽,降水丰富,非常适合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城池之一,它也是以后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李轨大凉、五代时期吐蕃的首都,堪称六朝国都。
武帝年间,姑臧城有户,人口约人。不过随着汉末军阀割据混战,如今整个武威郡也不过只有二三万多人(在户册),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姑臧城。
在姑臧城的大门口,姑臧城内的各部属吏,各豪门族长纷纷出来迎接赵统的到来。
“姑臧城内除了各部属吏,最重要的就是城内的各大豪族,以石氏,粟氏,安氏,段氏四家为首!”
张望陪着赵统一起进城,同时给他介绍着各人和其背后的势力。
比如石氏是本土羌胡,已经差不多汉化了,不过其背后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觑。
粟氏,乃是匈奴人的后裔,这凉州的大大小小匈奴人,听说都和其关系非常的好。
安氏,乃是从西域进入凉州的,听说是大月氏后裔,专门走西域商路的,家里富可敌国。
段氏,乃是鲜卑人后裔,其几十年前突然来的姑臧城,依靠在草原上鲜卑人的关系,迅速的站稳了脚跟。
之所以能在众多豪族中站稳脚跟,皆是这四大豪门都能在短时间内聚齐数千人马,堪称是小诸侯般的存在。
“外面的小城是怎么回事?”赵统好奇的问道。
原来姑臧城也是建立在山谷之中的,但是和金城不同的是,在姑臧城东门外,居然还有一座数百步方圆的小城。
城非常的小不说,墙高不过两米,城门上还有一个小凉亭,可能是想效仿城门楼,又没实力建设。
“将军,东城乃是本地羌胡所筑,徐刺史对城内管理较为严格,但是念小部落生存不易,所以默许他们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张望看着小城,眼里有着欲言又止。
“和城内的四大豪族有关系?徐刺史每个月收多少钱?”赵统笑道。
这不就是典型的以夷制夷么,胡人的破事太多,不太好管理,直接丢给他们自己内讧去了。
“咳,咳,城内主要由石氏,粟氏主持,安氏,段氏等豪族也有参与。徐刺史仁慈,石氏,粟氏每月百贯钱,其他家每月上交二十贯钱!”
张望脸色一红,作为凉州别驾,这些事正是他负责的,不想一下子被赵统给猜到了。
赵统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这个时候普通人每天的收入在5到10个铜板左右,一个月也就赚150到300个铜板,一个月二十贯不少了。
虽然这四大家族可能会日进斗金,不过这个钱也不是好赚的,那就是让那些被剥削的胡人仇恨。
作为凉州刺史,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一碗水端平,而且胡人和汉人天生对立,与其自己将所有钱赚了,造成地方动乱。
不如自己当裁判,这样既能一边赚钱,还能维护地方稳定,谁闹事就打谁。
进城以后,赵统更是大开眼界。
姑臧作为凉州的州治,经过曹魏十来年的发展,已经略有一些繁华的景象。
城内人口众多,除了汉人百姓外,还有许多的胡人。
他们要么是远道而来的客商,要么是附近的胡人部落,拿着自己族内的生产的牛羊,来换取粮食,盐铁茶叶等日常必需品。
赵统忽然感觉,这凉州来钱的方式,好像不是那么难呀。
这别的不说,自己要自己从蜀中的锦署弄来东西,那卖多少钱,还不都是自己说了算。
对了,东吴现在好像还在大面积种植水稻,不知道填田养桑有没有搞头,利用经济战搞垮东吴。
就算不能得逞,也必然会让孙权和东吴世家离心离德,自己果然是当谋士的坯子。
作为一个后世人,肯定不能这样就算了。
自己要组建商队,甚至组建商会,彻底的控制丝绸之路,掌握定价权和垄断资源。
还有这姑臧城也要好好的管理一下,卫生条件实在是有些差强人意。
牛羊到处可见,甚至有些在大街上方便,搞的跟南次亚大陆一样了,徐邈是怎么管的。
这让国外的人看到,岂不是看不起我们天朝上国,必须要改变。
还有这些商家,必须登记造册,严防外族细作,还要按时纳税,毕竟自己还有几万人要养。
来的时候,看城外还有不少荒地,必须要全利用起来。
可以去抓一些胡人佃客回来帮忙开垦,粮食安全是凉州当前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赵统一路胡思乱想的,终于来到徐邈的刺史府,车修已经提前接收了这里,并且将里面的人都换成了自己人。
“拜见冠军大将军!”车修等人大吼道。
一个杂号三品将军,被他吼的好像一品大将军一样。
其他人也是下意识的一起跟着大吼起来,这代表着凉州新的主人到来了,未来凉州姓赵的说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