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畔的千亩官田上,铁锹翻动泥土的声音此起彼伏。徐光启亲自带着格物院农科的学生,指导流民平整土地,桑树苗整齐地堆放在田埂边,空气中满是新土的湿润气息。然而,几个本地士绅却带着家丁挡在田边,为首的沈姓地主叉着腰,高声嚷嚷:“这田是咱们沈家代管的皇庄,凭什么说收就收?徐大人要是强来,咱们就去京城告御状!”?
徐光启上前一步,手中展开朝廷文书:“此田属官田范畴,朝廷收回用于新政,合乎律法。凡失地农户,可优先入职桑蚕场,每日工钱五十文,管三餐;青苗损失按市价赔偿,分毫不差。”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的佃户们便骚动起来 —— 五十文工钱远超往日给地主做工的收入,不少人悄悄退到了徐光启身后。?
沈姓地主见状,脸色涨成猪肝色,却仍嘴硬:“谁知道你这桑蚕场能办多久?到时候我们没了田,又没了活计,喝西北风去?”?
“朝廷新政,绝非一时兴起。” 徐光启语气坚定,身后的锦衣卫上前一步,手按刀柄,“若阁下再阻挠,便是违抗圣旨,后果自负!” 沈姓地主被锦衣卫的气势震慑,悻悻地带着家丁退走,一场风波暂时平息,但徐光启知道,这只是开始。?
桑蚕场的建设日夜不停,蚕房、仓库、灌溉沟渠逐步成型。徐光启住在工地的临时帐篷里,每天亲自检查桑苗栽种情况,指导工匠搭建养蚕用的竹匾。宋应星兴奋地跑来汇报:“老师,已有三百多户农户报名入职,连周边县的流民都闻讯赶来,人手足够了!再过一个月,第一批桑苗就能扎根,明年春蚕就能孵化!”?
徐光启点点头,心中却始终紧绷 —— 沈季礼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果不其然,三日后的深夜,一阵浓烟从蚕房方向升起。“着火了!” 值守的锦衣卫大喊,众人提着水桶冲向火场。火焰借着夜风蔓延,几间刚建好的蚕房被烧得焦黑,准备好的蚕种和工具也毁了大半。?
“肯定是沈家人干的!” 宋应星气得眼睛发红,“咱们得去抓人!”?
徐光启看着废墟,冷静地摇头:“没有证据,抓了也没用。传我命令,加强夜间巡逻,分三班轮岗,每组都配锦衣卫和护场壮丁;另外,让骆大人留在苏州的人手暗中调查,重点盯紧沈季礼的亲信,务必找到纵火证据。” 他蹲下身,捡起一块烧焦的木片,眼中闪过冷光 —— 这场暗战,他必须赢。?
与此同时,苏州城内的沈府,沈季礼正对着心腹发脾气:“一群废物!烧几间蚕房都能被发现,还没拿到蚕种!现在徐光启加强了防备,接下来怎么搞?”?
心腹低声道:“范永斗那边传来消息,说可以从海上运一批劣质生丝过来,低价卖给咱们,咱们再高价抛售,扰乱徐光启的生丝供应;另外,他们还能帮忙‘制造’点意外,比如让桑蚕场的水源出点问题……”?
沈季礼眼中一亮:“好!立刻联系范永斗,让他们尽快把生丝运过来!一定要让徐光启的桑蚕场办不下去!”?
山西太原府的官驿内,骆养性正对着一堆账目皱眉。根据密信线索,他查封了范永斗关联的几家钱庄,账目中的异常让他心惊 —— 每月都有大额银钱从山西汇往江南、辽东,更诡异的是,有一部分银子流向了登莱沿海的商号。?
“登莱?” 骆养性不解,“晋商向来做陆路贸易,怎么会往海边汇钱?” 他叫来锦衣卫校尉:“查!登莱那几家商号的底细,老板是谁,做什么生意,尤其是和哪些船只往来!”?
校尉刚领命离去,一份加密密报送到骆养性手中 —— 是郑森传来的消息:潜伏在范府的花匠 “意外” 落井身亡,死前送出最后两个字:“海船”。?
“海船?” 骆养性猛地站起,将登莱的银钱流向与 “海船” 联系起来,后背瞬间冒出冷汗。他快步走到舆图前,手指从山西划到登莱:“难道范永斗在搞海上走私?用陆路的银子,在海上做交易,再把货物卖到江南、辽东,甚至…… 卖给北虏和倭人?”?
他立刻提审此前抓捕的晋商旁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辅以刑讯,终于有一人松口:“范老爷…… 确实有海上生意,用晋商的茶叶、丝绸换倭人的银子和北虏的皮毛,登莱是中转站,船…… 船挂的是商船旗号,实际是武装货船……”?
骆养性心中巨震 —— 晋商不仅资敌、扰乱江南,还构建了庞大的海上走私网络,这简直是在帝国的心脏和海疆同时插刀!?
定海行宫的御书房内,陈默看着徐光启关于蚕房失火的奏报,以及骆养性关于晋商海上走私的密信,手指在案上重重敲击。他原以为晋商只是陆地上的蛀虫,没想到他们竟将触角伸到了海上,与江南士绅、北虏、甚至萨摩藩、荷兰人形成了隐秘的利益链。?
“传俞咨皋、郑芝龙即刻觐见!” 陈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
片刻后,两人赶到。陈默将密信扔在案上:“俞咨皋,你率‘定国号’及东洋舰队主力,以巡防为名北上登莱海域,仔细搜查所有往来船只,尤其是挂着商船旗号、却有武装的货船,一旦发现与晋商有关联,立刻扣押,严查货物去向!”?
“臣遵旨!” 俞咨皋躬身领命。?
陈默转向郑芝龙,语气郑重:“你熟悉海上贸易门道,动用你所有的旧部和关系网,查清楚范永斗的海上船队 —— 船型、航线、停靠港口、结交的势力,尤其是与倭人、荷兰人的往来。这是你戴罪立功的机会,若能查清,此前的猜忌,一笔勾销!”?
郑芝龙心中一振,立刻跪倒:“臣定不辱使命!三日之内,必给陛下答复!”?
两人离去后,陈默站在舆图前,目光扫过江南、山西、登莱,以及遥远的东海。陆地的网已在收紧,海上的网也即将撒下,这场从陆地到海洋的全面清剿,不仅要清除蛀虫,更要彻底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为大明的远洋战略铺平道路。?
徐光启能否找到蚕房纵火的证据,揪出沈季礼的黑手?骆养性在山西能否进一步掌握晋商走私的铁证?俞咨皋和郑芝龙的海上行动,会否遭遇范永斗船队的抵抗?晋商的海上网络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勾结势力?一场横跨陆海的决战,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