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督察司衙署内,灯火彻夜未明。
方岳独坐于值房之中,面前摊开着来自浙江的最新一批案卷副本,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潘汝璋等人的供词、罪证以及最终的判决。那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如今大多已化作刑场上的亡魂。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昨日处决人犯时,南京城上空弥漫的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他拿起一份文书,上面是太子殿下亲笔朱批的“斩立决”三个字,笔力千钧,透纸背而出,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方岳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曾是杭州府一名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的底层官吏,亲眼见过潘汝璋之流如何欺上瞒下、盘剥百姓,也亲身感受过那种无力与愤懑。正是因为这份对吏治腐败的切肤之痛,以及胸中未曾磨灭的报国志气,他才在太子殿下革新吏治的号召下,毅然投身于这新政督察司。
他以为,自己追寻的是荡清污浊、重现朗朗乾坤的正义。可当这“正义”以如此酷烈、如此血腥的方式降临,带着诛连九族的恐怖惩戒时,他年轻的、尚未完全被官场磨砺坚硬的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一丝迷茫。
杀人,抄家,流放……太子殿下手段之狠辣,远超他的想象。这真的是他理想中那个能够带来清明的“新政”吗?用如此多的鲜血浇灌出来的“清廉”,是否从一开始就沾染了过于浓重的残酷?
“咚咚咚。”轻轻的叩门声打断了方岳的思绪。
他抬头,刚想询问是谁,房门已被推开。一道熟悉的身影立在门口,身着常服,未带任何随从,正是太子朱标。
方岳大惊失色,慌忙起身就要大礼参拜:“臣不知殿下驾临,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朱标摆了摆手,语气平和:“不必多礼。孤看你值房灯还亮着,便过来看看。”他缓步走进来,目光扫过方岳桌上那些摊开的案卷,以及他脸上尚未完全收敛的复杂神情。
“怎么,睡不着?”朱标在方岳对面随意坐下,仿佛只是来闲话家常。
方岳不敢隐瞒,垂首道:“回殿下,臣……心中确有些困惑,难以安寝。”
“是因为潘汝璋等人的案子?还是因为孤颁布的‘贪则诛族’之令?”朱标直接点破,声音依旧平静,却让方岳心头一跳。
方岳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殿下明鉴。臣深知潘汝璋等人罪有应得,死不足惜。只是……如此大规模处决,牵连甚广,更有诛族酷刑……臣,臣只是担心,是否……是否过于严苛,恐伤及……仁德之名?”他斟酌着用词,不敢说得太过。
朱标静静地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值房内只剩下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良久,朱标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方岳,你可知,孤为何要设立新政督察司,为何要让你这样的年轻官员担此重任?”
“为…为整饬吏治,革除积弊。”方岳答道。
“不错。但更深一层,是要打破旧有的、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重塑官场的规则。”朱标的目光锐利起来,“你曾在地方为官,当知某些陋习已深入骨髓,非猛药不能去疴!潘汝璋之辈,他们贪墨的不仅仅是钱粮,更是朝廷的威信,是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是无数边关将士用性命换来的军心!对此等蠹虫,若存丝毫仁恕,便是对忠臣良民、对大明江山最大的不仁!”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你说严苛?没错,孤就是要用这严苛,告诉天下所有官员,从今往后,贪墨之路,是死路,是绝路!再无任何侥幸可言!高俸禄,是朝廷给的生路;严刑法,是朝廷划的红线。生路已给,若再越线,便是自取灭亡!”
朱标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方岳:“你以为孤愿意看到这血流成河?非也。孤亦希望天下官员皆能自律,政通人和。但现实是,人性之恶,往往需要最严厉的规则来约束。今日之杀戮,是为了明日更少的人走上这条不归路,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安居乐业,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此乃小仁与大仁之辨!”
“小仁与大仁……”方岳喃喃道,感觉内心某处被触动。
“没错。”朱标语气放缓,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为政者,不可有妇人之仁。你的困惑,源于你心中的善念,这很好。但你要记住,你的善念,应当放在如何更好地推行新政,如何甄别真正的冤屈,如何确保执法公允之上,而不是用在同情这些证据确凿、祸国殃民的罪徒身上!”
他走到方岳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量沉甸甸的:“方岳,你是孤选中的人,是新政的利刃。利刃,需刚硬,需锋利,但也需握在正确的人手中,指向正确的方向。你的心可以软,但你的手,不能抖!明白吗?”
这一拍,仿佛将一股坚定的力量注入了方岳的体内。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的迷茫渐渐被清明和决心所取代。太子殿下并非嗜杀,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更深远的布局和更宏大的目标。自己之前的困惑,确实是局限于“小仁”,未能理解殿下的“大仁”和不得已的霸术。
“臣……明白了!”方岳挺直脊梁,声音恢复了坚定,“殿下是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臣定当谨记殿下教诲,磨砺心志,使手中之刃,只为斩奸除恶,护我大明清明!”
朱标看着他重新燃起斗志的眼神,微微颔首,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很好。记住今日之言。前方的路还很长,遇到的阻力只会更大。望你能淬火成钢,不负孤望。”
说完,朱标不再多言,转身离去,身影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
方岳独自留在值房内,看着桌上那朱红的批文,心境已截然不同。那血色不再仅仅是恐怖,更是一种警示,一种决心,一种为了更高目标而必须承受的重量。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案前,拿起笔,开始更加专注地批阅起下一份文书。
他知道,自己手中的笔,从此也染上了一分沉甸甸的千钧之力。这新政之路,注定将由信念与铁血共同铸就。而他,方岳,愿做这路上最坚定的一颗铺路石,哪怕被磨砺得棱角尽失,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