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过二十一岁,之前从未接触过家族事务。
第一次掌权,就跟苏子闻谈判,难免经验不足、把握不好分寸。
如果让倪永孝再多历练几年,或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正因为如此,倪坤才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如果上一次是他亲自带着倪永孝去和苏子闻谈,结果或许会完全不同。
倪永孝固然聪明,也有手段,但他还年轻,容易冲动,处事不够老练——这些都是他此刻的短板。
“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倪坤摆了摆手,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其实换个角度想,如果倪坤处在倪永孝的位置,说不定也会接受苏子闻的条件。
在倪永孝看来,地价逐年走低,已经亏了十几亿港币,尽快脱手才是明智之举。
而且苏子闻愿意以高于市场价的金额收购那三块地,只是付款方式不同:
不是一次性付清一百二十亿,而是分六期,每期二十亿港币。
苏子闻这边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半年的利息就要两个亿,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笔巨款。
就算把一百二十亿存进银行,半年也挣不到两个亿的利息。
这样做既能赚钱,又能卖给苏子闻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所以站在倪永孝的角度,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甚至倪坤之前再怎么笃定地价将来会上涨,也不敢打包票一定会涨——否则他也不会想拉苏子闻进场,自己开发岂不更好?
“这次阿仁的表现怎么样?”
倪坤转而向倪永孝问起另一个儿子。
其实严格来说,倪坤不只有倪永孝和陈永仁两个儿子。
倪家大儿子叫倪永忠,是名医生,已被倪坤送到国外。
二儿子是倪永孝。
陈永仁虽是私生子,但按排行算是三儿子。
最小的儿子叫倪永义。
他们四兄弟的名字,合起来正是“忠孝仁义”。
小儿子年纪尚轻,仅有十六岁,倪坤打算过几年再安排他出国。
香江这边,只留阿孝与阿仁两人主持倪家事务便已足够,其余两人难以支撑倪家大局。
倪坤还有一个女儿,不过早已出嫁。
在他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也就不再重要了。
如今倪家将交由倪永孝与阿仁接手,他自然要多过问阿仁的情况。
“阿仁这次表现挺好。”
倪永孝听罢,缓缓答道。
至于阿仁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倪永孝并未提及。
无论如何,即便阿仁尚未改姓,在倪永孝心中,他始终是自己的亲弟弟。
身为兄长,他理应包容弟弟。
“那就好。”
听倪永孝这么说,倪坤点头,松了口气。
他说道:“今后倪家就交给你们兄弟了,切记不可兄弟相争。”
这是倪坤最为忧心之事。
再大的家业,若兄弟不能同心,终将落得祖业败尽的下场。
“放心,父亲,我明白。”
倪永孝郑重地点头回应。
倪坤闻言,点了点头。
“对了,那个罗继,你打算何时处置?”
倪坤忽然想起,向倪永孝问道。
“罗继……”
倪永孝闭目沉思片刻,睁眼道:“父亲,我打算先留着他。”
“哦?”
倪坤听了,疑惑地看向倪永孝。
罗继在倪家也算是个重要人物,地位与三叔不相上下。
三叔可说是倪家的管家,负责统领倪家的打手。
然而前些时候,他们发现罗继竟是警方派来的卧底。
当初罗继能进倪家,是因他曾救过三叔,由三叔引荐。
查出罗继是卧底后,他们也调查了三叔,幸而三叔身份并无问题。
倪坤与倪永孝原本计划除掉罗继这个警方卧底。
但经此一事,倪永孝改变了主意。
在游轮上时,倪永孝曾请教苏子闻,得到的答案是:
“只要能为己所用,管他是谁的人?就算是警方卧底,又如何?”
正是苏子闻这番话,让倪永孝转变了想法。
没错,罗继确实是警方卧底。
但完全可以令这个卧底为自己所用。
罗继根本无需收买,只要将假情报通过他传递给警方就行了。
倪永孝说完,倪坤深表赞同地点头。
暴力只能暂时压制冲突,警方迟早会再派卧底潜入。
既然如此,何不反过来利用对方?
“父亲。”
倪永孝忽然神色一凝,郑重地对倪坤说道:“我打算对国华、黑佬和文拯三人动手。”
这三人势力日益壮大,越来越不听指挥。
长此以往,他们迟早要另立门户。
这是倪永孝绝不容许的。
倪永孝的抱负,远不止于此。
年少时他曾看过一部电影《教父》。
那时他便立志,要成为那样的人物。
如今随着他逐步涉足江湖事务,处理家族事宜,这个愿望愈发强烈。
昔日倪家座下有四大头目:甘地、国华、文拯与黑佬。
那时的韩琛不过是个小角色。
虽有名号,但远不能与四大头目相提并论。
后来甘地遇害,四大头目只剩其三。
当时倪家仍由倪坤掌控。
甘地死后,其地盘倪坤不愿被其余三人吞并。
于是倪坤扶持韩琛上位。
在倪坤看来,与其他几人相比,韩琛才是最忠心耿耿的一个。
韩琛上位后,四大头目之数得以恢复。
但这并非关键。
关键在于,除韩琛外,国华、黑佬和文拯三人竟都萌生自立门户的念头。
韩琛甚至曾汇报:
国华、黑佬和文拯三人曾邀他一起吃火锅,席间国华直言不想再向倪家缴纳份子钱。
按惯例,倪家所有地盘由几位头目打理,所得利润他们留三成,七成上缴倪家。
起初他们自然没有异议。
即便只拿三成,一年也有上百万甚至数百万进账。
但时日一久。
随着他们在各自地盘逐渐扎根,愈发觉得这钱交得憋屈。
凭什么倪家不出一兵一卒,却要拿走他们的大头?
一年辛苦赚取数百万,自己只能留下一二百万,其余尽数上交倪家。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尽管心中不满,他们也只能照例纳贡。
否则,任何一个人单独站出来,都会被倪家收拾得服服帖帖。
“他们几个的位置,确实该动一动了。”
倪坤语气平静地说道。
说起来,除了韩琛之外,国华、文拯和黑佬都是倪坤在位时期的老部下。
其中时间最短的,也做了十五六年大哥了。
现在时间久了,翅膀硬了,都想自己飞。
之前国华他们三人找韩琛吃火锅说不想再交钱,其实是想试探倪家的态度,并非真的想拉拢韩琛。
当然,韩琛如果同意,那再好不过。
他们就是想放出风声,看看倪家会怎么应对。
要是倪家接受,接下来他们就会断供,进而分裂倪家的势力。
但如果倪坤或倪永孝反应激烈,他们就暂时缩回去。
说白了,这就是在试探。
“有父亲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倪永孝闻言,露出轻松的笑容。
他之前担心父亲倪坤会念旧情,不让动国华这几个人。
毕竟他们跟随倪坤多年,现在也没公开反叛。
如果父亲不同意,他就只能推迟行动。
但有了倪坤这句话,倪永孝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
“自己有地皮?”
蒋芸芸惊讶地看着苏子闻,“阿文,地皮是哪里来的?”
“倪家提供的。”
苏子闻没有隐瞒,直接告诉了她。
蒋芸芸出身江湖,曾是台南帮的并蒂双珠之一,对倪家并无偏见。
听说是和倪家交易,她也坦然接受。
“不过,阿文,”
蒋芸芸想了想,说道,“现在香江楼市不景气,我们这时候进场,能行吗?”
倪家这么痛快就把地皮卖给他们,显然也不看好未来的楼市。
“放心,”
苏子闻自信地笑道,“没人比我更懂香江楼市将来会怎样。”
他这句话并非夸大。
就算是李超人,也不如苏子闻清楚未来房地产的走势。
也许细节记不清,但大势他心中有数。
“那好吧。”
蒋芸芸感受到苏子闻那份笃定,心里也跟着踏实起来。
“资金方面怎么安排?”
她抬头看向苏子闻,轻声问道。
苏子闻此前已经向她透露过构思:他计划在铜锣湾建一栋与众不同的写字楼,目标是成为香江的新地标;而在筲箕湾附近,则打算打造一座规模宏大、功能复合的商场,集高端品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这种商业模式在当时的香江,甚至全世界都尚未出现。
此外,位于九龙半岛、靠近维多利亚港的那块地,他计划建成全香江乃至全球顶尖的豪华公寓,只租不售。
这三个项目若能顺利落成,苏子闻的地产公司在香江将稳占一席之地。
未来随着经济复苏,更可放眼全球市场。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芸芸,我明白你的顾虑,”
苏子闻认真回应,“地产这一行水很深,资金一旦不够,确实可能满盘皆输。”
地产行业绝非等闲之辈可以轻易涉足,更不是说身为社团大佬就有资格参与其中。
这其中水深难测。
若是依照苏子闻的计划同时推进三个项目,一旦中途资金链断裂,便只能寻求融资。
可一旦融资,很可能就会陷入困境,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因此,他对蒋芸芸的担忧表示理解。
“放心。”
苏子闻安抚蒋芸芸道,“这件事我早就考虑过了。”
“奥门那边有新天地,每年利润不说多,上百亿是没问题的。”
苏子闻目前缺的是启动资金,而不是后续投入。
关于启动资金,他也已计划好——向汇丰银行申请贷款。
倪家那边,他已和倪永孝谈妥,前期只需二十二亿港币。
下一次资金到位,要等到半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