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风贸易”的账目,如同盛夏的雨水,充沛得令人欣喜。财务人员将最新的报表送到“关山雅筑”时,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上面的数字,是许多国营厂一年都难以企及的利润。
韩风仔细翻阅着报表,面色平静。苏雅娴坐在他对面,优雅地品着茶,但眼神中也流露出一丝轻松。贸易公司的顺利运转,证明了她手中资源的价值,也为她带来了可观的分红,缓解了苏家的经济压力。
“照这个趋势下去,到年底,我们的资金池会非常可观。”苏雅娴放下茶杯,开口道,“韩风,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是继续扩大贸易规模,增加货品种类,覆盖更多北方城市?还是……考虑其他的投资方向?”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谨慎的试探。她看到了贸易的巨大利润,倾向于稳扎稳打,先将这头“现金奶牛”养得再肥壮一些。
韩风合上报表,目光投向窗外,那里似乎能看到他脑海中正在构想的“凤凰厂”和“霓裳厂”的雏形。
“雅娴姐,”他转过身,语气沉稳而坚定,“贸易的利润,我打算大部分投入到新的项目中。”
苏雅娴微微蹙眉:“是自行车和高端服装厂?”
“是的。”韩风点头,“‘凤凰机电厂’和‘霓裳服饰厂’。”
书房里安静了一瞬。苏雅娴沉吟道:“韩风,我理解你做实业的想法。但是,制造业投入巨大,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工……都是持续性的支出。回报周期长,风险也远比贸易要大。我们现在贸易做得顺风顺水,何不借此机会积累更多资本,等根基更稳时再考虑实业?”
她的担忧合情合理。在这个遍地是机会,也遍地是陷阱的年代,快进快出的贸易无疑是积累原始资本最快、风险相对可控的方式。
韩风摇了摇头,眼神没有丝毫动摇。
“雅娴姐,你说得对,贸易来钱快。但正因为来钱快,也容易让人迷失,忽视了更根本的东西。钱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能够持续创造价值、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根基。”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旁,手指拂过那些经济和管理类书籍的书脊。
“贸易,受政策、渠道、信息差的影响太大,今天我们能做,明天可能就有无数人涌进来,利润会迅速被摊薄。而且,它不产生真正的价值,只是价值的搬运工。”
“但实业不同。”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造出一辆更好的自行车,就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出行更便捷、更体面;我们做出更有设计感的服装,就能提升人们的审美和自信。我们创造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技术进步。这才是扎扎实实的根基,是能够抵御风浪的磐石。”
他看向苏雅娴,目光真诚:“我知道这条路更难,更慢。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做贸易,那我们就永远只是一个‘倒爷’,哪怕做得再大。我希望我们创立的,是能够留下名字,能够真正影响和改变一些东西的企业。”
苏雅娴沉默了。她看着韩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远见。他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利润,更看到了十年、二十年后的格局。他的话语,带着一种理想的色彩,却又建立在冷静的现实分析之上。
她想起了苏家曾经的辉煌,又何尝不是建立在实业的基础之上?只是后来……她心中轻叹。
“我明白了。”苏雅娴最终缓缓点头,虽然仍保留一丝对风险的担忧,但她选择相信韩风的判断和魄力,“既然你决心已定,我会支持你。贸易公司这边,我会尽力维持其高效运转,为你的实业计划,提供尽可能充足的丹药。”
“谢谢雅娴姐!”韩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个抉择意味着接下来要过一段紧日子,要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未知的制造业领域,但他坚信,这是正确的方向。
资金的洪流,即将涌向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