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稳固,工程进度一日千里。城东项目,成了整个海州市,最耀眼的明星工程。市委书记魏和,亲自来现场视察了两次,每次,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时间,我成了海州政坛,风头最劲的年轻干部。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就在项目即将从拆迁清场,转入大规模建设的关键节点。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无声息地,扼住了我们的咽喉。
资金。
那天下午,指挥部的财务总监,一个叫老李的资深会计,拿着一份文件,脸色惨白地冲进了我的办公室。
“江……江主任,出……出事了!”他把文件拍在我的桌上,手都在抖,“市财政局,把我们这个季度的工程款,给……给卡住了!”
我拿起文件,迅速扫了一眼。
是一份市财政局的正式回函。上面的措辞,滴水不漏,充满了官僚式的傲慢。大意是,由于全市财政支出压力巨大,需要“统筹安排,优化结构”,因此,原定拨付给我们指挥部的八个亿工程款,需要“暂缓拨付”。
暂缓拨付。
这四个字,就像一把冰冷的尖刀,瞬间刺进了我们项目的心脏。
整个城东项目,是一个巨大的资金密集型工程。几百家施工单位,数万名工人,每天的人吃马嚼,设备租赁,材料采购,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我们全靠财政拨款,滚动推进。一旦资金链断裂,哪怕只有一个星期,整个项目,就会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瞬间脱轨,车毁人亡!
“理由呢?”我强压住内心的怒火,冷冷地问道。
“没……没给具体理由。”老李擦着汗说道,“我打电话去问了,对方就一直打官腔,说是什么‘综合考量’、‘全局安排’。我托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是……是分管财政的刘副市长,亲自下的指示。”
刘副市长。
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我明白了。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行政流程延误。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绞杀。
自从上次市委常委会上,我的方案被魏书记力挺通过之后,刘副市长一系,就彻底沉寂了下去。我原以为,他们已经接受了现实。
没想到,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在我最志得意满,也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从背后,给我最致命的一击!
釜底抽薪。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
他们很清楚,项目出了问题,第一个被问责的,就是我这个总指挥。只要项目停摆,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向魏书记发难,将我,连同我所代表的这条改革路线,一起,彻底埋葬。
一时间,整个指挥部,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完了,完了,这下彻底完了!”
“我就知道,刘市长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们的。”
“八个亿啊!我们去哪儿弄这么多钱?这不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吗?”
恐慌的情绪,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
就连一向沉稳的王一鸣主任,都急得,在办公室里,团团乱转。
“江远,要不……我们去找魏书记?”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焦虑,“只有他,才能压得住刘市长。”
我摇了摇头。
“不行。”我断然拒绝。
去找魏书记,固然能解决眼前的危机。但那样一来,就等于,将两位市委核心领导的矛盾,彻底公开化。这在官场上,是大忌。
而且,这也正中了刘副市长的下怀。他巴不得我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跑去向“家长”哭诉。那样,只会显得我,无能,软弱。一个只会依赖领导支持,而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干部,是走不远的。
魏书记,可以帮我一次,但不可能,帮我一辈子。
这一次,我必须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王主任,您先别急。”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帮我把项目所有的工程合同,和财务报表,都拿过来。另外,把曹国华、李豹,还有海州商会里,跟我们项目有合作的几位企业家,都请过来。就说,我请他们,喝茶。”
王一鸣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去执行了。
整个下午,我把自己锁在会议室里。面前,堆满了小山一样的文件和数据。
我在疯狂地计算,推演。
我在寻找,一个能够四两拨千斤的,破局点。
传统的融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时间太长,流程太慢,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内求生!
傍晚,曹国华、李豹等十几位海州本土最顶尖的企业家,陆续来到了指挥部。
他们大多是项目的承建商或者供应商,项目的停摆,与他们,休戚相关。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江主任,我们都听说了。资金的事……”曹国华一进门,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请他们,坐了下来。
“各位老总,今天请大家来,不是来诉苦的。”我环视众人,语气平静,却充满了力量,“我是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干一件,比我们现在这个项目,更刺激,也更赚钱的大事。”
我的开场白,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江主任,都火烧眉毛了,您……您还有心思开玩笑?”一个做钢材生意的老板,苦着脸说道。
“我没开玩笑。”我走到巨大的规划图前,拿起一支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各位,你们觉得,我们这个项目,最值钱的是什么?”我问道。
“是政策?”
“是地段?”
他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
我摇了摇头。
“都不是。”我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这个项目,最值钱的,是‘未来’!是海州未来二十年,最大的,经济增长预期!”
“而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财政的资金,暂时,遇到了一点困难。”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危机。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个,让各位,能够从单纯的工程承包商,摇身一变,成为这个伟大项目‘主人’的机遇!”
我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巨浪。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江主任,您……您把话说明白点!”曹国华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的意思,很简单。”我转过身,面对着他们,掷地有声地说道,“既然财政的钱,来不了。那我们就,自己造钱!”
“我准备,向市委,提交一份全新的方案——”
“引入社会资本,对城东项目,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成立一个全新的,‘海州城东发展项目有限公司’。由我们指挥部,代表政府,以土地和政策入股,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面向社会资本,公开进行,股权招标!”
“也就是说,在座的各位,将有机会,成为这个千亿级项目的,股东!”
“你们,不再是为我们打工的。你们,是为自己,打工!”
“项目的利润,我们按照股份,共同分享!未来的土地增值,商业开发,所有的红利,在座的各位,人人有份!”
“刘副市长,想用资金,来卡死我们。那我们就,跳出他设定的战场!我们,自己,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资金池!”
“他不是不给我们钱吗?好!那我们,就自己当‘银行’!”
我的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惊,慢慢变成了狂热!
他们都是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精”,瞬间就明白了,我这个方案背后,隐藏着多么巨大的,商业价值!
成为政府主导的千亿级项目的原始股东!
这是多少企业家,梦寐以求,却又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江主任!”曹国华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我……我曹国华,第一个响应!我愿意,拿出我全部身家,入股!”
“还有我!我李豹,虽然钱不多,但也愿意,倾尽所有!”李豹也拍着胸脯,吼道。
“算我一个!”
“我也入股!”
整个会议室,彻底沸腾了!
看着群情激昂的众人,我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丝底气。
刘副市长,想用“政治”的手段,来解决我。
那我就用“市场”的逻辑,来回击他。
他想打一场,他熟悉的,官场权斗。
我偏要,把他拉进一个,他完全陌生的,资本战场!
深夜,我将这份凝聚了海州本土企业家联盟意志的,滚烫的方案,亲自,送到了市委书记魏和的办公桌上。
魏书记看完,久久不语。
他抬起头,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看着我。
“江远啊,江远……”他缓缓地说道,“你,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我本以为,你会来找我求援。没想到,你竟然,给我,憋出了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招。”
“你知道,你这份方案,一旦通过,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海州的改革,将真正,进入深水区。意味着,你,将彻底,得罪一大批,靠着旧体制吃饭的人。”
“你,想好了吗?”
我挺直了腰杆,毫不畏惧地,迎着他的目光。
“魏书记,开弓没有回头箭。”
“好!”魏书记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欣赏和决绝!
“你,就放手去干!”
“天塌下来,我给你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