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的南京,暴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
陈默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裤脚还沾着雨水,怀里的怀表沉甸甸的——情报已顺利交到老吴手中,可他心里的弦却丝毫未松。
刚转过街角,一道刺眼的手电光突然照在他脸上,伴随着厉声喝问:“站住!复兴社例行路检,出示证件!”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脚步却未停,缓缓转过身——三名穿着黑色制服的特务正站在路中间,手里握着枪,身前拉着一道临时警戒线,地上的积水倒映着手电筒的光,泛着冷意。
这是复兴社的临时路检,通常针对“可疑人员”,却没想到会被他撞上。
“自己人。”陈默掏出复兴社的证件,语气平静,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毫无波澜。
他清楚,此刻越是慌乱,越容易引起怀疑。
特务接过证件,借着路灯仔细翻看,又抬头反复打量陈默,眼神锐利,像是在审视一个潜在的“内鬼”。
“情报一处的?这么晚了去哪里?”
领头的特务把证件还给陈默,语气依旧严厉,目光却落在他手里的公文包上,“包里装的什么?打开检查!”
陈默心里一紧——公文包里只有几份无关紧要的工作文件和一把雨伞,可他身上藏着与苏晴的接头信物——一枚铜扣。
这枚铜扣是他们约定的“安全信号”,正面刻着“晴”字,背面是组织的暗号,若是被搜出来,轻则被怀疑私通外人,重则会暴露整个联络网。
他不动声色地将公文包递过去,手指却在伞柄上轻轻摩挲——这是他提前准备的“应急动作”,若是遇到检查,就用伞遮挡身体,为藏信物争取时间。
特务接过公文包,哗啦一声倒出里面的东西,文件散落一地,雨伞滚落在积水里。
“都是工作文件?”
领头的特务弯腰翻看,眉头皱起,显然没找到可疑物品。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陈默的全身,最后落在他的鞋子上——陈默穿着一双黑色皮鞋,鞋底沾着泥,看起来并无异常。
陈默心里捏着把汗,表面却故作轻松:“最近追剿红军,天天加班到深夜,刚从档案库出来,准备回家休息。怎么?王队长还信不过我?”
他认出领头的特务是反谍小组的王队长,故意提起“追剿红军”,用“自己人”的身份拉近关系。
王队长脸上的严厉缓和了些,却仍未放松警惕:“不是信不过,是例行检查。最近红军在转移,南京城里鱼龙混杂,不得不防。”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电照向陈默的裤脚,“裤脚怎么湿了?刚才去哪里了?”
“刚才下大雨,不小心踩进水里了。”
陈默笑着弯腰捡起雨伞,顺势将身体转向侧面,挡住特务的视线,手指快速在鞋底夹层摸了摸——铜扣还在,藏得很隐蔽。
他直起身,拍了拍裤脚上的泥,“王队长,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明天还要早起汇报工作。”
王队长盯着他看了半晌,见他神色坦然,公文包里也全是工作文件,终于挥了挥手:“行了,走吧,注意安全。”
陈默松了口气,弯腰捡起散落的文件,放进公文包,快步走过警戒线。
走出十几米远,他才敢回头看——特务们还在检查其他行人,并未注意他。他加快脚步,心脏却仍在剧烈跳动,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回到住所,陈默关上门,靠在门上大口喘气。
他脱下皮鞋,小心翼翼地从鞋底夹层取出那枚铜扣——铜扣被油纸包着,丝毫未湿,正面的“晴”字依旧清晰。他摩挲着铜扣,心里一阵后怕——刚才若是特务检查鞋子,若是他动作慢了半分,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有惊无险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潜伏工作,细节决定生死。一枚铜扣,一个眼神,甚至一句话,都可能暴露身份。
之前他总觉得只要情报传递及时就行,却忽略了这些“小事”的重要性,这次路检,算是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他走到桌前,拿出纸笔,开始梳理潜伏的“安全细节”:
1.接头信物必须藏在最隐蔽的地方,优先选择鞋底、衣角夹层,避免放在公文包、口袋等易被检查的位置;
2.外出时尽量选择人多、光线暗的路线,避开复兴社的常用巡逻区域,遇到临时路检,先观察再应对,避免贸然上前;
3.随身携带“应急物品”,如空白工作文件、复兴社证件复印件,必要时可用来迷惑特务;
4.与联络员交接时,缩短时间,减少对话,用暗号和动作完成交流,避免留下任何痕迹。
写完这些,他将纸条藏进怀表暗格,与情报放在一起。
他知道,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却是潜伏的“保命符”,只有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才能在复兴社的监视网中活下去,才能继续为组织传递情报。
第二天上班,陈默刚走进情报一处,就看见柳媚坐在桌前,眼神里带着一丝关切:“处长,您昨天没事吧?我听王队长说,昨晚在街角遇到您了,还检查了您的公文包。”
陈默心里一沉——柳媚竟然知道路检的事,显然是王队长向她汇报了。
他不动声色地坐下,语气平淡:“没事,就是例行检查。王队长也是尽职尽责,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就好,”柳媚松了口气,却又试探着问,“您昨天从钟表铺出来,好像绕了很多路,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陈默心里清楚,柳媚肯定派人跟踪了他,只是没敢靠太近。
他笑着道:“雨太大,有些路积水太深,绕着走而已。怎么?柳中尉这么关心我,怕我出意外?”他刻意用玩笑的语气化解尴尬,同时观察柳媚的反应。
柳媚脸颊微红,连忙低下头整理文件:“不是,就是觉得雨太大,不安全。您没事就好。”
陈默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潜伏还远未结束,临时路检只是一个小插曲,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危机和考验。
但他已经学会了从细节入手,用谨慎和智慧应对每一次挑战。
他摸了摸胸前的怀表,又摸了摸口袋里的铜扣,心里充满牵挂。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陈默拿起笔,开始整理新的追剿情报,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他知道,只有将每一份情报都传递到位,只有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苏晴的等待,不辜负自己潜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