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了什么西施一定要为吴国担当出使楚国的历史重任?是为了给范蠡解除后顾之忧,还是为了报答吴王夫差的恩遇,为他的霸业尽一份力?似乎两者都有,又似乎还有西施自己的内心愿图。
不管如何,西施姐妹女扮男装出使楚国,有惊无险,为吴国楚国重新缔结和盟起到了关键作用。
167 子贡说吴
夫差心里恨透了伍子胥的蛮横专权,对他目无君王的行为忍受到了极点。不过多年来对他的恭敬,使夫差根本想不到一个“杀”字。况且,夫差要等端木赐归来,从他口中听到越国的消息,也许会为老相国的行为找到开脱的理由。
端木赐拼命赶到姑苏城时,已经是第二天了。早朝方罢,端木赐求见。见到夫差后,端木赐目不斜视,清脆的一声鼻响开口直言:
“赐受大王所托,出使越国归来,赐拜见大王,立即离吴回鲁,面陈哀公,弃吴附齐,共同防范南犯之敌,以求存续。”
夫差见到端木赐归来,心里正高兴着,听他这样说,心中一沉,面露不悦。
“大王,赐告退了。”端木赐说完转身就走。
“先生留步,这是为何?”夫差侧身看着端木赐说。
“哈哈……”一阵洪亮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听到此笑声,端木赐浑身一颤,他知道此笑声,一定来自那个令无数人生畏伍子胥。他十分敬佩伍子胥的才能,但是他同时也瞧不起伍子胥的秉性,他曾经对范蠡说:伍子胥太傲、太钢,钢傲极则必折。
此刻他听到伍子胥在嘲笑自己,立刻停住脚步,头也不回,说:
“大王,赐奉劝一句:伐越必败!”
未等夫差开口,伍子胥便以不屑的口吻说:
“天下大贤的子贡端木赐先生,此副神态如惶惶丧家之犬,还胆敢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越国的细作。”
伍子胥怎能不对刚从越国回来,接着就与自己唱反调的端木赐来气呢!他还正想着规劝夫差继续伐越呢。
端木赐转回身,向前走了几步,面对伍子胥,短促的一声鼻响,侃侃而言:
“若说私心,赐岌岌奔回鲁国,正如丧家之犬,回到主人身边去,为父母之国尽忠尽孝而已,岂敢为他国了却私欲呢?再者,即使是细作,也是受大王的差遣,受大王之托,而今回禀大王,我这个细作难到认错了主人了吗?”
端木赐的话说得十分有力量,还暗讽了伍子胥。
“尔从鲁国到齐国,从我吴国去越国,下一步去哪里?你的目的……”伍子胥高声说着。
对伍子胥的话夫差已经感到厌烦了,简直有些出离了愤怒。
早朝时,夫差责问伍子胥为何私下调动大军,他说这是按兵法行事。问他为什么阻截王使,他竟然说不知道此事。
伍子胥又以两代功臣的姿态,大殿之上高声朗朗,还是那番陈词滥调。不仅如此,在大殿之上,他还喋喋不休地吵嚷逼迫夫差惩罚郑旦,让夫差煞是难堪。现在本想通过端木赐,从另一个方面了解越国的动向,可是眼前却成了一场索然无味的口舌之辩。
夫差烦躁地打断了伍子胥的话,一字一顿地对端木赐说:
“子贡先生,你、但、说、无妨。”
闻听此言,伍子胥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大王,这成何体统。”指着伍子胥的背影,伯嚭说道。
夫差咬咬牙,盯着伍子胥的背影,强压怒火,俄尔,对着端木赐露出笑容:
“请先生说下去。”
端木赐见伍子胥走了,心情也平静了许多,舒缓地清理了一下鼻腔说:
“此次奉大王旨意,前去越国,沿途见黎民安生,商贾往来,未曾见到兵勇。拜会越王时,越王闻知赐从吴国来,洒扫街衢,出城相迎,礼节十分的隆重。赐试探地说出,大王欲率师北去,拯救鲁国,击败齐师,越王肃然起身说:愿率本国六千兵将,为上国先锋,为吴王浴血疆场。赐当时就说:吴王拥有万乘之师,百万雄兵,所向披靡,岂可念你区区六千甲士。尽管如此,越王勾践还是派得力大将,率三千甲士,助吴伐齐,不日即到。”
“嗯,勾践率兵助我伐齐,可见其心。”伯嚭说道。
夫差看伯嚭一眼,没有说话。
“恕赐直言,回来路径固陵城时方获知,大王大兴不仁不义之兵,无故伐越,这种行为,如何能说服诸侯?不义之兵如何能取胜?”端木赐话锋一转说。
夫差无语。
“子贡先生,这不义之兵,并非大王本意,大王意在辅助弱国,替周天子主持公道。”伯嚭插言。
“大王,伐越可以一战而胜,而后吴师必将陷入绝境,越国将会军民同心,人人皆兵,区区王孙雄的三万兵将,如同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大王食越城而不能下咽,陷越疆而不能自拔,到那时再起举国之兵入越,越国成为焦土,吴兵纷纷战死,此时北方十万齐师乘虚而入,占据鲁国,虎视吴国,楚师立志复仇,趁机东来。这样,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大王自该明白。”
听到这里,夫差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正此时,监越使吴恩的信使呈上密报:“越王派军援吴,守城之兵皆布衣耕农。”
“看来勾践颇有一番诚心。”
其实平日,夫差对越国多少也有戒备心,现在,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在想:即使你勾践做的是虚假之举,即使你有复仇之心,靠你区区不足万人兵卒,怎么能抵挡住我十万雄兵,况且越国现今无有水师,更不是我的对手。北进完成霸业后,如发现越国有不轨之举,再兴师灭之不晚。
想到这里,夫差对端木赐说:
“子贡先生多留住几日,寡人还有事讨教,也好共待越兵,何如?”
“赐谨遵王旨,日后赐归国,说服鲁哀公出兵助吴伐齐。”端木赐应道。
“寡人下旨,伯嚭太湖水师进入邗沟水域,三翼战船、突冒船、桥船、楼船一应齐备。传旨王孙雄,吴山大军改为前军,随时听令调往城北。传旨胥门巢、王子姑曹,率各部会合组成后军。太子友驻守石门关,甘善辅佐。传旨吴恩,密切掌控越国动向。”夫差果断地下旨。看来吴国大军北进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