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轩厢房里的喧嚣欢笑声渐渐平息,酒足饭饱的护卫和仆役们心满意足地散去,各自回房歇息。小桃和夏荷带着几个小丫鬟手脚麻利地将杯盘狼藉收拾干净,厨房也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只余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食物香气,默默诉说着方才的热闹与温馨。
林晚昭送走最后一位道谢的护卫,站在小厨房门口,舒心地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忙活了一下午加一晚上,身体有些疲惫,但心里却充满了巨大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回家了,真好。
夜已深,北方冬日的夜空格外高远,几颗寒星稀疏地缀在天幕上,闪烁着清冷的光。院子里安静下来,只有呼啸而过的北风,刮得窗棂微微作响。
她正准备回屋歇息,目光不经意间瞥向主屋书房的方向。只见那扇窗户依旧透出明亮的烛光,将顾昭之清瘦挺拔的身影投在窗纸上,他正伏案疾书,姿态专注而沉稳。
对了,侯爷明日还要入宫面圣,今夜必定要撰写详细的述职奏折。这一路查获的漕运弊端、涉案人员、证据链梳理,还有后续的处理建议……林晚昭虽然不懂朝政,但也知道这绝非易事,耗费心神至极。方才宴席上,他虽神色如常,但眉宇间那抹不易察觉的倦色,还是被她捕捉到了。
这么晚了,饿着肚子可不行,伤胃。林晚昭心里嘀咕着。吃宴席时,他虽用了些,但那种场合,心思多半不在吃食上,估计也没吃踏实。而且那些菜式为了照顾大家口味,相对丰盛,深夜处理公务,其实更需要一些清淡暖胃、容易消化的食物。
心思一动,她便有了主意。转身又钻回了尚有余温的小厨房。
熬个鸡丝小馄饨吧!快手又暖胃。
她动作麻利地取出晚上剩的、已经放凉的鸡汤——幸好晚上炖得多。撇去表面的浮油,将清亮的汤底倒入小砂锅中,放在灶上小火慢慢加热。
接着,找出下午擀面条剩下的一小块面团,迅速重新揉光滑,擀成薄如蝉翼的面皮,再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梯形小片。馅料也好办,取一块鸡胸肉细细剁成茸,加入一点点姜末、盐、少许料酒和胡椒粉调味,再磕入半个鸡蛋清增加嫩滑,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
然后,她坐在灶膛前的小凳子上,就着温暖的灶火和锅里咕嘟冒泡的鸡汤香气,手指翻飞,很快便包出了一排排皮薄馅足、形似小元宝的馄饨。
看着砂锅里的鸡汤渐渐滚开,香气四溢,她将包好的小馄饨轻轻滑入锅中。待馄饨全部浮起,皮子变得透明,能看到里面粉嫩的馅料时,便立刻撒入一小把切得极细的紫菜碎和葱花,熄火。
最后,又快手快脚地从腌菜坛子里捞出一小根嫩黄瓜,切成薄如纸的片,用少许糖、醋和一滴香油简单一拌,做成一道爽口解腻的腌渍小菜。
将馄饨连汤盛入一个白瓷大碗中,撒上些许金黄色的蛋皮丝,旁边配上一小碟翠绿的腌黄瓜,放在托盘里。热乎乎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显得格外诱人。
她端着托盘,深吸一口气,朝着书房走去。
书房外,墨砚依旧如同沉默的松柏般守在那里,见到她过来,目光在她手中的托盘上停留了一瞬。
“墨砚大哥,”林晚昭压低声音,“侯爷还在忙?我做了点宵夜,清淡的,给侯爷垫垫肚子。”
墨砚点了点头,脸上似乎有一丝极淡的、类似“欣慰”的表情闪过,他低声道:“爷刚处理完一批公文,正在歇息片刻。你进去吧。”说着,主动为她推开了房门。
林晚昭道了声谢,端着托盘走了进去。
书房内烧着地龙,暖意融融,与外间的寒冷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特有的气息。顾昭之并未坐在书案后,而是负手站在窗边,微微蹙着眉,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连她进来都未曾立刻察觉。
烛光柔和地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褪去了白日的威仪,更显清俊,但也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与疲惫。
林晚昭轻轻将托盘放在临窗的小几上,碗碟相碰发出轻微的脆响。
顾昭之这才回过神,转过身来。看到是她,以及小几上那碗冒着腾腾热气的馄饨,他微微一怔,眸中闪过一丝意外。
“侯爷,”林晚昭福了一礼,轻声道,“夜深了,您忙了这么久,吃点东西暖暖胃吧。是鸡丝小馄饨,汤是晚上剩下的老鸭汤底,我撇了油,很清淡的,还配了点小菜。”
顾昭之的目光从她的脸上移到那碗馄饨上。清澈的汤底,漂浮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皮薄馅嫩的馄饨,点缀着翠绿的葱花、深紫的菜碎和金黄的蛋丝,旁边一碟碧玉般的腌黄瓜,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那温暖的食物香气驱散了书房里略显清冷的气氛。
他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有心了。”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他走到小几旁坐下。林晚昭连忙将筷子和汤匙递给他。
顾昭之拿起汤匙,先舀了一勺汤,吹了吹,送入口中。鸡汤的鲜醇混合着紫菜的特殊风味,温热妥帖地滑入胃中,瞬间驱散了熬夜带来的寒意和空虚感。他又尝了一个馄饨,肉质鲜嫩,面皮滑爽,味道清淡却恰到好处。
他吃得很快,但动作依旧优雅,一碗馄饨连同配菜,很快便见了底。吃完后,他放下碗筷,拿起旁边的湿毛巾擦了擦嘴角,眉宇间那抹紧绷的倦色似乎都舒缓了不少。
“味道很好。”他难得地给出了明确的夸赞,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
林晚昭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脸上露出笑容:“侯爷喜欢就好!您慢用,奴婢不打扰您了,这就收拾……”
“不急。”顾昭之却摆了摆手,示意她等一下。他的目光扫过书房一角那几个刚刚被墨砚搬进来的、尚未打开的箱笼,里面装的是他此行带回的一些重要卷宗副本、地方志以及……林晚昭这一路收集的部分特色食材样本和各地搜罗的民间食谱杂书。
他揉了揉眉心,道:“那些箱笼里,有些是沿途收的地方志和杂书,还有些……是你带来的食材样本吧?明日便要入宫,这些东西需先简单归置一下,免得混乱。你既来了,便帮忙整理一下,哪些是吃食,哪些是书卷,分门别类放好即可。”
“是!”林晚昭一听是整理她的“宝贝”们,立刻来了精神,爽快地应下。
她走到那几个箱笼前,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果然混杂着线装书、卷宗,以及各种用油纸包、竹篓、陶罐装着的食材样品:晒干的菌菇、捆扎好的香料、不同颜色的豆子、小块的火腿、密封的酱料等等,甚至还有几块奇特的石头(可能是盐矿或某种调味石?)。
她小心翼翼地开始整理,将书籍和卷宗挑出来,按照大小厚薄粗略归类,放在书案一角备用。然后将那些食材样品一一取出,仔细辨认,嘴里还小声嘀咕着:
“这是渝州的花椒,得单独放,味道太冲……”
“这是云岭的野菌,真香,得防潮……”
“哎呀,这包是龙井茶粉,可别撒了……”
“哦对了,还有这罐蟹醋,金老板那儿得的,得立着放……”
她整理得极其认真投入,仿佛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烛光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柔和的阴影,时而因为发现某样“宝贝”而眼睛发亮,时而因为担心保存问题而微微蹙眉。
顾昭之并没有回到书案后继续工作,而是依旧坐在小几旁,手里不知何时拿起了一本书,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而是静静地看着不远处忙碌的林晚昭。
看着她像只囤积过冬粮食的小松鼠般,快乐而仔细地归置着那些在旁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于她却是心血所系的食材;听着她软糯的、带着点江南口音的嘀咕声;闻着空气中尚未散尽的馄饨香气和渐渐弥漫开的、各种食材混合的独特味道……
一种奇异的感觉在他心头蔓延开来。
这间书房,是他处理机密政务、运筹帷幄之所,向来只有墨砚和极少数心腹重臣可以进入,气氛永远是肃穆而冰冷的。可此刻,因为这个小厨娘的闯入,因为她带来的食物香气,因为她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宝贝”,以及她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这里仿佛不再是那个冰冷权谋的中心,而变成了一个……温暖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一种他几乎从未体验过的、属于“家”的安宁与暖意,悄无声息地包裹了他。连窗外呼啸的北风,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刺耳。
他忽然觉得,留下她整理东西,或许并非完全是为了规整物品。
林晚昭完全没察觉到侯爷的目光,她正拿起一本边角有些卷起的旧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念出封面上的字:“《山家清供》?咦,这好像是本讲野菜和简单吃食的古食谱啊!侯爷,您从哪儿淘来的?”
顾昭之收回思绪,淡淡道:“在一个旧书摊上随手买的,看着有些年头了,想着你或许用得上。”
“用得上!太用得上了!”林晚昭如获至宝,赶紧小心地将这本书放在她整理好的、准备带回去仔细研读的那一小摞书上,“谢谢侯爷!”
看着她那副欣喜若狂的样子,顾昭之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
时间在静谧而温暖的氛围中悄然流逝。林晚昭终于将几个箱笼都整理完毕,书籍归拢一处,食材样品也分门别类放好,有些需要特殊保存的,她还特意贴上了小纸条说明。
“侯爷,都整理好了!”她直起身,捶了捶有些酸痛的腰,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轻松笑容。
顾昭之放下根本没看几页的书,点了点头:“嗯,辛苦你了。时辰不早,回去歇息吧。”
“哎!侯爷您也早点休息,明日还要早起呢!”林晚昭行礼告退,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叮嘱了一句,“那碗馄饨汤您趁热喝光呀,原汤化原食,最养胃了!”
顾昭之:“……知道了。”
看着林晚昭轻手轻脚地带上房门离开,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但那种暖融融的、带着食物香气和生活气息的氛围却似乎残留了下来。
顾昭之走到书案前,并未立刻坐下,而是看着那碗已经温凉的馄饨汤,默立片刻,竟真的端起来,慢慢地喝完了。
然后,他才重新坐回案后,拿起笔,继续书写那份关乎无数人命运的述职奏折。
只是这一次,笔下的字迹似乎比方才更沉稳了几分,心中的某些筹谋也越发清晰坚定。
窗外寒风依旧,书房内烛火温暖。
这一夜,有人安睡,有人劳心。
但总有一碗热汤,一份不经意的陪伴,能驱散深夜的寒与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