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行,紧凑而充实。
在国家科学院理论与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会议室内,林墨面对几位头发花白却目光锐利的学者,最初的那丝紧张很快便消散在纯粹的知识交流中。
他没有以“北辰”的身份高谈阔论,而是以一个“对物理学抱有浓厚兴趣、在创作中遇到一些设想需要请教”的年轻学生姿态,谨慎地提出《三体》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如智子对粒子对撞实验的干扰原理、高维空间碎片的概念化描述等。
出乎他意料的是,专家们并没有轻视他“外行”的设想,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林同学,你提出的这个‘智子’低维展开干扰加速器的设想,虽然目前无法实现,但其理论推导的思维路径非常有趣,某种程度上,是对量子纠缠和信息传递极限的一种文学化演绎,很有启发性。”一位专注于粒子物理的老教授扶了扶眼镜,认真地说道。
另一位研究宇宙学的专家则对“黑暗森林”法则的雏形——即叶文洁提出的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进行了探讨:“将文明间的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作为宇宙社会的基本图景,这是一个极其冷酷却逻辑自洽的模型。它虽然是一个文学设定,但确实触及了我们在思考地外文明时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善意无法先验证明,而恶意足以带来毁灭。”
讨论的气氛热烈而开放。林墨谦逊地聆听,适时地提出自己基于“记忆图书馆”整合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当他不经意间用更严谨的语言描述“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在宇宙尺度下的必然性时,几位专家眼中都露出了惊艳的神色。
“后生可畏啊!”会议结束时,那位老教授由衷地感叹,“林同学,你的思维深度和想象力,远超你的年龄。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对科学的好奇与敬畏,在文学和科学的交叉领域,走出自己的路。”
这次会面,没有带来任何立竿见影的成果,却为林墨打开了一扇门。他获得了一种来自权威科学界的“隐性认可”,这对他未来持续输出硬核科幻作品,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
随后在腾龙科技总部的会面,则更具烟火气。
在充满科技感的演示厅里,林墨和苏晚晴体验了“荣耀”游戏的首个可操作demo。虽然只是最初级的版本,只能选择少数几个职业在有限的场景中进行简单的技能释放和pK,但那种流畅的操作感、精致的角色建模以及高度还原的技能特效,已经让林墨眼前一亮。
“手感很不错,技能释放的节奏和僵直时间设定,很有当年在网吧……呃,很有经典格斗游戏的味道。”林墨操控着游戏里的“战斗法师”,熟练地打出一套连击,对旁边的项目负责人说道。
项目负责人眼睛一亮:“北辰老师果然是行家!我们就是希望能还原出那种硬核的操作感和战术深度,而不是无脑堆数值。”
苏晚晴则更关注细节,她指着屏幕上“君莫笑”手中那柄不断变换形态的千机伞,提出了一个技术性问题:“千机伞的形态切换逻辑和服务器同步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如果切换瞬间出现延迟,会非常影响体验。”
她这个问题直接切中了开发的核心难点,让在场的几位技术骨干都愣了一下,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林墨看着苏晚晴与工程师们侃侃而谈,嘴角不由泛起笑意。他这个“第一读者”,正在以她自己的方式,深入地参与到他的事业中来。
最终,林墨对demo的整体方向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一些职业平衡和后续副本玩法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几条关键建议,都被腾龙团队认真记录了下来。合作的基础,在愉快的体验和交流中变得更加牢固。
傍晚,两人漫步在首都着名的大学区。
梧桐树影婆娑,古老的学府沉淀着岁月的厚重感。这里,将是他们未来四年学习生活的地方。
“感觉怎么样?”林墨问。
“很好。”苏晚晴看着红砖砌成的图书馆,眼神中带着憧憬,“比想象中更好。”她顿了顿,看向林墨,“尤其是今天在科学院,看到你和那些专家交流的样子。”
“怎么了?”
“没什么。”苏晚晴摇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只是觉得,你本来就该站在那样的地方。”
晚风拂过,带着夏末秋初的凉意。林墨的心中却一片温热。理论照进现实,梦想落地生根。科学院里的思想碰撞,腾龙总部里的技术探讨,以及身边这个即将与他一同开启新篇章的女孩……一切都刚刚好。
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林墨打开笔记本电脑。首都之行的收获在脑中沉淀,化为清晰的思路。
他点开了《三体II:黑暗森林》的文档,在之前完善的细纲基础上,敲下了这部注定将再度震撼世人的作品的第一个字。
与此同时,在他的作者后台,《三体I》的实体书销量突破了百万册,持续霸占着各大图书销售榜单的榜首。《全职高手》的动漫改编正式启动,首支预告片发布后全网播放量破亿。